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到地星有多遠呢?
在普通唐人心中,那自然是遙遠的星空,是神仙住的地兒,寄托著人們美好的向往和情懷。
在道門編撰的神話中,將月亮描述得很美好,月宮住著嫦娥,玉兔,吳剛砍著桂花樹,月宮中常有仙影翩躚,引出人們無限的遐思。人們對著一輪明月吟唱出千古詩篇,月亮的陰晴圓缺都寄托著人們的情思,最深切的思念,最濃情的相思,總之,月亮上的月宮,是讓凡間人向往的美好地方。
然而事實上,月亮不是那麼美好,如果“凡間”的普通人真的到了月亮之上,立時就要失望透頂:它沒有遼闊的原野、浩瀚的海洋、曲折的河流、巍峨的高山、如同平鏡的湖泊、千裡不同景的氣候,也沒有陽光沐浴下的萬物生長,生氣勃勃。它沒有水,沒有聲音,普通人到了月亮,根本活不了。
“……但對術法師而言,卻是修煉的好地方,因為它的大氣是純粹的元氣,普通人吸入不了這種大氣,隻會窒息,於修者卻是純粹的元氣,沒有雜質,進入體內就能直接轉化為內氣或法力,不像地星的元氣雜質太多,需得經過淬煉才能轉化成reads;。”閣主端著茶說道。
師徒倆這是在東宮內苑的宜秋宮說話。
從摘星樓下來後,李毓禎和申王霍王說了陣話,這二位將後麵解說的事交給了閣主,便回了天策書院,還要應對被神皇之魂驚動的諸先天的詢問。控鶴府的兩位先天又隱身了,隻有需要他們時才會再出現。
李毓禎和師門三位長輩回轉東宮,澹台熊還想誇讚她幾句,就被花行知一把扯走了――閣主要講古了,你要留下來?澹台熊一聽溜得飛快,這些講古的事有什麼好聽的,還不如回去寫話本。澹台熊這兩年多了個新愛好,就是寫一部劍仙大作,名都想好了,叫《蜀山》,花行知聽說後眉頭跳了幾下,眼見打消不了這位師兄的熱情,隻能祈禱話本中沒有自己的形象出現……當然這個祈禱是落空了。
這邊侍女上茶後,閣主便與李毓禎說起她今日晉階的契機:神皇之魂。
李毓禎這才知道,原來上古時代的神皇血統還以這種方式存在於人間。
她敏銳的問道:“神皇血統以神皇之魂存在,與人族的氣運相伴相生,那其他強大的巫妖混合血統呢,譬如鳳之子、麒麟之子之類,也是以神魂存在?還是說,尚有血統後裔?”
閣主悠悠道:“神皇血統中,東洲的應龍血統還有後裔存在,就在月星上。還有鳳之子、諸楗之子的血統也在月星上。火巫部的一脈血統,也在月星上。”
這就說到了月星和月星上的四大巫神部。
月星是地星的附屬星,李毓禎看過遠古史,知道月星在遠古時代屬於貧靈星,僅有的幾條靈脈被神族遣人開采後,就成了廢棄星,因為靈氣相對主星稀薄,巫、妖二族也不在這上麵修煉。後來三族大戰,空中幾十萬裡縱橫,月星也受到波及,環境同樣遭到破壞――大東洲的巫族和巫妖族血統後裔卻遷到月星,難道說大破滅時代後,那裡的修煉環境反倒比主星好一點了?
閣主說起瑪雅人。
“瑪雅”是東洲人的古語,意思是神之裔,大東洲兩塊大陸上的鷹羽蒂安族人都認為他們的祖先是神裔,天生就會神術,故以瑪雅稱之,瑪雅留下的廟殿當然是瑪雅神廟,這樣的神話在東洲各個鷹羽部落代代流傳下來,說出現神眷者才能找到瑪雅的神跡,被會被瑪雅接去神國。幾百年後有西洲和中洲的先天相繼渡過重洋到了大東洲,聽說這瑪雅神話就知道,那是巫族的血裔。
先天們當然清楚沒有什麼神國,那麼東洲的巫裔去了哪裡?難道已經血統滅絕了?
其後百年便有中洲和西洲的先天尋求更佳的修煉之地尋去了月星,才知這顆附屬星球已經被瑪雅人給占領了,其他族的先天不得進入,否則就是瑪雅的敵人,來一個殺一個。
道門的神話中說“月宮”,就是瑪雅神廟,閣主還取笑說,嫦娥的創作原型就是鳳鳥巫神部的大祭司,其實一點都不像,人家是噴火的,道門這審美呀,就愛往冷清的仙氣寫。
李毓禎忍不住咳一聲,師尊您扯遠了。
閣主便說起瑪雅人遷居月星的因由。
“這得從遠古和上古的大戰說起,大戰滅殺了神族,又滅掉了和人族爭統治權的妖族,之後人族又內戰,前後三次大戰,給地星帶來了毀滅。”
這個毀滅,是真法文明的毀滅。
這段史實李毓禎是知道的,遠古史中記錄得很清楚。
就如史官在評論中說的,開啟大戰之前,誰都不會想到,這是真法世界的毀滅reads;。
但一旦開戰,誰都無法收手,隻能打下去。
這就把地星給打爛了。
這些大能們全麵開戰,說是驚天動地、移山倒海那絕不是誇張,接連三大戰造成的傷害累積,結果就是大陸分裂,碎出板塊,東西中三洲分裂成了五大洲,板塊碰撞又隆出無數島嶼,之後大地的報複就來了,海嘯高達百丈,颶風卷起一座城池,各個大陸都是洪水滔天,摧毀了所有的文明城池……洪水三年都沒有退下去,幾十億人族死於災難,災難之後幸存的人族隻有數百萬,人類一下從繁華的文明退入了原始,隻能重新進入叢林和山嶺求生存。無形中存在的天道為了保護地星,自動衍生規則,對超過地星承受能力的大能進行誅殺,那一段史就是西洲神話中的“諸神黃昏”,中洲神話稱為“天道劫殺”,這些大能們死於各種劫數成為“神話”,自從神族帶來真法文明後,繁盛兩百萬年的真法文明自此湮滅。
閣主說,地星遭遇此變進入大破滅時代,曾經的高等星球被削成了低等星球,貧靈星。
在貧靈星上,幸存的人族根本無法再重現遠古時代的真法文明,三洲的巫族血裔不得不思索他們的出路,怎樣才能保證傳承不滅,由此走出了三洲不同的道路。
閣主道:“中洲創造出了武道之路,不再依賴於巫族血統。現在隻有薩滿巫中還有部分是以血統修煉,烏古斯神廟的術師走的是領悟自然之道,借用自然之力而為法,也不依賴巫族血統,所以我們這兩道才能幾千年傳承下來。但大東洲的巫裔仍然傳承的是巫靈道。”
李毓禎一挑眉,驚詫問道:“他們能確保每一代都有巫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