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理政(二)(1 / 2)

接下來,薑韶華又令馬耀宗補了吏部員外郎一職。

上一任吏部員外郎,慘死在宮變中。正五品的官職就這麼空缺了出來。馬耀宗原本在南陽王府做著正七品的典膳,這一躍就升了四級。

馬耀宗雖然年輕,卻有寵辱不驚的氣度,並未露出狂喜之色,拱手謝了郡主恩典。

張尚書剛吃過掛落,不便再出言反對,連連衝戴尚書使眼色。

奈何戴尚書今日像木雕一般,不言不語也不動。

郡主昨日去了一趟王家,承諾要重用王瑾,給足了王丞相敬重體麵。王丞相轉頭讓人給戴尚書周尚書等人送口信,便是張尚書自己也得了口信,在朝堂上不要和郡主作對為難。

戴尚書周尚書都聽王丞相的,唯有張尚書,心中忿忿難平,處處給郡主使絆子。

張尚書見戴尚書不理會自己,心裡有氣,又轉頭去看周尚書。周尚書直接低了頭。

薑韶華淡淡瞥一眼上躥下跳的張尚書:“張尚書有什麼意見?”

為區區一個五品員外郎的官職和郡主爭論,屬實小題大做。張尚書心裡迅速權衡利弊,訕訕應道:“臣沒有意見。”

薑韶華繼續吩咐,令楊政協助刑部徹查高涼王府東平王府的謀逆一案。

楊政打起精神,拱手領命。心裡實在有些遺憾。陳瑾瑜從郡主舍人一躍成了天子舍人,陳長史以後就是實際上的丞相,連馬耀宗也跟著升了官。就他隻領了一樁差事……

主要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刑部沒有出缺,也就沒他的位置了。

薑韶華看向崔渡。

崔渡很自覺地上前一步,等著郡主發號施令。

“長寧伯擅長農事,培育改善糧種。這是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從今日起,單設農部,由長寧伯任農部尚書。專司培育推廣糧種,指導百姓種田。”

崔渡對功名利祿富貴前程不感興趣,唯一想做的就是自己的老本行。現在郡主特意為他設了農部,他簡直心花怒放,立刻拱手謝恩:“臣謝郡主恩典。日後臣一定用心當差,為郡主分憂,令百姓都過上吃飽飯的好日子。”

這就又多了一部尚書?

張尚書習慣性地張口質疑:“郡主,朝廷分設六部,由來已久,每個衙門官署都有一批官員。現在忽然增設農部,是否要設立一應官職?”

戴尚書終於張口了:“郡主準備從何處調撥官員?”

要充實一部官員,不是簡單的小事。就拿刑部來說,除了尚書之外,還有左右侍郎,另有兩位郎中四位員外郎等等,加起來共有四十多個人。

農部需要設多少官職?官員從何而來?是直接調撥,還是另行選拔?這都是大有講究的事。也會直接影響到朝堂格局。

身為老臣,天然地排斥過多的變動。

戶部紀尚書咳嗽一聲,委婉地張口表示國庫長期空虛,隻怕無力支應忽然多出來的用度開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