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甲製度的製定也不是大明的特產,而是曆朝曆代以來的總結。
畢竟曆朝曆代以來,征收賦稅都是實物賦稅,所以百姓們以繳納這些實物,給當地的官府以充當賦稅。
這對百姓們來說,一方麵是避免這些實物拿到市場上被商人壓榨的痛苦。
二來,這些個特產生產地能夠將糧食之外的物產抵稅,對百姓而言都是一件好事,因為不是每個地方糧食產量都很好,有些地方就是有特產能抵田賦,相對來說,已經是不錯的。
最大的受用的當然是地方的官府。
在古代,地方官府是沒有單獨的辦公經費一說。
他們的辦公用品,就是從這些實物賦稅當中獲得。
甚至抬轎子的轎夫、吹喇叭的、搬東西的、押解糧食的,官府都不需要出錢,完全就是攤派到丁差裡,百姓得去服役。
如今的服役多數指當兵,以前的服役,是去給官府當免費勞動力。
而對於這一點,朱元璋是非常有深刻印象的。
當年的元朝就是如此征收實物賦稅,他家裡邊不僅要種糧食,還得種棉花。
因為棉花也是可以抵賦稅的,可是後來賦稅越來越高,棉花要得越來越多,家裡麵根本就入不敷出。
最後被逼迫的,隻能賣田賣地,去外麵買棉花來交賦稅。
以至於父母親都淪為劉德家裡邊的佃農,再也沒有了田地。可是即便是沒有田地的佃農,壓在你身上的賦稅額度,還得交。
但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他明知道這種賦稅製度,遲早有一天會因為老天爺不賞飯吃、官府官員越來越貪婪等原因崩潰。
但讓朱元璋非常痛苦的是,他居然找不出一種更好的辦法來代替。
這就真的是屠龍者終將成為惡龍的悲哀了。
朱元璋的臉色越發的沉重。
而夏元吉卻依舊說道,“如果官府所用、朝廷征收,都能夠在合理的水平,百姓不會反對。
畢竟沒有買賣人在中間進行壓價,他們田裡麵所長出來的產量,是足夠應付朝廷的征收和地方官府的征用。
甚至就連徭役、差役百姓們也能夠接受,畢竟能抵稅,不農忙的時候閒著也是閒著。
隻是天災人禍相繼而來,製度就顯現出它不靈活之處。
陛下、殿下,作為常人來講,都能明白,地裡所產多寡,完全是由天而定,今年豐收明年歉收,這種事常有。
更遑論近年來,大旱、水澇不斷,糧食產量、物產產量歉收,按理說,官府征用和朝廷征用,應當根據年景好壞,相應作出彈性改變。
但往往事與願違,近年來工部、兵部都在加大對百姓的盤剝。
尤其是淮河沿岸百姓,由於常年的水澇災害,修堤壩以及改造,全由民戶當中進行僉派徭役完成,導致民間勞動力不足。
加上連年的乾旱,連年的水患,使土地越發貧瘠,糧食、作物產量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