看花去!――是要“看花”還要“去”,入到這情界中。隻是眼觀花而心不入,就不能體會個中真味。
但這又是危險的,若她沉溺情中而心昧,便會困於情中不得出了。
蕭琰想起母親的話,“水無心而宛轉,山有色而環圍,窮幽深而不儘,坐石上以忘歸。”這是一首寫景的詩,母親讓她寫了很多遍,說萬法由心,應觀法界,一切心造。她現在就是處於“水無心而宛轉,山有色而環圍”,界於無情有情之間,心靜而無情,心不淨而情惑,故要“入見”觀法界,窮幽深而儘。
她手指轉動著鎖匣上的天乾地支輪,轉到自己的生辰八字時,“哢嗒”一聲輕響,信匣打開了。
裡麵是厚厚一疊紙稿。
紙是上好的淺青色暗花詩箋,淡雅靜穆,入眼是熟悉的字跡,清峭瘦俊,蕭琰少時曾笑稱它為瘦筋體,因為瘦得隻有筋了,姊姊提起紫毫玉管敲她腦門說這是梅骨體,梅骨清標瘦而俊。蕭琰笑起來,眼中卻是酸澀,眼前這滿紙的梅骨瘦筋失去了它慣有的飄忽快捷,而是凝滯的,晦澀的,不見流暢。
她慢慢翻看著,有時目光會沉在那裡,停留很久,然後才緩緩的拿開來,擱到下麵。
詩箋上的字跡潦草,有時淩亂,可見落筆的心情,相思繚亂,難以靜心,“如年長晝雖難過,入夜更消魂。半窗淡月,三聲鳴鼓,一個愁人。”有時筆力凝頓不前,想是心中凝噎,一寸相思千萬緒,“徘徊複徘徊,月下孤影還。”有時筆力柔長,透著綿長的思念,又有著纏綿悱惻,“彆離情苦思悠悠。何日休?似水向東流。”有時筆力斷續,透著忐忑憂思:“道路阻且長,會麵安可知?”低歎一聲,筆意寥寥,“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就連觀梅也是寂寥的,“北風獵獵吹人倒,千卉千葩儘枯槁。誰分清氣到寒梅,獨放銀花照晴昊。”……誰分她一縷清氣呢?
蕭琰攥著一張詩箋,上麵殘留著幾點淚乾的痕漬,間在詩行中:“沉吟不成句,忽然淚已濕。”……
她忽然心絞痛,起身嘯了一聲。
清嘯之聲震得如火般的花海蕩漾,更是如火焰燃燒,燃得她眼中灼灼,心中灼痛。
她在花海中徘徊,一邊看一邊徘徊,隻覺這滿山遍野的火紅都成了那紅豆入骨的相思reads;。春來秋去,花開花落,四時相思四時傷,一字字一句句,如絲般纏繞著她的心。
但見春來時“甫愁春到還愁往。消魂細柳一時垂,斷腸”,春去時“落紅庭院綠池塘,語燕啼鶯亦可傷”,夏來時“石榴花發尚傷春。草色帶斜曛。芙蓉麵瘦,蕙蘭心病”,秋暮時“長思慮,長歎谘,煙外碧參差。或時詩句,或時詞,寫相思,無一個胭脂葉”,冬寒之日“玉壺內結冰澌。沉煙細,嫋碧絲,斷腸時,紗窗印梅花月兒”……
她從來不知道沈清猗的詩詞能寫得這般柔婉動人,她的詩格調疏闊,詞曲則韻致清新自然,素來不喜這種婉轉相思調,說讀之有失闊大,哀婉有失舒朗,讓她少讀,彆把心讀窄了,她哈哈笑著應了,覺得姊姊這種冷冽又堅忍的性子,也不適合纏綿調。卻哪知,情起不由人,情深便如跗骨毒,纏綿如絲,讓人脫不得,離不去,柔腸百轉,渾然失了心緒,沒了從容。
蕭琰也渾然失了心緒,神思恍惚,仰躺在花海內,識海之中湖水蕩漾迷離,琉璃蓮台上光彩迷離,如紅塵的五光十色,幻化出一幕幕情景……春日梨花如雪,她在溪邊攬月,卻隻影徘徊,悵然望月,愁思遠人,“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夏日後花園中池荷綻放,朵朵清麗,粉白淡紫如芙蓉,她入池采芙蓉,卻忽然悵立,“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夜來風雨聲,她輾轉反側,披衣而起,靜立碧紗窗邊,“窗外芭蕉窗裡人,分明葉上心頭滴。”中秋月圓人不圓,她杯杯舉酌,醉而眠月,“飲玉卮,滿酌不須辭。沉醉後,仰明月,寄情千裡光。”重陽日,登高賞菊,卻是“遍山菊黃懶入眼”,醉了又愁愁又醉,“遍山花紅,不是醉中人。”除夕日她在園中踏雪尋梅,折了一梅枝,“入折傲霜枝。歸蘭舍,憶往時,情如醉愁懷似織”,倚榻望梅瓶,悵然,“人未回,何處尋梅?風雪畫橋西。”……
那些溢於紙麵的情意,幻化成了活生生的情景,蕭琰看著沈清猗忽而喜忽而憂,忽而蹙眉,忽而低吟,忽而淚盈,她的心也時而喜,時而悲,時而愁,時而痛,讓她禁不住的要給她一縷清氣,讓她寒梅枝枝怒放,又禁不住要伸出一根手指去,撫平她蹙緊的眉峰,又禁不住伸出手臂給她倚立,讓她月下不要這麼孤伶,又禁不住擁她入懷,休要讓夜露風寒侵襲了她……
蕭琰感覺到懷中纖薄的身子,輕而又柔,白梅香氣幽幽縈繞,凝望她的眼眸清淺漣漪,如春光旖旎,又明麗如火,將那纏綿的情意燃燒得熾烈,“阿琰……”她低低吟了一聲,眸子半合,頭微仰,唇如胭脂嫣紅,又如櫻桃盈潤,還有著玫瑰的芬馥,蕭琰不由心跳,隻覺麵熱口乾,禁不住的,低頭俯下唇去。
就在兩人唇欲接未接時,花海上空忽然一聲清脆的鳥鳴,識海蓮台中的蓮花瓣中也一道清光,似是一聲梵唱,清音喝頭!
蕭琰猛地清醒,頭抬了起來,迷離的眸子漸漸恢複了清明,凝視著懷中的人,注目片刻,喝一聲:“去!”
沈清猗便在她懷中如光影般碎去,那片片光點落入識海,重新化為碧水。
蕭琰長籲一口氣,盤膝坐上蓮台。
闔上眼,低吟一聲:“萬法由心,應觀法界,一切心造。”
頃刻,識海中五光十色再起,如同迷離又栩栩如生的蜃境,將蕭琰心中的記憶一幕幕展現,那是她與沈清猗相處的一幕幕情景,從初見那日,一幕一幕回放。
蕭琰將自己沉入其中,又重新經曆那些往事,一點一滴在心頭輾轉。
幻境中過了很久,一年又一年,時光苒苒,心在紅塵中浮沉。
蕭琰在這些重放的細節中沉澱自己對沈清猗的感情,就像識海的水,每一次波起都會沉澱下去。沉澱,不是埋下,不是隱藏,而是用澄淨、寧靜的心去審視,她對沈清猗的情從何而來……對沈清猗的情,又要由何而去。
她要在寧靜中找到自己的本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