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七章 情義無價呢?(1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5677 字 10個月前

大唐皇帝的用膳很隨性,皇帝想起在哪用膳,就在哪裡用膳,當然也有部分是出於安全原因,就像皇帝的禦寢閣一樣,不會隻有一個。但當今皇帝陛下李翊江有些不同,前麵接近五十年的人生都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健康的活下去,首要重的當然是養生,而養生即三養:養身養性養心。而養身之首就是飲食和起居,有節有律,不得隨性而為。皇帝又自有心得,認為養身在於“二安”:安心與安身。安身就要講個穩定,穩定才能安,移來移去的怎麼能字?所以皇帝用膳的地方是安定的:以前處政的時候固定在東暖閣的茶膳房裡;現在不處政了,皇帝最喜歡的日常是讀書和作畫,用膳的地方就安定在閒時讀書的養心齋――不是清暉閣這麼正式的地方――和作畫的養性齋之間的明間裡。

皇帝還題了匾:延年齋。

蕭琰已經在這裡陪皇帝用膳好幾次,初次看到這匾額以為是“調和五味,飲食有節以延年”,而皇帝舅舅的回答讓她肅然起敬――“德可延年,養德乃養生之第一要義。”蕭琰覺得皇帝舅舅才真正是得了高宗皇帝的遺傳,不是將養德當成大禮儀的冠冕――需要時才戴,不需要時就是戴黑襆頭:裡外都是黑。

所以,皇帝舅舅的禦膳雖然五味清淡,蕭琰還是很喜歡陪這位舅舅用膳,有種德沐春風之感――這也是很多人和皇帝相處的感覺,所以皇帝雖然很少處政,但在朝野尤其文人士大夫中卻是德望甚隆。蕭琰和李毓禎入到後殿,望見“延年齋”三字就戳了李毓禎一下,斜眼她道:“我覺得你需要延一下年。”養一下德。

皇帝舅舅的德大概都被他一個人得了,李昭華怎麼就沒熏陶出一分呢?

李毓禎看她一眼,慢騰騰的,“阿公說,烏龜千年,王霸是德。”

王霸?王……?

蕭琰忽地“噗!”噴笑出聲,然後扶了廊柱哈哈哈笑得不行。

王霸,王八,烏龜王八千年。

蕭琰對於外祖父景宗已經無可言狀了,這是人生高到了另一種高度,我自隨心所欲,爾等不服――來咬我!……誰能咬到烏龜啊!就想起阿娘說的,外祖父臨終前專門留了一道遺詔給他的宰相們,說他的諡號要定“辟土兼國”的“桓”,誰敢給他定“熙、襄、定、果”這些,他就咒誰生兒子沒□□!生女兒沒胸胸!生生將一乾早知他厚顏無恥的宰相們驚得目瞪口呆,大罵他無德無恥,做鬼沒□□……最終卻還是被外祖父遂了意,定諡“桓皇帝”,阿娘說阿爹活著時隨心所欲,任性,讓人無可奈何,死了也死得歡樂,任性,讓人無可奈何。

哦!對,李昭華就是外祖父景宗桓皇帝教出來的!

想想自家親娘那隨心所欲的性子,蕭琰就覺得李昭華其實才是阿娘親生的吧,祖孫三人一脈真傳啊。

李毓禎已經施施而行至膳房匾額下,斜回頭一眼,“蕭延年,你要抱著柱子蹭飯?”

蕭延年,蕭養德也reads;。

蕭琰笑聲才止又忍不住笑了,揚眉灑袖過來道:“養德以延年――這個好,我要學聖人阿舅。”才不學外祖父的“王霸之道”。

皇帝這會子正從養性齋出來,穿著石青地織錦團窠龍袍,比起赭黃龍袍的色調更沉厚,頭上沒戴襆頭和烏紗折上巾,僅一枝溫潤的青玉芝頭簪子笄著發,益發顯得氣度溫藉,風格醇厚,聽得蕭琰的話便笑讚道:“十七的德性好。”

“阿父。”

“阿舅。”

李毓禎和蕭琰迎上前去給皇帝行禮。

皇帝高興又親切的抬手拍了下蕭琰的肩,一邊往膳房裡走,一邊溫笑說道:“你來得正好,你阿娘有信稍在我這,上午剛收到,原想讓昭華給你帶過去。”蕭琰立時雀躍了,眼睛亮亮的,一邊扶了皇帝舅舅的手臂,一邊歡聲笑道:“我先陪舅舅用膳,一會再去您畫齋裡取。”

“好。你阿娘說……”

李毓禎看著父親和蕭琰言談相得的樣子,忽地也生種感覺,其實蕭悅之才是阿父親生的吧?

……

入到膳間,皇帝仍是北向南坐,李毓禎和蕭琰分坐東西。六名內侍端著漆案魚貫而入,三張漆案上擺的是同樣的禦膳,但皇帝麵前的黑髹金絲漆案上少了一品羹湯。皇帝陛下向東西兩案各掃一眼,眼神就有些詫異古怪:這道羹?

蕭琰盯著黑髹漆案上,通體彩繪的釉下彩陶盂中色澤清新的羹湯――這就是李毓禎說的……“最貴的貴羹”?!

蕭琰木著臉,奇異的心中沒有半分驚詫,反而有種:“我就知道會如此!”――李毓禎會跟她正經才怪了。

皇帝心頭古怪又好笑,按下詫異,溫和說道:“開膳吧。”

李毓禎和父親一起用膳向來隨意,就是家常飯,加上一個蕭琰,也是家常飯,不講主客,當然也不講宴席的食禮,皇帝說開膳那就各自隨意了。唐人士族除了早膳外,午、晚二膳都是先用羹湯,李毓禎抬目示意東西二案的侍膳宮女盛那“最貴的羹”,向蕭琰下巴一抬,很是正經的,“這是情義無價羹,貴吧?”

皇帝一聽明白了,因何禦膳房會進這一品不合時令的羹,果然又是昭華在捉掐人。

皇帝不由得啞然失笑,含嗔的睇了女兒一眼,目光看向蕭琰時就是和顏悅色――這孩子真是生受了。

蕭琰默默的看著湯碗裡飄著的清綠的香芹葉子加清綠的茼蒿葉子。

哦她還知道,茼蒿又有個名兒叫義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