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原因是北地的地理氣候,殖民者們在經過最初的幾年耕種後,發現雖然說北地較為寒冷乾燥,但在農業條件上居然要優於南土。
客觀來講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南土人口壓力太大土地不堪重負,開發過度導致土壤肥力出現了下降。
以至於南土農田到了現在,如果不能使用蓋亞教廷賜予的“神壤”(化肥),就隻能夠采取輪耕法進行耕種。
可北地這裡因為六百多年的拋荒,如今土壤肥沃可以說有些嚇人,基本上即便是在開墾的第一年,都能夠從中獲得驚人的收獲。
最後一點原因來自於趙伶的上書,他認為糧食應該被壟斷起來,不能讓哪怕是南土貴族隨意售賣,從而作為南土鉗製北地的另一武器。
在以上這些因素的影響之下,蓋亞教廷代表殖民政府壟斷了糧食貿易,隻有晶耀王國因為對殖民地的貢獻,特許在蓋亞教廷的監督下小範圍從事這一行業。
當然這些措施的被提出,有賴於持續的殖民經驗獲得,而那些在北地建立的殖民地,發展也並非是一帆風順。
不少殖民地因為上層毫無經驗,在錯誤的季節做出許多錯誤的決定,以至於最後整個殖民地被搞得一塌糊塗。
從整體來講頭兩年情況還好,因為附近自然資源比較多,通過采集和新新晶耀之間進行交換,日子倒也是能夠過得下去。
但是等容易采集的資源都收割乾淨以後,殖民地就陷入了困頓的窘迫中,對此不要指望新新晶耀花一毛錢來管你,因而殖民地隻能走向破產與崩潰。
原本的殖民地崩潰之後,那些殖民者就成為了所謂的流民,離開壕溝之內的聚落保護,隻能在危險的荒野中遊蕩。
流民的結局無非是3種,要麼就是在荒野中長期遊蕩下去,成為蓋亞教廷所說的流寇,這也是其他玩家群體很討厭的一種類型。
因為流寇主要靠掠奪而非開發,作為維持自己這個群體的手段,因此很自然的與周邊其他聚落產生衝突。
一般來說除非流寇敢去襲擊教廷的官方人員,否者基本處於被蓋亞教廷無視的態度,隻能讓周邊殖民地自行解決。
所以有一種邪道的解決思路,就是假扮流寇去襲擊教廷人員,從而激怒教廷主動派出軍隊前來鎮壓流寇。
但這個邪道方法有2個缺陷,首先一但事情敗露的話,軍隊討伐的目標就會從流寇變成肇事者本身。
而就憑玩家那點人手,根本不可能抵禦正規軍的討伐,即便僥幸擊退第一波進攻,也會敗在之後的第二、第三波進攻中。
另一個缺陷就是即便事跡沒敗露,教廷軍隊來到當地之後,也需要附近的殖民地提供勞軍費用,這又是一筆相當龐大的支出。
對付流寇的另一種解決方式,慫一點的就是給流寇上供,以換取流寇在一定時間內,不會侵犯你殖民地的生產。
這種方法的缺陷是會降低殖民地士氣,以及你作為首領的威望,而且流寇能否遵守承諾,也和對方首領的性格有關,有概率會隨著時間推移,加大對你這個殖民地的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