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信訪可行可用(五更)(1 / 2)

信訪,需要寫信,而寫信,又需要有文化。

不巧,絕大部分百姓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起名字都隨意得很,比如叫什麼重八、九四、大郎之類的。讓他們寫信上訪,訴說冤情,報告地方上動態,確實難做。

但事在人為。

顧正臣言道:“百姓不能寫信,那就安排能寫信的人在地方上。隻要百姓口述,信可以從縣轉到府,可以從府轉到布政使司,從布政使司可以轉至京師,臣不認為有什麼人可以在地方上一手遮天,堵得住悠悠眾口。”

朱棡見朱元璋沉思,當即補充道:“就以廣東為例,若清遠縣的百姓被縣衙欺壓,可以寫信轉知廣州知府,若廣州知府在一定時間內沒受理,則可以寫信轉知布政使司,若布政使司依舊沒處理,則清遠百姓可以跨出廣州府,其潮州府、韶州府、肇慶付投信,這些府衙一旦收到跨區域信,則必須按規定送至京師,這樣一來,朝廷可以得知此事,施壓布政使司、廣州府、清遠縣衙……”

“至於如何寫信,兒臣也想過,有兩個法子,要麼找社學先生,要麼準許縣學弟子、教喻等為百姓代寫信,要麼在地方的驛站之旁另設一個信訪司,專事百姓信訪之事,而這些信件經信訪司整理用印之後,可以交驛站傳遞至相應衙門,也可以隨地方公文,一起送至京師,在京師之中,設一信訪總司,分出輕重緩急,下發文書給地方,或是安排官員前往督辦……”

朱元璋仔細聽著,不緊不慢地在房中踱步。

顯然,這種信訪法確實能讓百姓在一定程度上監督與約束地方官吏,誰敢亂法,巧立名目,胡作非為,這些事都可以通過信的方式揭發檢舉,到時,上級衙署或朝廷乾涉,該殺的殺,該貶的貶,貪官汙吏少了,百姓日子也安穩了,人心自然也就順了。

信訪司、信訪總司,這都不是什麼事,無外乎是多花點錢糧,正如顧正臣以前說的,一個貪官汙吏拿走的,比養廉銀多得多,隻要能少貪官,安地方,大不了將府縣的雜役減少幾個,節省出來充入信訪司。

百姓有了盼頭,貪官有了畏怕,朝廷有了監察地方的新路子,這應該說得上是一舉三得之事。雖說這個法子還有些粗糙,有些問題上也沒說清楚,但無論怎麼看,這法子都利大於弊,可行,可用。

朱元璋看向侃侃而談的朱棡,微微點頭,暼了一眼還跪著的顧正臣,抬了下手,待朱棡說完,便問道:“這法子當真可行嗎?”

顧正臣言道:“陛下若是不放心,可以選一行省試點先行。臣以為,福建行省能擔此任。”

朱元璋哼了聲:“福建行省距離京師還是太遠了一些,這事你們形成具體文書,朕閱覽之後再說吧,方方麵麵務必考慮周到。隻是顧小子,百姓可接觸不到錦衣衛,朕總不能剛設了它,便廢了它吧?”

顧正臣拱手道:“陛下,臣有些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元璋伸出手,握了握拳頭又舒展開:“你都這樣說了,一定是不中聽的話。說吧,若是太刺耳,朕不介意抽你一頓鞭子。”

顧正臣苦澀不已,但還是說了出來:“臣以為現如今的錦衣衛,繼承了太多檢校,而檢校三教九流,無所不用其極,既缺乏偵查打探的本事,也缺乏自我約束之力。若讓錦衣衛毫無後顧之憂,不起私心,臣以為,一可以厚恩收心,保其忠心,二可以用使用新訓練出來的斥候,發其所長;三可以一年一次輪換晉升。”

“一年一次輪換晉升?”

朱元璋若有所思。

顧正臣點頭:“任何武將長期控製一軍一衛,都可能會有所私心,形成個人勢力,不利朝廷。若一年之後,指揮使、指揮同知等輪換調離,底層將校可以向上爬,這樣一來,錦衣衛內部便不存在唯主將尊。”

朱元璋凝眸,盯著顧正臣:“是啊,什麼武將長期控製一軍一衛,都可能有私心。那朕想問問,你掌控泉州衛、句容衛多少年了,你可有私心,可曾將這些將士作為自己的嫡係,而非是朝廷的經製之兵?”

顧正臣坦然地對上了朱元璋的目光,回道:“陛下見過哪個有私心的將領,整日帶著皇子、檢校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