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琰微笑,又癡立。
她送花的意思是,這花很溫暖,很有生命力,希望你也如花兒一樣生機勃勃,永遠盎然。
沈清猗回信的意思是,我愛你的心,如向陽花向陽,永遠不變。
蕭琰癡立一陣,將這信箋鄭重收入紫檀信匣中,提著她的寶貝行篋,一個人坐在湖中棧橋上,忽笑忽想,忽喜忽顰,坐了半晌又提著行篋坐到銀杏樹下,窩在藤椅中,取出紫檀信匣,又將裡麵的相思詩詞一篇一篇的看,心緒卻與之前不同,柔軟溫暖有情,每一語相思都讓她歡喜傻笑,姊姊原來是這樣的愛我啊,絲絲縷縷都浸的是蜜,甜得讓她看著天上的雲都是棉花糖。
情意湧動時她隻想立刻奔到沈清猗身邊,執她手說“琴瑟在禦,莫不靜好”,――卻終是悵然歎一聲,躺倒在藤椅上,蹙眉苦臉……這次第,怎一個了得?
她籲歎蹙眉,時起時坐,時走時立,儼然被情所困的樣子。
道陽子從外回來,見之微微一笑,心道,這孩子悟性果然極高,身不入紅塵,心入紅塵,身不入欲,心入欲,這麼快就深入界中了。
蕭琰不重肉|欲,唯有情動,才能真正入她的色|欲界。
色|欲界,聲色肉|欲隻是表層,真正讓人深陷不出的,是情是執。多少洞真境宗師止步於先天,就是困在心魔上。人都有弱點,沒有情也有執,想不通的,悟不透的,晉階時就成為心魔,輕者晉階失敗,重者入魔而死。
蕭琰現在就陷於情執中,她不願放下,就成執。
道陽子白袍飄然的走過去,揮袖瀟灑的坐在另一邊的藤椅上,笑悠悠道:“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恭喜恭賀,你已上鉤。”
情愛的事兒啊就是你情我願,不願者不上鉤,心甘情願者咬著絲也會上。
蕭琰這會愁腸百轉,心情糾結,也不由得失笑。
上前向道君行了一禮,恭敬請教道:“無念惑於情,不知何得自由,還請道君指點。”
道陽子揮手讓道侍上清茶,說道:“雲在青天水在瓶。”
蕭琰看看天,看看水,看看瓶……呃沒瓶,是玻璃杯……道陽子一揮袖子喝她:“立在這做甚?看水去!”
蕭琰眨了下眼,呆了一會,向道君行了一禮,聽話的去湖邊看水,看著湖中清澈能見遊魚的水,靜思不語。
她問道君,如何曆色|欲界?道君說:“看花去reads;!”
她問道君,如何破色|欲界?道君說:“看水去!”
看花當然不是看花,看水也不是看水。
“看花”是入花花紅塵,看明白自己的情和欲。
“看水”是看什麼呢?
水……是清澈,清靜?
***
天姥山有萬馬渡,萬馬渡上有靈檀崖。
蕭琰坐在靈檀崖上方,望著崖壁上千姿百態的檀樹。這些都是千年樹齡的古檀,植根於石罅內,有的已經心空脫皮,或者軀乾洞開,卻依然鬱鬱蔥蔥;有的隻剩枯瘦的彎彎樹乾,卻又發出新枝;有的樹乾上癭瘤密聚如病體,形貌猙獰卻仍有生命力。無論怎樣的姿態,都有一種特質,那就是與天爭命,與地爭命,與石爭命。
崖上刻著七個拙勁的字:長生石上種真魂。
真魂……什麼是真魂?
因為有這真魂,才能種在長生石得長生嗎?
她想起母親說的:修行,就是修真。
修真修真,何為修真?
去偽存真,才是真道。
修行,就是修持己身,修的是“真我”。
洞真境,就是洞見真我,認清自己。
不洞見真我,如何回歸無色?人生下來本是一片純淨,自然契合天道――大道至簡;但人世紅塵就是大染缸,將人的本真染色,又層層包裹,人在紅塵中沉浮,要如何看清自己的本真呢?
蕭琰靜靜凝視著這些千年古檀,心裡想道,她也是天地間的一粒種子,慢慢的發芽、抽條、長葉、開花、結果,經曆歲月,變成大樹。……而在這些成長的歲月裡,她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多了什麼?少了什麼?哪些離了她的本真?
這些檀樹生於天地,經曆風吹雨打,經曆雷擊電劈,沒有靈智,唯一的欲就是生存。這就是它們的本心,它們的真魂:生存的意念。真魂不滅,任外間風雨,也能長存。
她要找到自己的真魂,唯真魂不拘於肉|體,不拘於心田,不拘於七情六欲。
人為萬物之靈,卻沒有這些草木能堅持本心。
隻因人太有靈,機詐太過,沒有這些草木單一、質樸,又如何看清本真呢?
看水去!
……
她在崖上坐了七天七夜,大雨嘩嘩落下,啪啪打在古檀上。
崖下萬馬渡是一深澗,澗中儘是圓溜溜的石頭,百斤上萬斤不等,數以萬計浩浩蕩蕩,從山穀自上而下,連綿四五裡。大雨落下不一會,便聽轟轟聲音,隻見山洪奔瀉,衝擊巨石,白浪飛濺,聲若千軍呐喊,形如萬馬奔騰。蕭琰沒有為這氣勢磅礴所震,沒有為這巍巍壯觀驚歎,而是看著巨石上濺起的白浪水花,是那樣的清淨不染。那萬馬奔騰的水,無論什麼姿勢,什麼形狀,都還是水……隻是水。
母親說:光是光,水是水。
你要清楚明白自己是誰。
蕭琰想著自己reads;。
她從母體裡孕育,帶著先天的純淨呱呱墜地,然後從一個嬰兒生出意識,變成有七情六欲的孩童,變成有目標奮發向上的少年,再變成經曆親情分離、體味人生複雜、品嘗友情愛情糾纏的半大成人,再變成一個冷靜理智、無懼艱險的成人――她的心變得成熟,她的意誌變得堅強,她的思想變得睿智,那麼她是否還記得,自己的當初:我是誰?我想要什麼?
我修行,是為了什麼?
小時候她修武道,是為了強大,擁有力量,保護母親,這是對母親的愛。
後來知道真相,原來母親是那樣的強大,無需自己保護,那時自己修武道的目的是什麼呢?那是想和母親比肩,和母親同行,不讓母親在大道上獨行,這還是對母親的愛。
隨著她的武道提升,越來越喜歡那種攀登險峰看風景的壯闊,喜歡那種鷹擊長空的自由,喜歡那種求索規則、領悟天地自然的歡悅,這是她的情,她的欲。
怎麼可能沒情沒欲呢?
她修行武道,不是為了長生。倘若得道,自能長生。她的道,就是要有情有義的活著。愛她所愛的人,護她想護的人。
生命應該是自由而喜悅的。心是自由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心想要去做的,當然由衷而歡喜。
所以情不是困她的心,這是她心之所向。
雲在青天水在瓶。
瓶中之水,就如人的心一樣,隻要保持清淨不染,無論裝在什麼瓶中,都能隨方就圓,能剛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雲一樣,自由自在。
隻要是心是自由的,又怎麼會被困呢?
畫地為牢,守的是情啊。
因為這情隻能給這一人,隻能為她而守。情在心中方寸,這方寸是“我心匪石,不可轉也”。這方寸是堅固長堤,情湧如大江大河,也隻為你而流,不會溢出向外。
她的心依然是翱翔自由的,心之所向為道,那就儘道;心之所向為愛,那就儘愛;心之所向為義,那就儘義。
不負情義不負道,這就是她的道。
蕭琰長身而起,清嘯一聲,跨步而出,落向萬馬奔騰的深澗,秋水刀刀光筆直,每一刀落下,將圓滾滾的巨石切成橫平豎直的豆腐方塊,落在奔騰的洪流中,因為“正直”,反而比圓溜溜的更穩,沉落到水底難以被水流衝走。正而直,這就是她追求的。心正,坦誠行直道。
大雨來得快,去得也快,很快雨收烏雲散,金光萬道,湛藍青天澄淨通透。
蕭琰長笑一聲,騰身而起,登上淩天峰頂,極目眺望:重巒疊嶂的儘頭,良田頃頃稻將黃,綠柳紅桃掩村落,雞犬聲聲隱可聞,平緩的坡田,遠接霧氣繚繞的雲峰。她心中通透,舒眉而笑,“仙山之中有人間,世外也是在紅塵。”
身在紅塵,情在人間,心在物外。
則道、情兩全也。
她朗笑振衣下山,先去了翡翠湖,敬謝呂道君指點之恩。
道陽子哈哈笑,“雖未出界,心已通,道不遠矣。――去罷!”
蕭琰叩首三記,退身離去。
再上神農峰時,她心中平靜喜悅。
猶如“遠人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