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沈冬素一直想不通,為什麼有這麼不合理的上班時間!特彆是大冬天,天都沒亮呢。
她堅持讓淩墨蕭改早朝時間的原因是,等淩墨蕭去高麗,就由她和大寶每天參加早朝,她才不想這麼早從被窩中爬起來呢!
呃,不對,是大寶,孩子正在長身體呢,哪能淩晨三點就從被窩中拽起來!睡不好會長不高的。
改早朝時間的問題,隻有一些老禦史反對,說這樣會讓官員養出惰性。
但被更多的官員反駁回去,看來大家都不想早起,特彆是幽州的冬天又長又冷。
然後就是,整個二月,每天早朝時,先議完正事,等百官上報環節,便是各種反對新政的事。
他們好像分工合作一樣,一幫人極力反對,陛下不選秀之事。
一幫人極力反對皇後監國,又一幫人反對幽州律的實施,人家還不是全麵反對,而是死扣某一條,大書特書。
更有反對女官的,反對男女同學院讀書的,反對取消有功名人士免稅免賦的,再有反對皇上給幽州本土官員,特彆是那批淩王屬官封官太高。
這一點,很明顯是針對莫修謹。知曉莫修謹才能的人,是怕他是皇後宗親的身份。不知曉他才能的人,則揪著他有瘋病一條不放。
在長安亂中能以殺震之,但現在朝堂之上,皇帝就不能靠殺治國。
淩墨蕭被吵的頭痛不已,還得一件件處理這些事。
沈冬素還沒監國呢,也沒落得清閒,那些命婦接二連三地進宮拜訪,每次來都帶著自家漂亮的閨女,打的什麼算盤連小寶都知道。
“那個姐姐想當父皇的側妃對不對?”
沈冬素看著女兒天真又好奇的小臉,很無奈地道:“不是的,她們隻是想來看看咱家有多漂亮。”
還有人另辟蹊徑,跑去拜訪沈家人,半是恐嚇半是請求,想讓沈爺爺和沈父來勸皇後,不能乾涉啦,要給皇帝納妃啦之類的。
當然也少不了貴婦來找蔣氏,那段時間蔣氏可張狂了,皇後之母的派頭擺的十足。
但她隻見了一回客,仲陽便讓嬤嬤守好門,不許她外出。同時對外稱病,不能見客。
幸好二姨母來了,能治住蔣氏。萬一她真在外人麵前說點什麼,還真攔不住她。
沈爺爺和沈父煩不勝煩,是真心想回光州。但莫修謹跟他們聊過之後,他們明白,現在就算回光州,也逃不掉這些煩心事。
便聽莫修謹的,直接鎖了莊園的大門,同樣對外稱病,除了至親誰也不見。
至於彈劾莫修謹官職太高的折子,莫修謹自己是想辭官,去萬書閣,龐先生遠在高麗,由他來管理萬書閣正合適。
結果這一點被淩墨蕭和沈冬素聯手駁回,莫修謹必須在朝堂上,等冬素監國的時候,他就是冬素最大的依仗。
各退一步,淩墨蕭給莫修謹調到六部之外,新設立的司農部任職。不在六部要職上麵,而是管糧種、糧倉、糧草以及各地的農科。
這是完全乾實事的職位,這才沒人彈劾了。
但對於選秀一事,無論是誰上折子,皇上都不鬆口。
甚至有人想將太皇太後請出來,以孝壓製。結果不知怎麼回事,之前還往皇上後宮塞人的太皇太後,這次竟然不願意出麵。
太皇太後可是親眼看過長安亂的人,她現在隻想安心養老,新帝後宮的事,她才不給這些權貴百官當槍使呢!
人是不可能那麼輕易改變的,就像蔣氏,兒女都勸著,她也很難改。讓太皇太後改變的原因,是廢後從中勸解調和。
選秀之事實在鬨的太大太煩人,沈冬素在莫修謹的建議下,模棱兩可地對貴婦們說。
這一次選秀是因為皇上要親征,所以才取消的。至於三年後的情況,屆時再說。
這話傳出去,就變成皇後說三年後再選秀。如此一來,大家還能接受。
隻有淩墨蕭不甘心,什麼時候皇帝要不要納妃,還得聽百官的?
沈冬素笑道:“反正三年後你再找個理由,不選就行了。”
“他們現在反對的厲害,是還沒見識到本宮的手段,覺得我這個農女皇後好話說。”
“等我監國的時候,讓他們見識一下我的手段,保管沒人敢再提。”
“萬事開頭難,你才登基,百廢待新,彆為這種小事耽誤時間,影響心情。”
沈冬素對於麻煩事,總能抓住重點,隻要重心不偏,彆的外因都不算啥。
對於選秀納妃一事,她隻要確定淩墨蕭的心意,是不動搖的。至於旁的,她才沒精力多管呢!
估計有不少貴婦在背後議論,怕自家漂亮女兒被皇後娘娘針對啦,不許貴女進宮啦,胡亂給貴女指親啦等等。
讓她們失望了,皇後娘娘要做的事太多,才沒精力去針對她們口中的漂亮姑娘。
有些事她會讓一步,但有些她是一步也不讓。
主張取消女官製的,皇上直接一句,女官隸屬皇後,不歸六部管轄。
一應俸祿、官職、差使等等,都歸皇後所管,並不影響朝政大局,沒理由取消。
接著幽州本土官員就嘲諷說,人家女官又不上朝,又向戶部要俸祿,關你們啥事?
莫不是你們嫉妒女官的才能?擔心被她們搶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