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O六章 情明如心鏡(1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10814 字 10個月前

歲月悠悠,幻境十年。

蕭琰睜開眸子,眸光是沉澱歲月後的寧靜。

靜坐一陣,她又合上眸子。

這回卻不是曆幻境了,而是以坐忘觀返照自己的心。

這是商七傳她的觀照心法,但她在蕭山閱儘諸家武道功法介紹後,就懷疑這“坐忘觀”實際是佛門的“般若靜觀”,當然這不重要。

蕭琰心中澄靜,十年往事交錯而成的一幀幀畫麵有如流水從她心頭淙淙流過,她以般若靜觀,“心靜如空”的心境,回首再看,諸般心神皆定,那些在細節中體現出的潛意識,如今也如燭火光照,洞見於鏡中。

她在流水中定住閃過的一幀畫麵reads;。

那是沈清猗給她講解《穆宗實錄》,講到列傳第十三的穆宗朝的名相元微之,也是大唐極有盛名的大詩人,當年與白樂天齊名,世稱“元白”,蕭琰讀過他悼念亡妻的那首百年傳誦的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順口讚了兩句,沈清猗眼中卻有不屑,冷冽聲音道:“韋夫人嫁七年,生五子一女,病逝。”

七年,生……六個兒女?

蕭琰無語了,這不是“病”逝,而是生育太頻繁虧了身子,產後虧虛而亡吧?

她眸色隨之一冷,元微之若真愛其妻,何以不節製欲?難道不知頻繁生育對女人的危害?

沈清猗說道:“元九為人鋒銳,為台諫時敢劾;出任地方,廉潔公正,賞罰分明,屬官莫有敢侵民者,又親視縣鄉,體察民情,開山造田,興修水利,造福一方,離任時百姓遠送百裡。――史書讚其品性堅剛,敢言敢為,憫百姓,有仁德,處政務,有經世之才,這是從大處著眼。然夫妻相處,卻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須得從小處著眼。若是真愛,首要尊重、克製。若連這都做不到,何談深情?不過圖自己歡快罷了。”隨之哂然,“元白二人齊名,然論為人真性,卻是白相公居上,遭遇過情愛不順後,便隻論風流不論情;元微之恃才風流也就罷了,偏要做那深情態,令人不齒。”

蕭琰點頭肅然,“姊姊說的是。”

人皆有欲,然因自己之欲而傷其愛,這能有多愛呢?尤其元微之這種,隻是他身體的欲不節製,而與他的理想、抱負這等大道無關,蕭琰就尤為鄙薄了。

她覺得,以後都不想讀元微之的詩了。

說元微之道德敗壞嗎?那也不是,他的公德極好,直言敢諫,為官清正,仁德憫民,政績顯著;論私德也非人品低劣,隻是白璧有瑕。

俗語雲“金無赤金,人無完人”,隻是人皆有所重。

但恰恰私德上的這點瑕是蕭琰所鄙夷的,元微之再好也是其他方麵,至於懷念亡妻的深情,那真是不提也罷。

蕭琰靜靜看著流水中的畫麵,心中靜靜回響著沈清猗說的那句:“若是真愛,首要尊重、克製。若連這都做不到,何談深情?不過圖自己歡快罷了。”……良久,她微笑起來。

心念一動,畫麵如流水般淌去。

光影一幅幅流過,蕭琰靜靜看著,又定住其中一幀。

那是四哥的休沐日,她在承和院與兄嫂一起午膳,膳後在湖邊草坪上散步,一邊聊著《大唐世說新語》的趣話,說到章宗時的尚書令荀樸,當初中進士後被禮部宋侍郎家的嫡女相中,宋母嫌他家境清苦,宋二娘子卻說“貧小事爾,人品貴重”,荀樸知後,說道:“有此言者,人品貴重。”鄭重上門求娶。婚後夫妻感情甚篤,宋二娘子脾氣有些急,小事就能上火,荀樸總是寬容沉默,私下對友人笑說:“婚姻就是飯,靜心吃飯,少說話。”與妻子恩愛四十年不變,時人笑稱他“吃飯相公”,也是讚他情深。

四哥微笑點頭,對荀樸的史觀極好,稱讚道:“荀文端公忠於君,體於國,仁於民,敏於事,又能容於愛,貞於情,可謂內外鹹美之君子。”

沈清猗輕嗬一聲。

這輕嗬聲淡淡涼涼的,蕭琰看向四哥,都有種不好的感覺。

這是……又要講冷笑話的感覺?

蕭琰咳一聲,“姊姊有不同看法?”

沈清猗淡然說道:“當年荀六在家鄉穎川已有一位戀人,出身滎陽鄭氏,但已是遠支,其父兄皆無官職,相比起來,自是書香望族、官宦世家的宋家對他的仕途進取更有益,權衡得失後,棄鄭九娘而求娶宋二娘子reads;。”

蕭琰和四哥都驚愕不已,荀文端竟還有這等事?

沈清猗淡冷的聲音剖析荀樸:“雖然出身乙姓荀氏,但已是遠支,七歲父親早逝,家中甚貧,或因家境之故,對貧弱有憐憫――其母鄭夫人賢德也有教育之功――少年時曾挺身而出,救助被權貴子欺淩的貧弱兄妹,恰被與鄭母同出鄭氏的鄭九娘乘車遇見,繼而鐘情。鄭九娘容貌端方稱不上美,但溫柔善良,常扶助貧弱幼孤,又有才氣,與荀六性情相得,這是荀六鐘情她的原因。可惜,鄭九娘隻看中了荀六的溫文樸厚、有才華,又愛他憐惜弱小、見義勇為的品格,卻不知,荀六的品性中以追逐權勢、實現他的抱負為重。品性不諧,縱一時相愛,也是分飛之局。”

蕭琰和四哥默然一陣,相對而歎。

說荀樸負心嗎?他是負了鄭九娘。但他又一生忠誠於妻子,後來榮升宰相,在荀氏地位顯著提高,論家世已越過宋氏,但以前如何對宋夫人,之後仍然如故,愛護,寬容,忍讓,一生未納任何姬妾,對宋夫人真可稱為恩愛不渝。而他一生簡樸,身居高位也敬謹克己,並非追逐權勢貪圖奢華享受逞私欲。若說他有欲,那就是經世治國的抱負了。

四哥隻能歎道:“愛情在抱負麵前,也要退一尺之地。”

荀樸或許在心底會一生懷念鄭九娘子,但再來一次,他還是會這麼選擇。

家族和抱負對男人來說,永遠比愛情重要。

“品性不諧……”蕭琰這會卻是想著這四個字。

她靜靜看著這幀畫麵,思考著當時沒想到的――若鄭九娘的家世顯赫,荀六可還會棄鄭九娘而去?兩人有相愛情意在,婚後必是和諧,夫妻恩愛,詩文相和,必是成為後世傳誦的琴瑟佳話。但沒有這個假如。

相愛並且要長久相守,容貌天賦才華身份地位這些統統都是次要的,可能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褪色,可是人的品性永遠不會變。

荀樸終究是缺了一個“堅”和一個“勇”。

然而,就算有堅毅勇敢這些品性,也未必能讓兩人長久。

荀樸不勇敢嗎?少年時就敢打抱不平。荀樸不堅毅嗎?一生三起三落,雖被貶官仍然抱負不減、誌氣不頹,才能成為史書列傳的一代名相。可這些品性都與鄭九娘無關。

兩個人的品性相諧,才能互相尊重、扶持走下去。

蕭琰想起了她和李毓禎之間,她們同樣對大道執著,不因天賦自傲,心性堅毅,刻苦努力,從生死和戰鬥中磨礪自己的武道,沒有畏懼和怠惰,在這些方麵她們多麼相似……可是,她們卻在一些品性上相差甚遠。

蕭琰想起長樂宮,此時她心中對此事已無半分漣漪,當她在光天殿中說這事過去了那就是放下,不再有芥蒂,但是,不再介意這件事,不等於她讚同李毓禎的行事。

李毓禎是隨心所欲,她不克製,因為她的劍道就是一往無前,與她的心性相諧。

可蕭琰不是,她修心道,卻是正心誠意之道,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合乎她正心道的,即使意動也不會為。

這是她們兩人在心性上的差異,可以為友,可以大道同行,卻無法如伴侶,長久相處……因為容忍,忍不了一輩子。她們的一輩子太長,越忍下去裂縫越大。

這是蕭琰第一次清醒的認識到,撇開她們兩人的家世障礙不談,她深心裡對李毓禎的抗拒,原來是出自這裡嗎?

品性不諧……她低聲歎息reads;。

流水淙淙流淌,畫麵一幀一幀流過。

一幀畫麵閃過,蕭琰心念將它定住。

那是她讀李太白的青蓮詩集,讀到其中一首:“眾鳥高飛儘,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蕭琰因為母親好山水之故,自小也好遊記,對好的山水自然關注,喃喃道:“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這是什麼奇山,能比太白夢遊天姥山的天姥山還要瑰麗多姿,神奇令人難忘嗎?

沈清猗聽她這疑問後就笑了,說不是山好看讓他難忘,而是山上的人,讓他相看兩不厭。

蕭琰猛地眨了下眼。

太白一生有四婚,蕭琰沒覺得他對哪個妻子多鐘情,難道這位灑脫不羈的詩仙竟然還另有真愛?

沈清猗說道:“敬亭山上有敬亭彆館,是豫章公主的彆院。豫章公主晚年就與駙馬住在這裡。”

蕭琰睜圓了眼睛。

她對豫章公主當然不陌生,不僅史書列傳,她的婚姻生活也是被大唐世說新語列為趣事的。

這位世宗唯一的公主,是位傳奇人物,公主列傳中有詳述,說她少負才華,卻慕道,自幼通讀道藏,因悟經義而入道,一夜之間步入登極境,被三清宮授號玉真法師,世宗建玉真觀允她傳經,並許她自主婚姻。豫章公主的第一任駙馬就是“少有奇才,文章冠世”的吳郡陸氏的嫡次子陸格,不僅擅文,且擅草書,史、畫、琴、棋方麵也極有才,被時人譽為“天才秀逸,縱橫吳江”,但豫章公主與之平婚三年,便以性情不諧和離。四年後,與當時還不顯名的陸羽結縭,之後夫妻倆偕手同遊天下,陸羽茶聖之名才顯揚開來,而其出身,據說是佛寺收養的孤兒,豫章公主再婚竟然選擇這樣一人?豫章公主列傳中說駙馬陸羽“精道釋儒三家尤崇道,通地理,性曠逸,隱心不隱跡,與主相偕。”……世說新語中也載了好幾篇她與駙馬陸羽偕遊品茶的趣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