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黃白籍新政(1 / 2)

一品寒門 科創板 4127 字 10個月前

晉廷的正式戶籍是黃籍,郡國諸戶口,黃籍,籍皆用一尺二寸劄,已在官役者載名。劄在秦漢年間是木牘,到了晉廷用黃紙替代了木牘,也就是造紙過程中添加了黃檗的紙,避免蠹魚破壞了紙張。

盧禕撩開了絳紗袍的寬大袖子,手裡拿著一劄黃籍,更加顯眼的出現在庶民的眼睛裡,高聲道:“這便是縣裡的黃籍。”

覆土台下方的庶民裡立即出現了騷動,南民望著社戲台上的黃籍,眼裡隻有深深的恐懼,再也沒了彆的情緒。

南民一切的苦難就來自於那卷小小的黃檗紙劄。

課田稅繳納的賦稅,戶調式繳納的絹布,世兵製父死子繼征發的世兵,各種名目繁多的力役......

壓在庶民的身上,已經喘不過氣了。

盧禕上前了一步,聲音更高幾分:“本官不會說些大道理,今日隻說些事實,按照課田製繳納糧稅,每畝納糧八升,丁男需要承擔的課田是五十畝,丁女是二十畝,次丁男是二十五畝,一升糧食大約一斤半,也就是一畝地是十二斤,一個丁男繳納的糧食便是六百斤糧食。”

春季的墾田耕種隻有不到一個月時間,人力有限,一天也就能耕幾分地,想要耕種更多的田地隻能借助牛、馬、驢等牲畜,馬價昂貴,驢的力氣小,庶民需要租借耕牛。

租耕牛、租耕犁、糧種等等都需要用糧食償還,大部分便於河水灌溉的水澆田又被士族豪族占了去,庶民擁有的田地不過是畝產幾十斤旱地。

另外,晉廷規定了庶民丁男的課田是五十畝,不是直接分配五十畝田,意思是每年需要繳納五十畝田的糧稅,至於庶民丁男有沒有五十畝田就不是朝廷所在意的了。

庶民想要把荒地生田開辟成熟田又太難了,需要連年不斷的墾地耨草,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父子兩人窮極兩代人,最多開辟出七八畝熟田,卻還要承擔沉重的賦稅。

課田製和戶調式全是太康年間頒布,賦稅比起曹魏增加了一倍,這便是晉廷士族豪族無不懷念的太康之治。

八圩裡的庶民不識字,也不通算術,比起清議玄談的名士更能理解盧禕說的這句話,因為他們每年都在經曆糧稅繳納的苦事。

庶民見到了黃籍,眼裡全是驚恐,似是看見了吃人的猛獸。

盧禕直接把黃籍扔在了地上,抬起革鞜,用力踩了幾腳,把關乎晉廷經濟賦稅命脈的黃籍踩在了腳下。

跪坐在安車裡的徐澡,神色大喜,暗道盧禕把州郡官署都要供起來的黃籍踩在腳下,嫌自己的命長了。

祖道重都忍不住眼皮一跳。

唯有郗璿拿起了漆要扇,扇動著香纓裡的香料帶來的香風,饒有興致的打量盧禕。

沉穩卻又不迂腐。

膽子夠大。

突然有了幾分豪傑的樣子。

盧禕認真的說道:“士族豪族可以寄戶,強占大量的丁口卻不同繳納糧稅,征發徭役,庶民也可以。”

一句也可以。

引起了社戲台附近所有庶民的懷疑,縣主簿盧禕說的庶民吸納丁口,肯定是假的,懷疑他又要拿著虛假的好處哄騙庶民,額外加征苛捐雜稅,用來支持祖逖的北伐。

縣裡的官吏過去沒少用各種借口搜刮民脂民膏,本就不堪重負的庶民,又從嘴裡擠出一部分糧食交給官吏,充盈了家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