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還隨意廢除白銀,百姓沒有一個過渡期,到時候就像狼來了一樣,百姓更不願意相信朝廷。
朱標聽完後倒覺得陳寒是個穩重人,不信口開河,即使隻是聊天,暢談曆史,陳寒的邏輯還是穩的。
而陳寒明白得很,銀本位是倒退,金本位卻流行了幾百年。
現在黃金還是保值的貴重金屬,依舊保有重要的地位,就足以說明黃金稀缺性比白銀要高得多。
在這種情況下,黃金和白銀還是可以當做錨定物來緩解寶鈔貶值速度。
寶鈔先錨定黃金白銀,再慢慢過渡到國家信用貨幣,明王朝初年說不定能挽救岌岌可危的寶鈔信用。
接著陳寒又說道,“當然攤丁入畝,想要徹底實行還得有兩個工具來保障。
第一個是清丈全國的田土。
朝廷魚鱗冊雖時常更新,但由於有些士紳階層以及狡猾之輩在其中偷奸耍滑,不一定能使土地清丈得到完全的更新。
重新清丈一次全天下的土地,是作為攤丁入畝實行的最必要的條件。
當年的張居正為了短時間之內把全國土地都測量完畢,還非常創新地發明出了考成法,用於直接評價官員這項工作執行的好與壞。
張居正當年實行考成法,直接跳過吏部對官員的考績,使天下官員必須得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這項工作。
當然考成法在後世被升級為績效考核。
既然天下的民戶能被分成了九等,那麼考成法的優劣,也可以分為九等,直接與獎懲掛鉤。
下下等直接就地革職、下中等察看一年,不行再革職、下上等罰俸半年,三年不得晉升;
中下等保持不變、中中等獎勵一個月俸祿、中上等獎勵三個月俸祿;
上下等獎勵半年俸祿、上中等獎勵一年俸祿、上上等官升一級。
將考察製度直接透明化,同時把工作考評維度化,分為擾民程度、百姓滿意程度、清丈土地完整程度、上報時間長短程度等等都作為考評的依據。
由督察院直接參與考評。
皇帝不要一門心思將一竿子插到底管理,完全可以皇帝考察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以及督察院。
戶部尚書、吏部尚書、都察院考察地方布政使以及按察使。
按察使布政使在考察下麵的道、府、州、縣。
將壓力一層一層地傳導。
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官員們發揮自主能動性,減少行政管理成本。
這是現代的績效考核法,當然這種方法是就事論事,不能一概而論。
這就叫工作成效與績效和獎金掛鉤與晉升掛鉤。
一個官員能力行不行,不能因為他文章寫得是否花團錦簇,而應該看他的做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