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孀嫂(2 / 2)

一品寒門 科創板 4823 字 10個月前

好在是黃昏時分,膳堂裡比較昏暗,沈蘭淑注意不到盧禕的眼神。

要不然,叔嫂兩人往後相處起來,避免不了產生尷尬的情緒。

沈蘭淑笑容溫婉:“二郎還真是個妙人,世人在乎名聲,極好臉麵,從沒聽說過誰把送出去的贄禮又要回來。”

盧禕真摯的說道:“送了禮,卻辦不了事,當然要把贄禮要回來,臉麵又不能當飯吃。”

魏晉風流,好清談,在乎名聲和臉麵。

盧禕送了禮又要回來的行為,算得上是特立獨行了。

不過嘛...

沈蘭淑心裡莫名的暢快:“二郎做的對,做了很多人想做礙於麵子又不敢做的事。”

盧禕笑了,得到了孀嫂沈蘭淑的認可,心裡欣然:“買通縣署書佐行不通了,隻能寄希望於今年的中正評了。”

隻要通過了中正評,盧禕就能算是個人了。

中正評是每隔三年推行的九品官人法,早在魏文帝曹丕年間製定的選拔官吏的官製,從兩個方麵評定一個人的品級。

家世、行狀。

家世是父祖輩的官職和爵位高低,也是中正官必須掌握的簿閥。行狀是指一個人的品行、才能。

原來定品以行狀為主,逐漸變成了以家世為主,高門士族的品級都是六品起步,寒門庶族多數為九品、八品,最多是七品。

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情況。

沈蘭淑深知定品的困難:“哪怕隻是做了一個濁官,也能保住全族十幾口的活路了,隻可惜庶族太多,能夠評上品級的庶族名額又很少。”

高門士族參加中正評,最少也能撈得一個六品,寒門庶族擠破了腦袋隻為了爭搶寥寥無幾的下等品第。

盧禕想到在中正評獲得品第,需要博得一個好名聲,儘快把名聲傳遍縣、郡,才能有希望獲得中正官的認可,奪得一個品第,有了做濁官的機會。

魏晉風流以清談為主,往往喜歡特立高標的名士,也就是誰能把特立獨行變的更加清新脫俗,誰便能獲得更多的認可。

阮裕焚車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盧禕沉思道:“想要在短短幾個月內獲得中正官認可的行狀,隻能劍走偏鋒了。”

“高門士族很重視書法。”

沈蘭淑站了起來,婀娜身子朝著盧禕走去,越發顯得身段曼妙,素色緊身羅裙的領口呼之欲出。

搖曳生姿。

盧禕莫名有些口乾舌燥,深吸幾口氣,收攏了情緒,沒有在沈蘭淑麵前失態。

沈蘭淑走到盧禕麵前,遞出了一本字帖:“這是鐘元常的丙舍帖,雖說不是原貼,卻也是荀崧臨摹的字帖,算得上是難得的善本。”

鐘元常是鐘繇,潁川郡的高門世閥,書法受到晉朝名士推崇,與王羲之並稱為鐘王。

荀崧同樣是潁川高門,太尉荀彧的玄孫,羽林右監荀頵的兒子,臨摹的字帖屬於有價無市的好東西。

盧禕心裡奇怪,沈蘭淑怎會有荀崧字帖,以寒門庶族的身份不可能獲得荀崧臨摹的善本。

看來孀嫂沈蘭淑的身份帶著謎團。

盧禕隨口問道:“嫂子不會是沈充的族人吧。”

沈蘭淑沒有正麵回答,搪塞了過去:“三郎應該回來了,奴去準備飯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