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1 / 2)

我夫君位極人臣 西涼喵 7594 字 10個月前

宋家村辦流水席,昨日就宣揚開來。天不亮,宋成家的大兒媳曾氏,組織著婦人們天剛亮就架好鍋灶,殺雞宰鴨,準備著待客。

今日到底是她家的喜事,劉氏換了身青色衣裳,收拾利索出門,婦人們看到她都笑著招呼,問她秀才公可起來了?

宋劉氏壓下出門前心底那點不安,笑道,“早起了,我家大郎每日卯時就起來了。”

曾氏哎喲一聲,誇張道:“怪不得咱們槿安考上秀才呢,這也太勤勉了。我家宋問那個傻小子,隻要是不去私塾,哪天不睡到日頭曬屁股才起。”

幾個婦人哈哈大笑起來,連忙說,“你家宋問年歲還小,小兒覺多,過幾年就好了。不信你問問長生嫂子,他家二郎是不是覺多。”

劉氏笑著點頭,“嬸子說的是,我家子安可能睡呢。”

“哈哈,我家宋問也十二三歲,不小啦。”

曾氏是個會做人做事的,一下把劉氏拉過來,“我不管了,長生嫂子家今日大喜,可要和我站在一起,讓我蹭蹭喜氣。”

“都是咱們宋家的大喜日子,我們同喜。”

婦人們說笑歸說笑,辰時前蒸好了整雞整鴨並一個豬頭,新上任的族長宋成開祠堂,男人們恭敬地端著貢品進去。祠堂站不了許多人,除了族老們和今日主祭的宋槿安,其他人放好供品就退出去了。

宋成翻出有些年月的族譜,翻到宋長生那一支,在宋槿安名字後麵添上一行小字,啟盛朝十一年,中案首,稟生秀才。

宋成心滿意足,帶著宋槿安祭拜,宋槿安看了眼放在角落父親的牌位,恭敬地拜下去。

今日祭祖,宋長庚一家,雖然臉上無光,也不敢不來。宋舉站在後麵,和年輕一輩站在一起。宋問拍拍他肩膀,小聲說,“宋舉哥彆喪氣,這次不行,咱們下次再考,你看我不是也沒考上。”

宋舉側頭看他一眼,這小子讀書向來一般,和他比,他還是要強一點。他輕聲嗯了一聲,算是收到他的安慰了。

宋舉攥緊拳頭,總有一日,他也要族長為他擺流水席,開祠堂祭祖。

祭完祖,半大小子們跑出去,第一個地方就是往廚房跑。今日廚房好吃的多,不偷嘴怎麼行?

“宋問你個臭小子,多大的人了,還帶著弟弟妹妹來,你個有辱斯文的。”

宋問嘿嘿一笑,“斯文是啥,劉婆婆跟我說說。”

老太太啐他一口,“個渾小子,都滾!”

宋問揚起手,“都過來,咱們去村口看看,咱們也不白吃,幫他們搭棚子去。”

“問哥,我們跟你去!”

“都走著!”

宋家村進村的路是特意修整過的,又寬又直,秋收的時候能讓大家在上麵曬糧食,辦喜事的時候,一橫排擺放兩張八仙桌沒問題。

村口大榕樹下此刻熱熱鬨鬨,已經有隔的近的外嫁女,帶著家小過來湊熱鬨了,順便幫把手。

今日是個大晴天,雖說路兩邊有樹遮陰,但是也遮不住這麼寬的地方。大榕樹倒是遮陰寬,不過就那麼一棵,頂不了事兒。

熱熱鬨鬨忙活著,正午時分,從村口到村尾的大道上,已經徹底熱鬨起來了,本村的,外村的,說笑著,誇耀著。

石夫子下馬車,石川、季越、孫承正幾人也到了,孫承正吆喝一聲,“真熱鬨啊,後日我家請客,滿打滿算也就三四桌。”

石夫子笑著道:“一姓村,到底不同。”

宋槿安要迎客,把宋舉和宋問叫上,還有另外兩個宋家村的年輕人。

宋舉目光遊移,不敢看宋槿安,“你叫我去乾什麼,我家和你家……”

宋槿安整理了一下衣袍,“就問你去不去?”

宋問攀著宋舉的肩膀,“那肯定去,槿安哥,你放心,我肯定幫你把賓客招待好。”

其他兩個宋明和宋觀都大聲應下了,宋槿安不管彆扭的宋舉,見夫子到了,趕緊迎上去。

“學生多謝夫子撥冗前來。”

石夫子得意地輕撫美髯,“你是我教出來的弟子,該來,該來!”

“讓讓,馬車來了,讓個路。”

“前頭都是人,馬車進不去了,大人,咱們在這兒下吧。”

孟縣令也不端架子,一身常服從馬車下來,他一眼就看到站在人群中間的宋槿安。他微微頷首,這學子不錯,鄉下地方能培養出這樣的人,也算人中龍鳳了。

“學生宋槿安見過縣令大人,未曾遠迎還請大人見諒。”

孟縣令和煦地笑,“無礙,本官巡視春耕,路過此地,聽說你家辦流水席福澤鄉鄰,特來看看。”

辦流水席父母官大人來了,沒想到有這樣的福氣。宋家人沒想到,來此吃席的眾人也沒想到。

石夫子等人趕緊過來拜見,拜見完畢,宋家族老們邀請父母官入席,宋槿安請來石夫子,孫承正、季越、石川也被孟縣令叫來,宋槿安自然也把宋舉和宋問叫來陪坐。

孟縣令是同進士,雖然考運差了一點,但考察他們幾人學問肯定沒什麼問題,幾番對答之下,孟縣令笑著道,“宋秀才不愧是咱們沐城第一個小三元,學問紮實,再打磨幾年,中舉未嘗不得。”

石川、季越、孫承正也被誇獎了兩句,就宋舉和宋問沒得誇獎,孟縣令隻說讓他們珍惜讀書機會,他們雙親靠種地供養他們讀書不容易。

宋舉臉色一下白了,同桌的幾位族老也聽明白了,這是說他們學問不到家,勸學的意思。

和宋舉相比,宋問很知道自己不是讀書那塊料,他很有自知之明,隻想考個童生就罷了,以後去縣裡找個掌櫃的活兒就挺好。

孟縣令聽到宋問實誠的應答,隻覺高興,人貴有自知之明,知道及時止損,比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孤注一擲更值得誇獎。

宋問傻笑一聲,撓頭,“當不得縣令大人誇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