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這些話,雖然提到了秦漢兩朝,但隻是模糊的提及了如今的狀況。而從隻言片語之中,依舊不難分析出,秦失其鹿,和漢得天下的原因。
而張昭雖然將寒門和普通百姓相互分開,但其實寒門也屬於普通百姓,或者說除了士族以外都屬於普通百姓。
秦朝自商鞅變法以後,便保障了普通百姓的利益,所以得天下。又因為商鞅變法,損害了六國貴族的利益,所以在秦始皇駕崩後,六國皆反。
再到後來秦朝滅亡,劉邦、項羽又分彆代表了寒門百姓,以及貴族兩大階層。所以雙方又花了四年,最終分出勝負,而勝利者自然是以寒門百姓階層為代表的劉邦了。
但大漢直到現在,已經傳了四百年,雖然以前的貴族都消失在了曆史長河之中,但新的貴族,也就是士族也慢慢崛起了。
這些士族多為漢朝新貴們的後裔,家學淵源,世代為官,根深蒂固。
而曆史上,這些士族也多在魏蜀吳三國得到了各自的利益,但又接連被曹操、劉備、孫權等人打壓,所以三國鼎立。直到司馬家作為士族代表崛起,在一眾士族的幫助下,最終一統三國。
也就是說,想要在這個世界一統天下,單單獲得寒門百姓之心,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獲得士族的心,得到他們的效力,得到他們的認可才行。
當初的孫策就是因為和江東士族對著乾,才會死於非命。而孫權向士族妥協,所以才慢慢穩定了江東,才坐穩了東吳的江山。
而在我來到這個世界後,直接一反常態地立馬就重用了江東各大士族,所以如今的揚州穩如泰山!
而整個曆史上,各大政權與士族的鬥爭也從未停止過。後世的科舉製度,又何嘗不是製約士族的一種手段?
但那又有什麼用呢?到了後來,士族雖然沒了,但新的文官體係又出現了,重文輕武,就變成了以後時代的主旋律。
士族,便是士大夫階層,雖然他們壟斷了官位,但同時也書寫了曆史。
這個世界,同時囊括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精英,士族也比原本的漢末要多得多。但那些梟雄在曆史上都沒能一統天下,又何嘗不是因為他們沒向士族低頭?
但從另一角度來說,向士族低頭的司馬家,最後也因為失了普通百姓的心,而逐漸走向了滅亡。
“我明白子布的意思了,但子布你也確實多慮了!我用人的一貫原則,便是隻看其才,而不問其出身。所以不管士族也好,還是寒門百姓也罷,但凡能對我的事業有所幫助的,我皆會重用之!”我經過一番思考,讚同了張昭的觀點。
“江東有顧陸朱張四大家族,其他各州也基本相似。比如荊州以南郡為例,有蔡、蒯、張三大家族,而南陽也有鄧、文等大族,江夏則有安陸黃氏。蔡、蒯、張皆是支持劉表的,但洞庭湖一戰,蔡瑁、張允已經戰死,所以這三大家族,很難再會向劉裕低頭!而安陸黃氏,也已經在瘟疫中覆滅,隻剩下其他幾個地方的一些旁係而已!
至於徐州境內則有東海糜氏、下坯陳氏等大族。而這下坯陳氏與潁川陳氏乃是同宗,如今已經倒向了曹操,這也是曹操能占據徐州的一大原因。東海糜氏則被打壓,若主公日後要出兵徐州,少不得要從這糜氏身上做足文章!
除此以外,還有琅琊王氏,以及琅琊境內的蘭陵蕭氏,如今皆在曹操麾下。”張昭向我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