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糧、解糧,原本是朝廷衙署職能。隻不過,明代開國初期有著一定的曆史特殊性,朱元璋選擇了糧長製。
受連年戰爭影響,許多地方人口數量銳減,大地主所剩不多,土地也變得十分分散,完全依靠地方官來收糧,對縣衙來說是一種巨大壓力,為了轉嫁這種壓力,更好完成征糧任務,糧長製便出現了。
糧長的人選很簡單,在征糧萬石的區域內,誰納糧最多,排個名次,選擇前四名,那你們就是糧長了,然後瓜分區域,各自負責區域的兩稅收運。
明初的治理,所依靠的並非是大地主,而是中、小地主。
糧長製、裡長製的設計與出現,與此時的土地形態,人口分布,經濟關係是適應的。
隻是糧長手握協助朝廷收運稅糧的權力,他們是會借此機會營私,盤剝百姓,中飽私囊。
顧正臣不知道這是老朱的疏忽,還是老朱的妥協。
事實上,糧長製的缺陷不在於糧長收運稅糧,而在於缺乏過程監督,缺乏中間環節的補償,糧長是中小地主,他們不是提款機,一年提兩次也就罷了,抗下也就過去了,若是每年提兩次,他們自然要想辦法收點手續費。
顧正臣的強勢讓周大祿感覺很不舒服,但又不敢公然與顧正臣作對,此人句容的風頭正盛,深得民心。
當然,周大祿也不敢去找老朱辭去糧長,如果老朱深究下來,自己的皮估計也能掛在土地祠裡,告狀這種事就算了吧。
“縣太爺說該怎麼做,咱就怎麼做。隻是若不能一視同仁,嗬嗬……”
周大祿服軟。
顧正臣看向駱韶:“傳所有糧長,後日至縣衙議事!”
駱韶見顧正臣認真,隻好答應下來。
回到縣衙。
顧正臣坐在二堂,略是沉思,開始落筆。
張培端來茶碗,看著投入的顧正臣並沒說話,隻是站在一旁安靜地陪護。
直至兩個時辰後,天色暗了下來,才收筆吹墨。
“老爺,這是?”
張培好奇地問。
顧正臣將一張張紙疊在一起,肅然道:“今日看糧長淋尖踢斛,還在斛與秤上使了手段,縣衙中人習以為常,認為這已是‘約定俗成’之事,大可不必廢禁。說起來,糧長之所以肆無忌憚,還是因為縣衙在為其背書,縣衙牽涉其中。”
“其他府州縣如何,我們管不得。但皇帝既然將句容交在我手上,定要整頓。隻是僅僅整頓糧長並無作用,還必須整頓縣衙胥吏與衙役。這一篇《句容縣治,胥吏與衙役的明德與新民之道》,旨在告訴胥吏與衙役,取好處於百姓的路,到此終止,自此之後,他們是為百姓做事之人。”
“為百姓做事?”
張培看著顧正臣,低聲說:“這個,不太好吧。”
顧正臣苦澀不已。
據說老朱每日睡得很晚,起得很早,他勤勉政務為的是什麼?
是大明江山,是百姓!
老朱痛恨貪汙,是為百姓而殺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