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的運行很大程度要依賴皇帝的權威,皇帝必須自己腦袋清醒,要不然,文官就會忽悠你。
他們其實是將一件事情最後的決策,形成自己的意見,然後交到皇帝的手上,讓皇帝最終決定。
如果皇帝自己無法做出決策,可能這些個內閣大臣就會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影響皇帝的決策。
況且到了後邊,內閣的成員往往都是六部尚書或者都察院左右都禦史之類的位高權重的大臣。
他們本身的影響力就非常大,又手握議政權和行政權。
就算決策權在皇帝的手上,可是這兩樣權力抓在手上的文官們,其實已經有能力和皇帝對抗。
畢竟你決策之後,執行的人還得是我。
這就導致後邊內閣首輔是身兼內閣大臣以及各部尚書這兩項超級大權,皇帝決策之後,容易被他們所束縛。”
朱元璋和朱標父子兩個在聽到了這裡之後,互相看了一眼。
都在說,果然如此。
內閣的權力其實跟內閣成員本身有關。
如果他們本來在行政方麵就已經是六部尚書這種頂級官員,那麼就相當於自己議政,皇帝決策,自己執行。
這些人是不會拿刀來砍自己的手的。
所以議政的結果,往往是便於自己去執行。
皇帝的決策是很重要,肯定會提出不同的意見,但是不是每位皇帝都是朱元璋、朱棣這種見多識廣的皇帝,能夠做出自己正確的決策。
隻看朱允炆這種皇帝就知道了,以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為首的,僅僅隻是腐儒,就能把他忽成那樣。
要是朱允炆遇上了楊榮、張居正、高拱、嚴嵩這類的,朱允炆得被他們玩死。
沒啥見識,或者說沒啥經曆的皇帝,和一幫老油條鬥,那是會吃虧的。
陳寒說了,“村長,你說像明朝皇帝這麼專權的,他們怎麼能忍受內閣,左手倒右手的掌握這些權利,這已經和半個宰相沒有區彆。”
淩漢點頭“說得對,說得對,那皇帝們又會怎麼來反抗呢?他們不會看不懂這一點,畢竟咱們這種普通人都看得懂,他們難道就不想廢掉內閣嗎?這樣權力不都在自己的手上?”
陳寒哈哈一笑,“村長,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廢了內閣,他們就必須得要向他們的老祖宗朱元璋那樣廢寢忘食。
朱元璋那樣的勞模皇帝,千年來都難得有幾個,老朱家可沒有人人都遺傳到這種基因的。
內閣在永樂時期,能夠替皇帝分擔大量的工作,使皇帝有精力做其他事的好處,這些皇帝們是非常想要保留。
但是他們隻想讓內閣成為他們的秘書機構,但文官們可不會遂了他們的心願,嘗到了一點甜頭的文官們,還不得像附骨之蛆一樣牢牢掌控住內閣。
這就逼迫的後邊的這些皇帝們,隻能想方設法牽製這些個內閣大臣。
要怎麼做呢?有位皇帝就非常的聰明,或者說小聰明。
因為他的這個聰明,真正地為大明王朝後邊這一百多年埋下了種種惡果。
但是在當時他估計隻會想到這種小聰明,真的是太好用了,所以根本就沒有想過這些惡劣的後果。
這個皇帝不僅僅是打破了太監不得乾政這一條。
甚至連朱元璋製定的,宮裡麵的太監不得識文斷字這一條,也完全打破。
正是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導致後邊不少太監無法無天。
而且還影響到了清朝對於內廷太監的規定。
在清朝時候,那些滿清皇帝就規定,太監不得認字,就是從這位皇帝吸取的教訓,這個教訓可太深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