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被砍死的嫂嫂二十一(2 / 2)

炮灰的人生2 傾碧悠然 8469 字 8個月前

陶母見狀,丟了手裡的扁擔,踉踉蹌蹌去了屋簷下坐好,開始大口大口喘氣。

陶桃花看了看手底下的桃園,又看了看坐得端正的母親,忍不住問:“娘,你是瘋了嗎?桃園肚子裡懷著的是大哥的孩子,你怎麼能下這麼重的手?這很容易一屍兩命啊。”

“去請大夫。”陶母看著那血,其實她的手一直都在抖。

今日像這樣的狠手,是她太衝動。要是董開平知道,可能會生氣。

但那又如何?

這孩子絕對不能留!

陶母囑咐:“桃花,回頭就說桃園摔著了。”

陶桃花瞪了她一眼:“我知道!”

再怎麼看重姐妹情分,在陶桃花的心裡,孩子已經沒有了,她隻能護住親娘,大不了以後補償園。

等陶桃花離開後,陶母麵色淡淡:“不要用你那種眼神來看我,我不怕你恨,因為我比你更恨。知道我剛才去哪兒了嗎?”

桃園垂下眼眸,遮住眼中的怨恨,此時她痛得說不出話來,也懶得出聲。

陶母也不要她回答:“我親眼看見你和董開平那個爛人在破房子裡亂來!這個孽障不是我陶家血脈,我又對小孩子下不了手,所以隻能儘早處置了他。老娘我還沒怪你讓我兒子喜當爹呢,你好意思恨?即便要恨,也恨你自己不檢點。”

桃園沒想到婆婆會跟蹤自己,還讓婆婆知道了這麼要緊的事。

她心裡很怕,這些事傳出去,她哪裡還有名聲?她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受得住眾人的指指點點。

陶母見她怕了,囑咐:“一會兒大夫來了,就說你是自己摔的。誰問都一樣,你要是敢告訴董開平實情,我就把你們倆那些不要臉的事情告訴所有人。”

“不!”桃園真的怕了。

大夫來得很快,仔細查看過後,皺眉道:“這胎像是受了外力所致,你確定是自己摔的,而不是被人打的?”

桃園眼眶裡滿是淚水,隻點點頭。

“我肚子撞上了桌子。”

這也說得過去,大夫歎息一聲:“我都說了讓你少做事,多歇著。你已經落過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再落了,以後想要懷上,怕是不容易。”

聽到這話,桃園哇一聲哭了出來。

她也不想這樣啊!

她哭聲淒厲,簡直讓人聞者傷心。

得到消息趕過來的眾人見狀,都有些不忍。也有人上前去勸桃園:“你還年輕,以後好好養著,多找大夫拿些藥來喝,歇上一段時間再說,也吃點兒好的。以後肯定還能有孩子。”

桃園卻一個字都聽不進去。

如果婆婆不知道她和董開平暗地裡來往的事,她即便這個孩子落了,以後再懷上,也能在陶家站穩腳跟。

但是婆婆知道她不檢點,以後即便是她和董開平再也不見麵,這也是她身上再也擦不掉的汙點了。

往後一生,她都得被婆婆拿捏。

繼續留在陶家,前路一片黑暗。桃園都不知道自己以後的日子該怎麼過,更讓人難受的是,她根本就離不開陶家,董開平拿不出銀子來賠償,兩家永遠都不可能和解。一日不和解,她就得留在陶家一日。

就董開平那個不成器的,怕是這輩子都沒本事接她回家。

大夫留下了藥,桃園被人扶回了房。

眾人幫不上忙,紛紛告辭離開,也是這個時候,他們忽然發現,不遠處董家的大門居然開了。

“董家人回來了?”

有人故意揚高聲音,也有故意讓陶母聽見的意思。

陶母這一次可受了不少的罪,幾乎去了半條命,好不容易才養好,確實應該讓董開平賠償。

於鎮上的人而言,董開平闖了這麼大的禍,要是陶家選擇了原諒,那誰知道董開平還會不會有下一次?

最好是這次給董開平一個教訓,讓他賠到心痛,以後他做事應該不會再這麼衝動了。

陶母聽見了這話,眼皮都沒抬。

眾人麵麵相覷,最後還是各回各家。

陶母不願意上門討要賠償,他們這些外人再著急,也隻能乾看著。

楚雲梨是第一天早上才聽說了董開平搬回家,她有些意外,特意帶著寶哥路過陶董兩家去喝麵湯。

董開平站在自家門口,笑吟吟跟路過的眾人打招呼。

楚雲梨心下覺得奇怪,看了一眼陶家。

陶家的門開著,父子倆準備出門,對於杵在門口的董開平,他們就跟沒看見似的。

父子倆不知道陶母被威脅的事,沒有上門找茬,隻是陶母的話行事。

陶振平有點不服氣,怒氣衝衝回了院子:“我真的很想打他一頓。就沒見過這麼無賴的人,就差一點把人砍死了,他不說賠償,還那麼囂張地在苦主麵前晃悠。娘,我們去城裡告他!”

陶母拍了一下兒子:“你欺負了他媳婦,桃園現在還落了胎,我們兩家現在也說不清到底是誰欠誰了,不許再提。”

陶振平:“……”

“我至今也想不明白那天晚上為何會拉桃園上床!”

陶母倒沒有懷疑是桃園主動勾引,氣憤道:“這要問你自己。”

在她看來,應該是兒媳婦一去不回……男人需要疏解,都說酒後亂性,兒子喝醉了酒,在院子裡看到一個年輕女子後把持不住,本就是正常的。

陶振平也知道這件事情上是自己理虧,準備跟父親一起去城裡乾活。

父子倆正準備出門,董開平居然來了。

陶振平真的忍不住了,開始擼袖子:“你是來賠償的嗎?”

董開平似笑非笑:“對!我打算跟你娘商量一下。天色不早,你們先去乾活吧,回頭我一定讓你娘滿意。”

陶振平信了這話,他眼中的母親從來就不是個肯吃虧的人。

父子倆一走,陶母臉色陰沉:“如果你是來接人的,儘管把人帶走。”

董開平笑吟吟:“你們家的人都挺勤快,外頭這麼冷了,他們父子還天天去城裡乾活,家裡攢不少銀子了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