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七章 情義無價呢?(2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5677 字 10個月前

但這兩樣是冬春菜蔬,這個時令才七月將過半――“溫棚裡催的?”她語氣裡有著奇異。

李毓禎一手撫膝,噫呀歎道:“你也是知道的,慶豐園的溫園子曆來不催發菜蔬,此次為了你這情義無價羹,可是臨時抱佛腳忙乎好一陣。”

溫棚種菜早已有之,大唐北方因天寒冷少時蔬尤其盛行,但士族講究“不時,不食”,皇族和世家都不吃溫棚催出的反季菜,因為不合乎順時自然的養生之道,所以皇帝陛下的食案上當然是沒有這品羹的。

但“不時,不食”對宗師境來說沒有意義。

蕭琰能說什麼呢。

她默默的喝下這碗羹。

芹義……是真,無假reads;。

皇帝終是忍俊不禁,一邊笑一邊搖頭,對著女兒說:“你呀你呀。”

笑嗔裡有對自家頑皮孩子的責備,又有著長輩看兩小嬉鬨的怡然而樂。

李毓禎向父親眨眼一笑,回頭對著蕭琰舉起盛羹的銀鑲裡黑漆描金雲龍碗,說道:“用情義無價給你餞行,可成?”

蕭琰忽然揚眉一笑,笑容明朗灑脫,她的碗已空,抬手止了宮女盛湯,伸手直接端起彩陶湯盂的雙耳,向李毓禎一舉,眉飛豪逸,“情義無價,無堅不摧。飲勝!”

就算吃菜羹也要吃出個情義無價來。

李毓禎眼底調謔倏忽不見,身子挺直,眉斜挑飛,揚起激賞,曲指鏗然叩案,“好,情義無價,無堅不摧。飲勝!”

雙手端起陶盂到唇邊如同長鯨吸水,真氣暗透下湯中菜葉已碎成粉末,清香又碧透的菜羹湯如水線射入喉中。

蕭琰歡笑一聲“好!”如法炮製。

一道菜羹竟吃出了意氣風流。

皇帝哈哈而笑,這回是欣然而笑,心中也微笑點頭:十七這性子果然豁達寬量,而且反應機敏,應對高致,生生將昭華的一場捉狹變成了兩人的高情遠意。

――的確是最合適的那個人。

……

用罷午膳,蕭琰沒有急著去養性齋取阿娘的信,而是和李毓禎一起,陪皇帝沿著長廊漫步消食,轉到紫宸殿前殿的柱廊時,皇帝忽然微笑問蕭琰:“知道為何讓你去?”

蕭琰坦誠,實話實說:“一是我最合適;二是信任。”

合適的人未必能得到信任,但她二者皆備,李毓禎信任她,這是最重要的。

皇帝滿意的點點頭,看看她,又看看李毓禎,微笑說道:“先皇曾賜你們同心方勝,矚望你們同心合一――你們情誼篤厚,彼此信重,先皇泉下若知,必深感欣慰。”

兩人肅然諾聲。

皇帝淳厚的聲音又響起,“《荀子》論王霸曰:‘欲得調一天下,製秦楚,則莫若聰明君子矣。’你聰明機警又善應變,更難得人品純熙,心正坦誠,言信行直;”皇帝想到“芹義無假”又是一笑,“而且襟懷灑落,寬量大度;還有謙亨之福,當得起‘聰明’‘君子’之稱――處於大西洲多方勢力的錯綜複雜之局中,比起善謀詭變之才,更能讓人信任:你過去後,無須因負重任而心生顧忌、束手縛腳,憑你心行事就是合宜。”

皇帝雖然因身體狀況不能多思多慮,然對時政卻是犀利,一言就提點了為何各方選擇她的根本原因――聰明君子。

君子不聰明會被欺蒙,聰明不君子則不能取信於人,必須兩者齊備。

蕭琰沉思片刻,然後恍然,看一眼李毓禎,拱手向皇帝肅然應道:“諾,十七謹記。”

皇帝向來是要午休小憩的,這也是養生之道,兩人送皇帝回了寢閣,李毓禎便帶蕭琰去養性齋取信,招手讓她到窗邊說話。

蕭琰雖然心急看信,卻還是沉靜的走過去,聽她叮囑西洲事務。

李毓禎挑了下眉角,說道:“阿父之前說的‘謙亨’,你聽一半就是了。”

蕭琰眨了下眼,“你讓我違旨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