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至十八歲的青年,則由裴玄,以及以陸駿為首的一批金陵官員在閒暇時間進行教習。
數百名學生,分為了十個班,平均每個班四十到五十人。其中,六至八歲孩童的學前班有四個,九至十五歲青少年的中學班也有四個,十六至十八歲青年的大學班隻有兩個。
而我的便宜兒子孫紹,以及淩統也在第一批學員之中。
孫紹已經年滿七歲了,雖然是虛歲,但作為我的兒子,早在去年就已經開始了學習。
至於淩統,則因為年齡較大,早已經識字,所以今後將在闞澤的教導下,直接在中學班進行學習。
今後,學院將在每年的八月初一開學,然後在十二月中旬休學一個月,放一個月的寒假。然後一月中旬再開學,直到五月底休學,再放兩個月的暑假。
基本和後世的學校一樣,一個學年分兩個學期,同樣也有寒暑假。隻不過因為古代用的是農曆,所以日期不一樣罷了。
學院這邊,共有十數間教室,幾間教員們的辦公室,以及一大批宿舍。宿舍男女分開,教員和學生也分開。所有學生都將居住在學院裡,進行封閉式管理,隻有休沐日方可外出。
除此以外,學院裡還建設有食堂,和澡堂、茅房。由一群婦女負責為教員和學生做飯,提供一日三餐。夥食標準和金陵大營一樣,每日三餐米粥、米餅、飯團,還有各種蔬菜、水果,每周提供一頓肉食,教員則額外還有酒水和茶水提供。
而在我的要求下,還建設有一座校場,充當操場使用。由金陵大營的軍官前來擔任教員,帶孩子們上課,進行長跑、跳遠、跳高,以及一些簡單的軍事化訓練,提高學生們的體能。而九歲以上的青少年和青年,則會專門進行係統的射箭、騎馬等訓練。
教員和學生在閒暇之餘,也會在學院內種菜、養雞,不單單是興趣,日後也可以為孩子們加餐,可謂是一舉多得。
另一邊的醫學院,規模比之學院也不遑多讓,主體共分為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葛洪、張仲景兩大神醫,為弟子們上課的地方。
這裡和學院一樣,也是由教室、宿舍、食堂、澡堂等組成。
另一部分是專門的醫院,普通的疾病或者外傷,都由學員們進行診治,葛洪、張仲景從旁指導,也算是實踐課。一些疑難雜症,則由葛洪、張仲景親自出馬,所謂神醫出馬,藥到病除。
因為二位神醫的坐鎮,金陵學院也成了東南聞名的醫學聖地,許多行腳的郎中,各地的醫匠也都慕名而來。
注:1、休沐日是休息、沐浴的日子,實際上是官員的休息日。
在漢朝之前,國家沒有設定節假日,古代的官員也沒有具體的休假製度。
到了漢朝之後,才開始有休假的說法。
根據《漢律》記載:“吏員五日一休沐。”
因此休沐也被稱為“五日休”。
2、休沐主要是為了讓官員們可以回家洗澡的,在當時官員要求在官衙集中辦公和生活,沒有特殊情況不能回家。
因此,洗澡、梳洗等十分不便。
為此,朝廷就設立了“休沐”這一假期,以便讓官員回家沐浴和家人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