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沂既已坐下,顧淮便推了推身旁的林瑾,讓他也在自己身旁入了座。
之後,他看了一眼對麵坐的離他們遠遠的二弟和身旁的媳婦兒,眼睛一轉,心道:二弟說的對!以後媳婦兒他隻能摸自己的腦袋,可不能讓他再摸二弟的了!
而林瑾則艱難抱起顧沐,坐在自己的另一側,方便他就近照顧喂飯。
同時,林瑾也在心中慨歎:原主的身子骨真的弱,抱個孩子都這麼費勁兒,以後他可是要做農活兒的,這可是不行!看來要儘快把鍛煉身體,提高體能給提上日程了。
顧沐自被他抱起,便“咯咯”地開心笑著,她現在早已忘了昨日的嚇人場景,隻覺得身旁的瑾哥哥可親,他抱起自己的時候,她就想起了阿母……
一家四口坐下後,林瑾就開始給身旁的三人盛粥,那粥是小米粥,被小火熬煮的黃澄澄,稠乎乎的,上麵還浮著一層米油,很是養人。
這粥熬的倒是不錯,能看出來顧沂的手藝還是很不錯的嘛。
給四人都盛好小米粥,擺好碗筷後,林瑾心中又是一歎,這連個小菜都沒有,看來顧家這一家人過得也不容易。
至於那筐中的窩窩頭,也被他分了分,其蒸得很是煊軟,掰開後也頗為軟糯,就連嗓子被勒傷的林瑾,也能吃上半個。
他用勺子喂了沐兒半碗粥後,讓她自己拿著窩窩去啃,自己才開始吃著黍子麵窩頭,喝著小米粥,心中也有了些盤算。
待一家人用完飯食後,素來都是自己收拾的顧沂,這次卻一動不動,抬眼看著對麵的林瑾,想瞧瞧他會有什麼動靜。
林瑾看著他的動作,就知道這孩子定然還對自己有敵意,想來原主上吊一事,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痕跡。
林瑾心中無奈的同時,也對顧沂這孩子能這麼機敏,能有些欣喜,同時又有些心疼他。
畢竟,先前這一家子的諸多重擔,都壓在了這個才不過八歲的孩子肩上,他若是不心思機敏些的話,一家人說不得被旁人欺負死了,他們自己都不知曉呢。
林瑾在心中對他們滿是憐惜,手上的動作卻是不停,很快就把碗筷摞好,起身往廚房而去。
他這一動,顧沂也跟著起了身,他得去看看這小哥兒乾活兒如何,才能放心。
而顧沂一跟上林瑾的腳步,顧淮和顧沐頓時也綴在身後,林瑾隻好帶著這一群尾巴進了灶房。
顧家的灶房在正房的左側,左側靠牆搭了兩間茅草屋,一間存放柴火,一間用來做飯,因著茅草屋時常會漏雨之故,家中的糧食則大多放在了對麵的穀倉裡。
由穀倉,正房,廚房合圍起來的便是麵積不小的院子,院中有一顆高大的皂角樹,足有四五米那麼高,他們方才就是在樹蔭下用的飯食。
許是因著皂角樹的獨特氣味兒,樹下並無甚麼飛蟲,而靠近穀倉的地方,則生長了一顆不怎麼高的桃樹,現下已然是夏季,桃樹葉子長得鬱鬱蔥蔥,上麵生著許多小小的桃子,也不知是什麼品種。
穀倉和正房之間有一條通往後院的小道,林瑾還未往後院瞧過,但是依據他前世在農村居住的經驗,後院應該就是茅房,豬圈之類的地方了,千百年來,農村居住的格局莫不如此。
充作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