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士族問題(2 / 2)

血之孫吳 布魯斯老爺 3768 字 9個月前

“士族還是有很多人才的,不管在地方為官,還是入軍中為將,都少不得士族人才。就好比如今的揚州,顧陸朱張四大家族,顧元歎、陸公績、陸季才、陸伯言、張伯許、朱休穆,都是出色的人才!”我也補充道。

“士族大多祖上顯赫,就如周都督一般,皆是世宦兩千石出身,言傳身教之下,誰人不渴望擔任一郡太守,或者一部校尉呢?

相比之下,寒門人才雖然起點較低,但有讀書機會,他們也絕不會放過,所以主公開設學館,實乃點睛之筆!今後主公麾下的寒門人才也會越來越多。但主公還需注意,一定要平衡好士族與寒門之間的關係!若非如今江東大族剛剛獲得重用,否則這學館的設立必定會遭到阻力!”張昭說道。

“我明白了,日後凡是入學者,我儘量做到士族子弟一半,寒門子弟一半。如此一來,對雙方都能起到公平公正!”我回答道。

“讀書,原本是士族的特權,如今隨著學館的設立,這個權利也將慢慢向寒門百姓敞開。而讀書的目的,便是為了做官,這給了寒門子弟一個晉升的通道,但同時也會給士族的利益造成損害。長久下去,雙方矛盾也早晚會激化,所以還請主公要謹慎對待!”張昭告誡道。

“子布放心,我一定會注意的!”我真誠地回答道。

其實我很想告訴張昭的是,士族政治,興起於東漢,而滅亡於南北朝!

如今這個世界,不僅多了兩晉南北朝的世家大族,同時也多了強大的五胡!

這些胡人,視漢人為兩腳羊,一方麵看不起漢人,另一方麵又對那些北方的世家大族,或者說士族門閥們,感到羨慕嫉妒恨!

所以在曆史上,許多由五胡建立的政權,多與北方大族通婚。雙方的利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經過了兩百多年的發展,最終形成了著名的關隴貴族集團!

南方的士族,鼎盛時期乃是在晉室衣冠南渡之後,建立的東晉王朝。

所謂王與馬,共天下。

當時的南方,雖然名義上屬於皇族司馬家,但實際上,權利都掌握在琅琊王氏、陳郡謝氏、譙國桓氏、潁川庾氏手裡。

這些南方士族,最後經曆了一次末日,那就是南梁末期的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對江南地區的社會經濟,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也加劇了當時南弱北強的形勢。

而士族門閥們在侯景之亂中,不僅充分暴露出了腐朽和無能,而且受到了極其沉重的打擊,從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

也就是說,士族們的克星乃是胡人!而這個世界恰恰就有著無數強大的異族勢力!

所以我一點也不擔心士族的問題。

注:士族,又稱門第、衣冠、世族、勢族、世家、巨室、門閥等。門閥,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門閥製度是中國曆史上從兩漢到隋唐最為顯著的選拔官員的係統,其實際影響造成朝廷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氏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於其仕途的影響,遠大於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直到唐代,門閥製度才逐漸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為依據的科舉製度所取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