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史台。
禦史中丞塗節拿著一份文書,走至陳寧身旁遞了過去:“禦史趙誠奉旨巡按應天,在上元縣調查數日,送來文書。”
陳寧接過文書快速掃了幾眼,便擱下文書:“上元知縣孫克義為官清廉,百姓稱道,堪稱善治乾臣,當舉薦於朝廷。”
塗節瞥了一眼桌案上的文書,提醒道:“陳禦史大夫,據我所知,上元縣夏收減產嚴重,百姓困頓,雖有朝廷蠲免之策,仍舊有不少百姓是食不飽腹,饑民流竄於野……”
陳寧抬手,點了點趙誠送來的文書,嚴厲的目光盯著塗節:“我說塗禦史中丞,這文書之上可有一字提到災情?”
“這倒沒有。”
塗節低頭。
陳寧嗬嗬冷笑:“你沒去過上元縣,隻憑著道聽途說,便有風有雨,這不合適吧?要知道趙誠在上元縣察訪,說的可是四民安泰,他親眼所見,總比你聽來的更為真實吧?”
塗節有些不安,急切地說:“可上元縣就在不遠,見到饑民的人不在少數……”
陳寧看著不開竅的塗節,起身道:“來了禦史台,你就應該清楚,什麼時候聽到的是真,什麼時候看到的是真,什麼時候聽到、看到的都不是真,領會了這一點,你才能站穩朝堂!”
塗節疑惑地看著陳寧。
看到的非真?
聽到的非真?
那什麼是真?
陳寧背負雙手,正色道:“陛下想要的,才是真。”
塗節恍然。
原來如此,怪不得陳寧在蘇州府殘暴虐民,留下陳烙鐵之名還能穩坐禦史台,怪不得陳寧屢次犯錯,觸怒陛下,依舊無人撼動他的位置。
原來,這才是當官的秘訣——迎合上意!
確實,皇帝絕不願意看到流民饑荒,不願看到餓殍遍野,尤其是在金陵這裡。
隻要禦史不說,地方上不說,這事就會過去。
不需要隱瞞多久,能餓死的兩三個月也該埋了處理好了,餓不死的,兩三個月就有秋收了,多大點事,至於讓皇帝為此煩憂。
門口傳來腳步聲,汪廣洋邁著穩健的步伐緩緩走了進來,手中還握著一卷《珠玉詞》。
陳寧、塗節連忙行禮。
汪廣洋略抬手權作還禮,便直接發問:“巡按應天禦史六人,已有四人送來文書,為何趙誠與韓宜可還沒文書送至?”
陳寧將桌案上的文書拿起:“汪禦史大夫,趙誠的文書剛到,至於韓宜可那裡,並無文書送來。據趙誠來信,韓宜可去了句容,嗬嗬,能不能回來,這都是個事……”
“哦,你這是何意?”
汪廣洋接過趙誠的文書,疑惑地看著陳寧。
陳寧聞到了一股子酒味,皺了皺眉頭,不用說,這家夥一定是飲了酒。
彆人喝酒,是為了排解。
汪廣洋喝酒,那是為了作詩。
陳寧官位比不上汪廣洋,加上汪廣洋是當過丞相的人,不好指責:“句容知縣顧正臣毆打禦史,去了禦史口齒之事,禦史台任何時候都不會忘,這是禦史台的恥辱。”
汪廣洋聽陳寧將“任何時候”說得很重,這是說自己酒後忘事,不由瞪了陳寧一眼:“顧正臣毆打禦史,事出有因。若非禦史幾次三番不聽警告,混入句容衛被發現,豈會遭如此罪?陛下明旨在前,準了顧正臣嚴控句容衛,莫要說打兩個禦史,哪怕是你親自去,也一樣照打不誤。”
陳寧咬牙切齒,這是擺明了為顧正臣開脫了。
汪廣洋沒有理睬陳寧,徑直走到桌案後坐了下來,看了幾眼趙誠的文書,便丟到一旁,將《珠玉詞》展開,搖頭晃腦起來。
陳寧與塗節對視了一眼,沒有說什麼。
禦史中丞商暠(皓)急匆匆走了進來,當即喊道:“陳禦史大夫,不好了。”
汪廣洋眉頭一皺,將書籍放下,看向商暠,厲聲嗬斥:“這裡是禦史台,不是菜市街,豈能大聲喧嘩!另外,我是禦史台主官,緣何事事先找陳禦史大夫,你連誰主誰次都分不清了嗎?”
商暠也沒想到汪廣洋今日坐堂,你丫的自從來了禦史台,整頓了下紀律,樹立了下自己的威嚴,然後就忙著三件事:
喝酒,作詩,娶妾。
你也不看看自己,除了朝會外,你待在禦史台裡有幾個時辰,凡事都找你,不是打擾你的雅興,就是打擾你和女人運動,到時候惱羞成怒的還是你。
可沒辦法,人家是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