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三章 兩個天地(1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10175 字 10個月前

“咦,這個陣形?”

當第一、二列夜騎弩.箭射出時,後麵的夜騎兵已經完成了變陣。

“長蛇陣?”弗利亞皺著眉頭道。

一字長蛇陣是橫列,這卻是一條豎著的長蛇陣。

那些射出箭的夜騎立刻勒馬轉身,馳入到長蛇陣中,仿佛是早就定好位置的棋子,馳馬的方向十分明確。

“這看起來,更像魚骨陣。”阿爾曼德實話實說。

神識從高空俯視下去,安西夜騎就好像一條黑色的、剔去魚肉的魚刺全骨,中間縱馳的夜騎是魚脊柱,左右斜馳的夜騎每三騎、每三騎相連,就像魚刺。

弗利亞之所以沒有說這是“魚骨陣”,一則沒有這種陣,二是這個陣給他的感覺就像長蛇陣,可以前中後互相呼應。

他說道:“無論魚骨還是魚刺,他們每三騎成一個整體,就像唐文中的‘品’字,有的是正品,有的是倒品,有的是左顛品,有的是右顛品,這些‘品’就是三才陣,而相鄰的‘品’互相契合,彼此相連就成為可攻、可防、可援、可陷敵、可絞殺的大三才陣,連起來就像一字長蛇陣了。”

阿爾曼德三人都不懂軍陣,能不能可陷敵可絞殺不好說,但可以直觀的看到:

偌大的騎兵戰場上,安西騎兵卻是收縮在了平原正中間的戰場上,就好像一條有刺棱的粗柱子向前衝撞――這是什麼打法?

阿爾曼德疑惑道:“這樣收縮陣形,難道不顧忌青銅軍團從左右包圍,再抄後陣?”

――從高空俯瞰,可以看出雙方的陣形現在成了一個唐文的“凸”字,很容易推出這種情況。

“海頓法導師說的不錯。”弗利亞先肯定道。

接著又說道:“這種戰陣兵書上是沒有的。實際上戰陣運用也不可能跟兵書一樣。就如同法則,同樣的法則,和不同的人戰鬥,戰鬥的環境因素不同,使用起來也是有差異的。戰陣的運用也要依形、依勢、依人而變,這個魚骨長蛇陣用在這裡,對唐騎有兩個好處:一是收縮陣形,減少青銅軍團的攻擊麵。”

“現在兩軍對陣就像唐文的‘凸’字,”弗利亞這一句用了唐語,跟著又轉成古希臘語,“上麵條柱是夜騎,下麵橫方是青銅軍團,青銅軍團如果不變陣,除了正中的騎兵衝撞外,左右兩邊的騎兵就要擊空。

“就如海頓法導師說的,這兩翼騎兵,要麼是直衝到底再迂回抄唐騎尾部;要麼是斜衝過去,切入唐騎的軍陣中。

“這會讓唐騎陷入包圍中,但是也有第二個好處:青銅軍團的進攻分成不同方向,也就等於青銅軍團被分成了部分,不再是一個整體。”

阿爾曼德三人一點就通:以少對多,必須集中己方力量,而且將對方分割成部分,這樣才可能有取勝的機會。

“但是,唐騎也容易被青銅軍團分部擊破。”弗利亞接著說道,“如果唐騎擋不住青銅軍團的進攻,被其攻入一部,就會被青銅軍團裡應外合的擊潰;如果攻入兩部、三部,那就更糟了,破入陣中會合貫通,唐騎也就潰了。”

他最後說道:“唐騎必須同時應對來自幾個方向的進攻,這就考驗魚刺之內各三才陣的配合,也考驗魚刺與魚刺之間的呼應配合reads;。――如此:唐騎應該是打陣法和武器的配合。”

阿爾曼德沉吟道:“有神識為統,打配合的確是優勢。”她微微皺眉,似乎語意未儘。

但她沒有打斷弗利亞的話。

“這個陣形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要麵對法弓手的結陣射擊。”

青銅軍團的法師團沒有隨行――如果出動法師團,安西軍的武騎營也會立即出現,對教廷以多戰少的算計就不利了――但騎士中配有法弓手,這些法弓手也是劍師,但又精於騎射術,馬鞍的鞍橋上掛著四尺長的法紋弓,箭囊裡配有三十枝法紋箭,但不是隨便發射,一般用來射殺唐騎中的騎兵官和最驍勇的騎兵,又被稱為陣中狙擊弓手,通常都是馳行於已方中後陣,伺機而射。

弗利亞繼續道:“第一場交鋒,青銅軍團的實力沒有完全發揮,譬如法弓手就沒有射擊,應該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現在,已經摸清唐騎的實力,法弓手的狙擊對象,也清晰了。如果唐騎保持之前的全麵衝鋒陣形,法弓手隻能分散於己方陣中,但唐騎收攏陣形,空出了兩翼陣地,這就讓法弓手在兩翼可以組合成陣,來回奔馳射殺唐騎的‘驍勇’。”

阿爾曼德微微點頭,又說出之前未儘的話:“這是騎兵戰,不像步兵,說轉向就能轉向,如果安西軍尾端應敵,那就必須轉向奔馳,那騎兵陣就分裂成了背道而馳的兩部分,這怎麼做到南北呼應配合?――這種戰術會有利?”

弗利亞點頭道:“不錯,所以騎兵陣沒有長蛇陣,必須是輕騎兵和步兵配合才可列出此陣。按常識講,分裂己方陣形是不利的。但現在不是‘常識’內的戰鬥。你們回想輕騎兵的戰鬥,唐軍就是以淩亂分割取勝。

“如果指揮者是以神識為統,那麼戰場越分割、越淩亂,對唐騎反而越有利。因為他們有一個能夠整體指揮他們的統帥,看似各部分裂,實際是形分而神不散,仍是配合而戰,陣的神髓如一條索聯結各部分。”

而青銅軍團這麼一分割,沒有一個指揮者統合,就勢必陷入各自為戰的局麵。

“這個年輕人很聰明,知道利用己方的有利,製造出對方的不利。以有利擊不利,己方的劣勢就減少了。”

弗利亞先讚歎一句,跟著又表示了憂慮,“但這樣分割而戰、分片指揮,就意味著她必須把控全場。如果說之前神識要分出一千道,現在就必須分出更多,對神識的消耗顯然更大了。”

四人心裡都在忖度:難道之後的宗師戰,唐人還伏了什麼暗手?

北麵的紅衣大主教和天園執事也在皺眉,事出反常即為妖,不尋常的事發生必有因由,難道唐人還有暗手,不懼後麵的宗師戰?

為首的紅衣大主教和天園執事都傳了一道神識出去。

頃刻,有先天法師的神識傳入他們腦海中:

【靜觀】。

兩人心裡疑惑。

這是不懼唐人有暗手,還是唐人沒有暗手?

***

戰馬奔騰分流,高崗上弗利亞分析的時候,青銅軍團已經做出了應對:

中間的騎士仍然衝向夜騎;

左右兩翼的騎十也往前直衝,顯然是要衝要儘頭,再回抄夜騎後端;

位於中後陣中的法弓手都勒馬回轉,由衝鋒空位往騎士團的後麵馳去reads;。

當騎士團全部衝鋒過去,法弓手也從陣中馳了出去,再回馬分成兩部,分彆向著東西兩側馳去,斜斜馳出二百三四十步,已經在夜騎機弩的射程之外,又往前馳出一陣,才又回馬和夜騎同方向奔馳,而法紋弓已經握在手中,法紋箭鬆鬆搭在弓上,隻要找準目標就會拉弦射出去。

有這四十位法弓手伺射在兩翼,夜騎中的每一位騎兵都處在法紋弓的遠程威脅之下。

……

當法弓手還沒馳出陣時,雙方的前鋒已經進入二百步。

下一秒,咯咯咯的機括聲響起,從夜騎的前陣中飛出來三十枝羽翼長箭。

第一列的騎士揮斧劈擋,但被射擊的十幾名騎士還是被箭枝“調虎離山”,馬眼被箭枝射入。

這是普通的箭,沒有符紋,但馬眼被箭射中也就失去了戰鬥力,“希溜溜”痛嘶揚蹄而立,有的痛得蒙頭蒙腦往前衝,騎士隻能落馬。他們腦中都湧蕩著之前騎士長的傳音:“以生命捍衛聖座騎士的榮光!”這些騎士沒有轉身回撤,而是騰身讓出衝鋒道,執斧向夜騎衝去,顯然要和第二列的騎士打步騎配合戰,專攻夜騎的戰馬。

才衝出幾十步,第二輪箭枝又射過來。

又有十幾名騎士落馬。

雙方前鋒進入三十步時,青銅軍團落馬的騎士已經有五十人。

第一列的夜騎都掛弩,右手持槊,伏身衝擊。第二列的夜騎卻又射弩了。

與此同時,砰砰砰的槍擊聲也響起了。

魚頭部位的夜騎兵都伏身下去,射擊的是位於魚脊骨上的夜騎兵,騎兵槍射擊的對象是落馬的騎士,前排射出的是霰彈爆裂彈,後排射出的是侵徹力更強的獨頭彈。

十幾名騎士落馬;十幾名步騎死去。

槍聲不絕,箭聲也一陣一陣響起。

當雙方第一列騎兵衝近交鋒時,青銅軍團已經死了三十多名騎士,落下馬的步騎又有三四十人。

……

戰場已經分成了南北兩部分。

往南衝的夜騎還沒射箭時,後麵三分之二的魚骨隊形就已經勒騎轉向,當從小步慢跑到奔馳起來時,青銅軍團的兩翼已經衝到底,迂回從尾端殺過來。

北麵夜騎已經形成了一種寬錐陣,前錐和左右都是馬槊騎,而中間前部是持槍騎,後部是持弩騎。還沒有交鋒,就先是弩射,繼而槍射。當前錐與左右翼與騎士交鋒時,中間的弩、槍集中射擊交戰中的騎士。騎士磕開了馬槊,避過了弩|箭,可能就沒避過槍彈;避過了槍彈,可能就沒避過弩|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