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著名科學家徐光啟曾說:
“凶饑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
“地有高卑,雨澤有偏陂,水旱為災,尚有幸免。”
“唯旱極而蝗,數千裡間,草木皆儘,或牛馬毛,幡幟皆儘,其害尤慘過於水災。”
雖然大明距離大秦有著足足一千六百多年,但是在封建製度下,很多道理是互通的。
由此可見,蝗災在古人的眼中,是一種非常恐怖的自然災難,甚至還要超過洪水災害。
很多時候,造成華夏大地大饑荒的主要原因,就是蝗蟲災害。
可以說,這是曆朝曆代統治者都十分頭疼的事情。
崔遠現在徹底明白方才眾人為何會愁眉苦臉了。
如果隻是限於邯鄲郡的蝗災,大秦應對起來並不難,哪怕糧食不要,也可以通過附近的郡城來供養這三地的百姓,更彆說現在的大秦還在進行農業革命。
可現在蝗災加強了數倍,甚至還要西進要蔓延到關內的局勢,這個概念可就完全不同了。
一個處理不好,就是關東平原的大饑荒!
不過崔遠還是有疑惑的地方,就這場天災來得太突然了。
蝗災可不像寒災和黃河決堤,可以突然發生,肯定會有征兆。
自從農耕文明開始,蝗蟲就是華夏百姓的死敵,地方郡守按照道理來說,也肯定有應對蝗災的精鹽,不可能不察覺。
可根據奏折,這場蝗災是突然發生,毫無征兆可言。
發現的時候,已經呈現鋪天蓋地的勢頭!
思來想去,崔遠都覺得此事大有蹊蹺,除了稱號帶來的效果,裡麵肯定還藏著其它的貓膩。
“陛下,這邯鄲郡守除了送來奏折,還沒有送來其它東西?”
“比如蝗蟲的屍體樣本?”
嬴政還沒有回答,一直在那裡沒有說話,而是看著崔遠的尹皋封就先一步開口了。
“沒有!”
“但……這個問題我問過送信的人,送信的人言蝗蟲群似厚土,密密麻麻,襲來時不見天日。”
“體型比起尋常的蝗蟲,要大上三四倍。”
尹皋封因為平時癡心於研究天象的緣故,對禮儀方麵有些不了解,連始皇帝陛下的話都敢搶。
不過嬴政並不在意,反而眼神示意崔遠,有什麼疑問的話可以直接問。
天文家是諸子百家之中的異類,和專心於機關術的墨家不同,天文家是研究的是天象,時節和潮汐的關係。
在大群建立全天星台前,他們經常在深山野林中,獨自居住,對農業也有著超乎尋常的理解,僅次於農家。
“比尋常的蝗蟲大上三四倍?”
崔遠眉頭一跳,尹皋封這番話所蘊含的信息量非常大。
之前成立六村堡學院的時候,他也整理過農家的典籍,上麵記載大秦境內生活的蝗蟲,主要有四種,而他們的體型都差不多,而且都是以綠色為主。
顏色似厚土,而且還體型碩大的蝗蟲,跟它們完全對不上!
“請問尹台主,你有派人去邯鄲郡調查過,並讓他們抓一些蝗蟲樣本回來嗎?”
“有!”
尹皋封點頭,指向了一旁的頓弱:“因為事關重大,我讓頓統領派人去邯鄲郡調查後,頓統領也把我帶來了這裡。”
‘原來是這樣!’
崔遠了然,這下可算是弄明白,尹台主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了。
原來是頓弱帶過來的,也幸虧他把尹台主帶過來,省下了自己不少的功夫。
“崔遠,你可是從中發現了什麼?”
嬴政好奇看來,他有種預感——崔遠似乎在這次換代中察覺到了什麼不對勁。
“的確有點,不過還不確定。”
崔遠承認:“隻有等到看到真正的蝗蟲樣本,我才能下定論。”
“好!”
嬴政點頭,也不繼續糾結這個問題了,而是換了一個話題。
“那麼,你有辦法阻止這次蝗災嗎?”
“暫時還沒有想好,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崔遠沒有把話說得很滿。
因為這件事的確很麻煩。
哪怕是在兩千年後的現代社會,蝗災也經常發生,禍害農田,造成嚴重的損失。
不僅僅是華夏大地,國外也是如此。
未來社會的科技已經如此發達了,但仍不能完全杜絕這種自然災害,隻能是儘量的降低。
放在了科技水平落後了無數倍的大秦,更是隻有一個字——難!
崔遠在穿越之前,所看的那些影視和網文,應付這種天災的方法就是直接吃!
哪裡爆發蝗災,就號召哪裡的百姓將蝗蟲采集起來吃掉。
事實上這種方法根本就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先不說形成蝗災的蝗蟲已經發生了異變,體內產生了毒素,根本就無法食用。
就說形成蝗災的蝗蟲數量,起碼都有上百億隻,甚至是上千億隻!
如此之多,蝗蟲就是按全部站著不動讓百姓來抓,也要費上好幾個月的時間!
等抓到差不多的時候,糧食也早就被霍霍完了!
可以說,這種方法毫無實踐意義,麵對超級蝗災一點用處都沒有。
對付超級蝗災,第一步還是要把蝗災控製在一定範圍之內,邯鄲郡估計是守不住了,但是絕對不能讓它們靠近關內!
不然的話,不但可不就是好不容易得到的橡膠樹滅絕,或者糧食絕收那麼簡單。
如今季節天氣較冷,蝗蟲會一邊糟蹋農田,一邊瘋狂產卵。
等到來年開春,冰雪融化,新一波更加恐怖的蝗蟲就會破土而出!
到時候這場百年難得一見的蝗災,就可能變成千年難得一見的蝗災了。
“陛下,以往大秦遇到蝗災,都是如何處理的?”
崔遠坐下,右手伸出,微微敲著桌子詢問。
“以往遇到蝗災,朝廷的處理辦法都是讓百姓進行捕抓。”嬴政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