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四章 樞密閣(1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6929 字 10個月前

李毓禎的確很遺憾,而她彌補遺憾的做法,就是隔幾日與三師叔澹台熊打上一場。

澹台熊的劍道是直道,在諸師姊弟妹中,他可以說是最不聰明的一個,但這個不聰明不是說他笨,悟性差,而是說他想法單一,做事單一,但也正因為他的單一,反而純粹,論實力反而勝過比他聰明的人,除了大師姊和二師姊墨白,他在劍閣名列第三――所以李毓禎喜歡挑戰這位師叔。而澹台熊下手重,不會因為她是師侄以及帝國的儲君就留手,這也是李毓禎選擇他的另一個原因,不流血的戰鬥怎麼叫戰鬥,當然讓對手流血更好。

可惜熊三師叔五月中旬後就離開了東宮,也離開了長安,隻少數人知道他去了何方。

澹台熊走後,李毓禎就隻能選擇與花師叔磨劍。

但花行知出手有分寸,李毓禎流血時候就比較少。這也是她以前在劍閣最不願意“請教”花師叔的原因之一。但和申王霍王相比,還是選花師叔吧。

這時李毓禎就覺得,蕭琰和慕容絕不在,真是遺憾的事。

有一個可以打架的同伴,的確很重要。

端午之後,長安就很熱了,樞密閣會議也移到了夏閣中。

樞密閣不是閣,就如政事堂不是堂,這個帝國的軍事決策中心和政事堂一樣,都設在中朝宣政殿以側,政事堂在宣政殿以東,樞密閣在宣政殿以西,都是殿閣院建築群,分前後兩重,樞密閣的殿堂院加左右廊房足有六十多楹,其中夏閣是獨立一處的水閣,建在水池中央,樓閣三麵有水車帶動的瀑布流下,炎夏不用冰而自涼,夏季的樞密會議都是在這裡召開reads;。五月二十五是樞密閣例會――帝國進入戰時狀態後,樞密閣除了樞密會議外,還有十日一次的樞密例會,由樞密都參謀司主持,主要是彙部分析最新軍情,以及按軍情變化做出戰術修正和調整,發送前線統帥司參考,以減少前線指揮因為情報不周而產生的戰術失誤,這也是唐軍能夠成為百勝軍的重要原因。

所以樞密閣例會當然是重要且必須的。

今日例會首先做彙報的依然是都參謀司二部,即內部所稱的樞密軍情司,主要負責搜集、分析軍事政治情報,和靖安司、兵部職方司有一定的職責重合,這也是正常的,一個帝國不可能隻有一個情報機構,但在戰時狀態,靖安司和職方司獲得的軍事政治情報必須第一時間彙總給樞密閣都參謀司二部,以備作戰分析部署。

二部今日彙報的是大食南征軍的組建,其中有二部南西洲局的情報,也有靖安司南西洲兩個局的情報,經過二部專業的軍事情報校尉分析後,做出了最有可能的大食南征軍的組成分析,包括調兵方向、部族種類、軍團組成、統軍將帥、軍團實力分析、海軍艦隊及戰艦實力分析等等。

二部中郎將盛步嬋五十五歲,膚色有些黑,不是曬得黑,而是祖上有南洋“昆侖奴”的血統,她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東海都護府的駐軍軍官,而父親是金南洲總督府駐軍的高級武官,和無數軍官新貴一樣,盛家也是隨著大唐開拓疆土而產生的軍官新貴家族,這些家族出身的子弟是大唐龐大的中級武官體係的支柱之一,並因出身的相同形成了一個新的利益集團,被稱為軍事新貴集團,與開國武勳出身的舊武勳集團有了軍權和利益爭奪,而與世家出身的武官集團也有天然對立,再加上皇族宗親出身的武官集團,可以說大唐的中高級軍官體係就是由這四大軍官集團把持――這也體現在樞密閣會議上,參議者都是出自這四大軍事集團。

盛步嬋出身於軍事新貴家族,有祖父輩傳下的軍事素養,又有從小接受的軍事教育,長大後自然進入軍事學院,她沒有和她的兄長一樣選擇考入軍事指揮學堂,而是考入了樞密都參謀司下屬的國防軍事學堂,選擇“軍事關係目”,實際就是情報專業,畢業後進入金南洲軍情局,後來又調入南西洲軍情局,一乾就是十五年,是正經的老“密乾”出身,容貌也是“密乾”特色,普通沒有特質,氣質內斂,也給人大眾的感覺,唯有一雙眼睛,當它緊迫盯人的時候,就如被鷹隼盯上的獵物,讓人不寒而栗,油然生悚。

盛步嬋的音質也很普通,這也是屬於密乾的無特質聲音,但當年在大食阿克姆行省做任務時傷了嗓子,變得有些沙啞,卻讓她普通的音色富有奇特的魅力,彙報時一開口就能抓住人的耳朵――先皇景宗就是頗重容貌的,當年提她為軍情司副長官時開玩笑說:“聽卿聲音足矣。”

李毓禎聽著她富有特質的聲音,簡潔利落,開口就是大食“南征軍”的組成,“包括陸海兩軍,陸軍五十五個軍團,如下:哈裡發禁衛軍一個軍團,部族軍九個軍團――其中五個軍團是馬木魯克。這十個軍團都是步兵軍團。”

大食陸軍軍團都是萬人團,十個軍團就是十萬作戰兵員,其中就有五萬是馬木魯克,便有幾位樞密大學士嘴角一哂,馬木魯克的確戰力驚人,但大食部族征調九個軍團,就有五個是奴隸軍團,可見奢靡生活已經讓大食部族的武勇越來越廢弛了。

盛步嬋道:“從突厥行省征調十個軍團,其中,六個步兵軍團,有……”

突厥人也並不都是騎兵,但騎射近戰都精,戰鬥力比起大食軍團,倒更讓樞密們重視,然而在聽到盛步嬋報出的十個軍團的來源時,眾樞密都露出了微妙的神色。

突厥並入大食後,原來的汗庭領土以及占據的波斯省土一並合成了突厥行省,但艾馬亞九世也狡猾的,將突厥行省細分成了十五個省――這也是應當的,行省之下的治區就是省,隻是這省劃分得多了點,當然突厥人的兵力也就分割了,而且艾馬亞九世還提議了七八位突厥部族長和突厥伯克為帕夏,即一省的都督,按製行省官員應由總督任命,但哈裡發也是有提議權的,新任突厥行省的總督――也即突厥前可汗就這樣被哈裡發給架住了,不論艾馬亞九世提議的這些人裡有沒有跟他不對付的,他都得應下,否則,親信變成有隙,不太親近的就直接變成有仇了reads;。

“南征軍”調遣的十個突厥軍團,就好巧不巧的正是來自哈裡發提議的那些突厥帕夏所轄的省軍。顯然,這是突厥總督的手筆,在排除異己了。

眾樞密都在默忖:這一點對於大唐有沒有利?能不能利用?

盛步嬋微帶沙啞的聲音沒有停頓,“從波斯行省征調省軍,共十個步兵軍團;征調附庸軍二十五個軍團,其中十個軍團從安西戰場抽調。而從北非加的摩哈德行省、齊亞尼德行省、馬寧行省共征調十萬省軍,補充到安西戰場。……

“海軍組成,從最近的補給看,紅海艦隊和亞丁灣艦隊的補給量都超過了日常補給,到了兩倍或三倍,而紅海和亞丁灣距南桑最近。北麵的波斯灣艦隊實力最強,但要防備我大唐的南洋艦隊,應該不會南下。所以,可以確定:大食南征軍的海軍應是紅海艦隊和亞丁灣艦隊。”

李毓禎意態鬆散的坐在禪椅上,修長的背脊倚著椅背,聽著軍情司負責人微帶沙啞的聲音簡潔乾練的彙報,薄涼的眸子半斂著,偶爾抬眉就是一抹凜冽鋒芒,讓人想起利劍出鞘的那一刹,此時她的凜冽目光正看著對麵牆上掛著的南大西洲地圖,紅海和亞丁灣處於美索、非加兩塊次大陸之間,亞丁灣在紅海的下麵,灣口北邊的亞丁軍港距離風暴角的唐軍艦港一千三百海裡,距離南桑最北麵的莫羅托海岸約七百海裡,大食要攻打南桑,必會從莫羅托登陸。

跟著是都參謀司一部的戰術分析。

一部是作戰部,有十幾位將軍擔任作戰參謀,負責戰略戰術的分析、製定和調整,他們都是從各軍中選拔上來的五、六十歲的將軍,與這些七十歲以上的老樞密們相比,就是中年將軍了;而樞密們隻負責決策,畢竟年事已高,雖然有極高的軍事素養和豐富的指揮經驗,但要動腦子,論靈活和敏銳就不如這些“中年將軍”了――當然最高的決策者是皇帝,而在這種架構下,縱然皇帝不擅長軍事,隻需要跟著樞密閣的決策走,就不會犯軍事錯誤,因為這裡集中了大唐軍事指揮的精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