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推行試點的好地方(1 / 2)

一品寒門 科創板 3671 字 10個月前

“氣死乃公了,八圩裡怎會這般泥濘。”

京口道是州郡修建的直道,工序繁雜,先用鐵硪夯實了地麵,又用摟耙、鐵拍子等鋪平了道路,軺車剛剛離開京口道轉入小路,車輞陷入了泥土裡,盧慶之跳下了軺車,烏犍靴陷入了小腿:“二哥,郎不想脫了甲騎鎧。”

匡孝擔任法曹史時,曾經來過八圩裡斷案,熟悉這一帶的鄉閭地理:“八圩裡地處大江岸邊,時有洪澇便修建了低窪地用來防澇護田的土圩,地麵較陷,盧捕掾脫掉身上沉重的甲騎鎧為好,免得寸步難行。”

縣署主簿身邊有數名賊捕乾護衛安全,主簿沒有吏役調發的權利,便由縣令祖道重安排盧慶之做了賊捕掾,吃了一份食奉。

盧慶之用力抽出來左腳的烏犍靴,想要證明不用脫掉甲騎鎧,結果右腳陷入的更深了,氣的喘粗氣:“郎早晚有一天率領數百騎兵,用馬蹄踏平了八圩裡。”

“胡鬨。”

盧禕訓斥了一句:“休得胡說,若是被旁人聽了去,還以為你要做個流民帥四處襲擾塢堡莊園,甲騎鎧脫了扔到車與裡。”

“咣!”

盧慶之不情不願的脫下了甲騎鎧,放在了車與裡,穿著一件單薄中衣跟在旁邊,一隻手牽著軺車的轡繩,另一手拎著大鐵戟。

屏泥上少坐了一名九尺壯漢,軺車隻載著盧禕和幾十斤重的甲騎鎧,車輞不再凹陷進去了,隻留下一道較深的車轍印。

盧禕打開了軺車的幕簾側窗,望著低窪又平坦的八圩裡,神色裡多了幾分嚴峻。

裡,邑也。

裡原來是指城郭的坊,又叫做裡坊,後來隨著秦漢亭長的消失,鄉裡屬吏變成了鄉嗇夫、又叫、裡吏。

衣冠南渡以後,鄉閭間的情況越發複雜,僑民和南民雜居,東斄鄉原來有塢堡一千戶,八圩裡有十餘戶塢堡、上百家散居茅屋,軺車剛剛進入八圩裡,盧禕透過側窗已經看到八戶塢堡了,新舊摻半,看來僑民和南民的土地矛盾比起預料裡更加嚴重。

唯一值得慶幸的地方,八圩裡地處大江沿岸,土地較為肥沃,水流充沛,方便了田地的灌溉。

田裡有水的水澆田,與沒水灌溉的旱地是兩回事。

水澆田大多可以達到畝產二石,甚至可以達到近三石,旱地隻能種植菽豆等粗糧,畝產隻有幾十斤,遇到了下雨少的年份,都收不回來撒下去的菽豆種子成本。

“八圩裡的地勢低窪對於軍隊來說是一件壞事了。”

匡孝留著山羊胡子,捋了捋胡須笑道:“在庶民看來卻是豐收的膏腴之地了,便於灌溉,許多本應是旱地的田地也能變成水澆田了。”

步兵在八圩裡行軍沒有問題,騎兵連人帶馬比較沉重,又穿戴著筩袖鎧,馬蹄容易陷入地麵,造成馬前失蹄的摔倒。

輜重車拉著一車車糧秣,隻能繞道了,強行從八圩裡等大江沿岸的鄉裡經過,車輞都會完全陷進去,車輪都會陷進去大半,徹底走不了了。

盧禕話裡帶著幾分譏諷:“在建康的高門士族看來,八圩裡的低窪對於軍隊是一種優勢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