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八章 我們一直在偽裝(1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6072 字 10個月前

“大捷!大捷!”

“南桑大捷!”

“殲敵二十萬!俘敵十萬!”

“南桑總督府大捷!”

“大食損兵三十萬!兩大海軍艦隊完蛋!”

……

報童清脆的聲音在各個坊內的大街上響起。

帝國官報每日都是淩晨五時從官報社印刷局發到長安每個坊的坊亭,報童從坊亭拿報後,慣例是從百官上朝的卯正到朝食市結束的巳初,分三個時刻叫賣,但今日從六時到九時街上奔跑的報童身影就沒斷過,而報紙從坊亭裡拿了一批又一批,往日不買報的食客、早出的行人聽到這“三十萬”的報捷聲音也忍不住摸出十文小鈔叫道:“來一份!”――打從朝廷四年前始發紙幣後,百姓日用出行都習慣用紙鈔了,比起帶一袋子銅錢輕便多了,雖然拿在手中隻是輕飄飄的一張紙,但大唐朝廷信譽很高,頒布的法令向來是作數的,說紙鈔是錢就一定錢,一文鈔就是一文錢絕不含糊,一貫鈔就一定能兌換一千文銅錢不會打折兒,況且這紙鈔摸著堅韌光滑,雙麵印刷精美如畫,還嵌有聚合光能提供能量的法陣用於防偽,總之聽著就珍貴,銀號兌換的時候簡直是人潮如湧,兌換出來時大家都當寶貝似的摸來摸去又在陽光下照來照去看裡麵浮現的影像舍不得花出去,有一種用出去一張就是甩一個法陣的厲害感覺,據說大戶人家第一時間就將所有麵值的紙鈔都收藏了好多套,因為據說發行二十年後鈔麵就會更換頭像,聽說為了這些頭像儒墨道法兵這些家們吵翻了天,比如買報常付的“十文”小鈔就是兵聖孫武的頭像,哦,用來買今日大捷的報紙特合適。

頭版套紅字就是大捷的通告。

三……三十萬?!啊哈哈哈!

看報的人眼睛都瞪了起來,然後就狂笑起來,那些笑得最癲的肯定是買了不少戰爭債券的,直道哎喲打得好!海軍威武!咱大唐威武!涉及到自己的錢袋子還有帝國的榮耀,這必須得威武。

大約就像春風一夜綠了江南岸,大唐全帝國的民眾們在幾天之內就全都熱乎的歡騰起來。

大唐常勝,打仗捷報就沒少過,但一次戰役取得滅敵三十萬――不是打敗打退,而是殺敵及俘虜――這就是相當罕見的重大戰績了,難怪乎全帝國臣民都沸騰起來,這驕傲感能上天。

不說民眾的歡騰,很多人在閱報後敏銳的發現了一點――帝國這次的報捷速度太快了!

……

蕭琰和沈清猗也在看報。

這是六月十六的清晨,兩人辰時用完早食後,慣例去庭外散步消食,而後回書房看報了解新聞,之後蕭琰送沈清猗去丹房,下午則是兩人遊山玩水時間。

今日官報頭條是套紅――隻有軍隊大捷、大唐立國的國慶日、聖人聖壽節、一年之始正旦節聖人向全帝國臣民祝賀新年詞才會以朱字為題,今日標題是南桑大捷……兩人並頭看完這則勝利通告,抬眸對視,都有種驚訝的神色。

蕭琰說道:“六月十五大捷,六月十六就在官報上登捷,這,不合常理呀。”

南桑總督府的開夏府距長安十幾萬裡之遙,還有十萬裡是海域,六月十五下午的大捷,最遲深夜子醜時分定版的官報就登了出來――這太快了!

不是說長安不能及時接到消息:一則巫祭庭的先天法師必定與控鶴府的先天有神識標記,傳捷報不過一個閃念的事;二則開夏府必定建有萬裡通訊法陣,隻要舍得填充晶石,完全能及時將訊息傳到大明宮內和樞密都參謀司三部的通訊台,其傳訊速度取決於法陣的傳訊速度被開啟到幾級,蕭琰聽父親說過,南大東洲總督府至樞密都參謀司的傳訊最快是三分鐘,隻是一次填充的晶石量足以讓能源司的大卿心痛好幾個月,如果開夏府舍得花晶石,即時傳回捷報也不是不可能;但這種遠程全速傳訊有規定,必須是甲級緊急重要事務,南桑大捷是重大勝利,但沒必要耗費巨量晶石火急火燎的報捷吧?――鄧王應該不是這麼沒成算的人吧?

蕭琰和沈清猗第一驚訝的就是這個reads;。

其二,以朝廷官報宣捷的傳統,一般是在勝利後的六至十天內才會報紙登捷。

因為長安接到前線報捷後,會給予前線報捷時間,由士兵一驛接一驛的快馬報捷馳至長安,也即傳統的露布報捷――蕭琰覺得朝廷沒有廢除這種費時費人費物力的報捷方式應該是有政治與軍事方麵的考慮,比如將士血戰的象征,又比如鼓舞人心,就比官報上靜靜的文字強多了。

但現在,南桑總督府派出的露布報捷士兵應該還在非加的陸地上奔馳吧?――從開夏府到南部港口沿官道策馬報捷,少說也得大半天吧?

官報卻已對南桑宣捷,這是怎麼回事?

……總之,不合朝廷一貫的做法。

沈清猗沉思了一會,眸子清明的說道:“朝廷這是不需要藏巧於拙了吧。”

她用了個成語做比喻。

蕭琰語氣有些驚訝,“藏巧於拙?”又似乎領會到什麼,眸光若有所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