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曆史崔遠記得很清楚,因為太有戲劇性了。
堂堂太子,竟然會因為下個棋而把人給砸死。
雖然按照曆史記載,是劉賢主動挑事,但是就算對麵再怎麼輕佻,也沒有動手。
劉恒無力癱坐,一個沒注意撞到了桌麵上的公物也不在意。
這一刻,他已經完全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自己的太子砸死了自己弟弟的世子。
這都算是什麼狗血情況!
“哎~”
劉恒歎息,單手撫著額頭,隻覺得自己的腦袋一個頭兩個大。
“劉啟怎麼會做這種事情?他明明平時很乖巧聽話的啊!”
“為什麼?為什麼啊!”
劉恒想不明白,劉啟在自己的麵前明明很尊師重道,不然自己也不會立他為太子,而且還有諸多明師輔佐。
不說是賢明如同堯舜,至少也是一個正常人,為何劉啟還會如此行事?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陛下你應該要比任何人都清楚。”
“畢竟,這是你的職責。”
崔遠提醒,並上前幫助劉啟撿起來掉落到地上的政務。
“朕清楚?”
劉恒一愣,隨即臉色變得很難看:“你的意思是,啟兒這是想要……削藩?”
聽到這個詞語,一旁的嬴政還在吃著瓜,劉邦卻有些坐不住了。
“崔遠,難道……難道這是七王之亂?”
“我做了那麼多,難道都沒用嗎?”
劉邦很激動,他想起了當初崔遠給自己的紙條,上麵就記載了就是這一場叛亂。
為了能夠阻止它,防止手足相殘,劉邦做了很多的事情,比如削減諸侯們的封地,保持大漢朝廷碾壓性實力。
甚至還在崔遠的幫助下,勸說呂後放棄打壓諸多諸侯王,放棄讓劉盈當皇帝。
但是這些改變,都沒有能夠阻止叛亂的發生嗎?
“高祖陛下不必激動,你的措施,肯定是有用的。”
“不然的話,劉盈也不會到現在還活著。”
“我所說的,隻是原本曆史線上劉啟的選擇。”
崔遠提醒,這才讓劉邦放鬆下來。
他又看向臉色陰沉的劉恒,接著道:“這隻是一個後世人所作出的猜測,認為劉啟作為有名的治世明君,不會昏庸到如此地步,下個棋而已就把人活活砸死。”
“所以猜測他是想要削藩,所以用此舉主動挑起吳王劉濞的仇恨,引誘他主動造反。”
崔遠說著後世流傳的說法,但劉恒的臉色依舊還是十分難看。
歸根到底,這隻是一個沒有記錄在史書上的猜測。
可劉啟下棋殺劉賢的事情,確是實打實記錄在史書之中。
“等朕有空,朕一定要好好管教這個逆子。”
必須要給這個臭小子一個終生難忘的教訓!
“不過父親,你剛才說的什麼七王之亂又是怎麼回事?”
劉啟皺眉詢問:“當今天下明明已經沒有異姓諸侯王,全是劉家諸侯王,怎麼會爆發什麼七王之亂?”
劉邦語塞,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好在關鍵時刻,還是崔遠出馬,替他將七王之亂的故事講出來。
“這個事情其實挺簡單的,相信陛下也能理解。”
“權利是這和個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藥,在它的麵前,無論是親情,還是友情,都是不堪一擊。”
“就比如你的父親,為了維護大漢江山,讓劉盈登基,還不是將老兄弟們一個個處死?”
聽到這裡,劉邦麵色漲紅,但卻反駁不了一個字。
這件事,的確是他的不對!
“同樣的道理。”
“假如陛下你英年早逝,隻活到四十多歲,那麼劉啟繼位,麵對的就是一群封王的叔叔伯父,更彆說自己還因為年少輕狂殺死了其中實力作為強大那位叔叔的兒子!”
“你說在這種情況下,劉啟除了削藩外,還有彆的選擇嗎?”
“而一旦削藩,那麼藩王自然就會抵抗,尤其是劉濞!”
“於是劉濞就打出清君側的旗號,和其它六位不滿削藩的諸侯王一同,掀起了七王之亂!”
說完後,崔遠看向了劉恒,想要看看他的反應。
劉恒沒什麼反應,隻是握緊的拳頭,顯示著他內心的極度不平靜。
“世間最是無情帝王家!”
劉邦替劉恒說出了心中,對自己的兒子感到心痛。
比起自己對老兄弟動刀,他要動刀的對象全是自己劉家人!
劉啟做錯了嗎?
也許他在用棋盤砸死劉賢的時候,他的確是做錯了。
但是後麵的事情,他卻沒有,隻是做了一個皇帝該做的事情而已。
有人威脅到了皇權,那就去消滅他!無論這個人是外人還是自己的親人!
“難道這件事情就沒有好的解決方法了嗎?”
劉恒結束了沉默,無奈開口:“難道帝皇家,最終隻能陷入到無儘的內亂之中嗎?”
雖然呂後經過了崔遠的勸說,有所收斂,但是她之前給諸多諸侯王們留下的陰影還在。
劉恒本以為呂後死後,自己能夠和諸多兄弟和睦相處,尤其是大哥劉盈還是與世無爭。
萬萬沒想到,這隻是他的一廂情願而已。
自己一死,諸侯王們的叛亂就在全部爆發,衝擊著他的兒子劉啟的權威。
劉邦,嬴政聞言,也都陷入到了沉默。
劉恒的問題,也是他們心中的問題。
如果冊封帝皇的兒子,那麼就會威脅皇權。
如果不冊封,那麼這些兒子就會因為爭奪皇位,而陷入到內亂之中。
嬴政身下的扶蘇和胡亥。
劉邦身下的劉盈和劉如意。
哪怕是大唐的唐太宗李世民,他自己也是謀權篡位的鮮明代表,奪走了大哥李建成的皇位。
這個問題,似乎真的沒有任何好的解決方法。
“其實也不是真沒有,而是要看你們願意耗費多少心思在這個上麵。”,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