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廢朱允炆!文官們著急!(2 / 2)

這兩道旨意一下瞬間在文官群體裡麵炸開了鍋。

文官們什麼消息都沒有得到。

關鍵是他們也不明白朱允炆到底是犯了什麼樣的過錯,才會有這樣的懲罰。

不過武將們倒是個個樂開了花。

朱允熥可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外孫,那是他們淮西幫的嫡係,他們這些武將早就對朱允炆這個在朱雄英過世後的皇長孫很是不滿。

憑啥開平王的女兒生的孩子還有一個在世,卻要強行將呂氏給扶起來,強行把朱允炆這個小子的地位壓在朱允熥一頭。

這本身就非常的不公平。

最公平的做法就是讓朱允熥當世子,這樣的話武將們才能心服口服。

而這也是文官門所厭惡的。

武將在開國之後地位尊榮,許多的權力淩駕在文官之上。

這讓很多文官感到不滿,他們屢次在皇帝麵前說,打天下武將重要,但是治理天下那是我們文人擅長的,不能讓武將們一直都如此耀武揚威下去。

然而開國之初,天下並未平定,當時的西南嶺南、北邊,都有元朝的殘餘。

甚至一直到洪武二十年左右,西南的元朝部隊才終於是被消滅。

原本文官們還能理解這是開國之初的無奈之舉,但是隨著胡惟庸、郭桓案、空印案三大案的相繼發生,文官還有天下富戶被殺的支離破碎之時,他們才幡然醒悟皇帝根本就沒有讓文官治國的打算。

他是打算一人獨攬大權,讓文官充當他的提線木偶而已。

文官這才醒悟過來,原來大明王朝的皇帝,與兩宋的皇帝不一樣,他們沒有那種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打算。

這完全違背了他們的意願。

矛盾也由此產生。

而今,文官們再次聽到一個對他們來說極端不好的消息。

朱允炆這位文官的外孫當上皇帝對他們來說,是極為有利的。

反而朱允通一旦上位,武勳貴族的實力將會再次崛起。

文官怎麼都不可能接受這樣一個結局,三起大案付出如此大的犧牲,眼看著朱允炆有可能被立為儲君,這到手的鴨子能飛掉?

於是給事中李仲衡站了出來。

給事中是一個品級低但是權力大的官。

他抱著笏板站了出來“回陛下,臣反對!”

不愧是諫官,就是不怕死。

朱元璋沒有為難他,道“為何?”

“陛下,微臣聞,自古王朝多以孝治天下。皇孫允炆多有仁孝之名,太子殿下偶有疾病,皇孫衣不解帶此後於床邊,從未有怨言;對陛下也儘到當孫兒的本分,不知皇孫因何錯而要被貶江南?”李仲衡不卑不亢地說道。

朱元璋問“允熥未嘗不孝,為何當不得今後儲君?”

李仲衡一時語塞。

禮部左侍郎王恒站了出來“陛下,皇孫允炆隻聞賢名而未聞惡名,自小便以聰慧,三歲論語倒背如流、五歲中庸默記一字不錯,聞名朝野,乃大明今後明君不二人選。不知陛下因何廢除?”

接著下來文官們輪流上場,紛紛列舉如今朱允炆的賢德,整個朝會變成了對朱允炆的誇獎大會。

武將們沒有文官的嘴皮子,隻能在邊上乾著急。

朱元璋和朱標父子兩個人對視一眼,皆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