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理政(二)(2 / 2)

董尚書和丁尚書,則紛紛對郡主設立農部的苦心表示支持。理由也極其正大光明:“農事是國之根本。南陽郡百姓富足,家家都有餘糧,新糧已經在北方推廣開來,這都是長寧伯的功勞。郡主重視農事,設立農部,是讓長寧伯一展所長,這是惠濟所有百姓的好事。”

眾臣你一言我一語地出言,各持已見,心裡到底有沒有嘀咕“女帝就是麻煩還沒登基就要提攜夫婿”就無人知曉了。

薑韶華耐心地聽了片刻,待眾人都發表過意見了,才道:“諸位的顧慮,本郡主心裡都清楚。”

“首先,設立農部,是為了更好地推廣新糧和改進後的糧種。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本郡主並無私心。”

“其次,農部和六部不同,不需要那麼多官員。除了長寧伯之外,再設兩個職位協助便可。辦差地點也不在朝堂,本郡主打算挑一處良田廣闊的田莊,長寧伯領人前去。有什麼事,隨時向本郡主回稟便是了。”

這麼說,眾臣也沒什麼可反對的了。這農部就是個說頭,長寧伯要待在皇莊裡培育糧種,基本不參與政務。也沒什麼實際的權利。

張尚書等人,心裡不免又想,郡主真是天生弄權抓權的好手,對自己的夫婿都這般提防,直接排除出政治權利中心之外。

文臣變動暫時這樣,武將這邊,官缺就更多了。

先說包大將軍,傷勢頗重,能不能養好現在尚未可知。薑韶華對包大將軍的態度就如對王丞相一樣,保留職位,先養傷再說。

死在宮變中的武將有兩個,另有叛逆的高山韋雄,都已被殺了。這些職位,都得有人填充。

薑韶華看向丁尚書:“兵部有武將功勞簿,將其中出眾的武將都挑出來,呈給本郡主過目,然後再斟酌定奪。”

郡主沒有急著攬兵權,而是拿出了四平八穩公事公辦的態度。彆說丁尚書,左大將軍和劉將軍等人也沒什麼可說的。

事實上,郡主今日已經表明了不會大動乾戈人事變動,眾臣的心安穩了不少。

接下來,就是處理積壓的政務了。

薑韶華延續以前的習慣,令眾臣一一回稟自己負責的一攤事務,能當場商議出結果的,迅速做出決斷。有些需要斟酌商議的,也不能長期擱置,三到五日之內要有定論。

陳舍人自動自發地執筆記錄。

王瑾熟悉宮中事務,在郡主垂詢相問時,總能給出合適的建議。

陳長史這個實際上的丞相,倒是格外低調,幾乎沒怎麼出聲。這也是聰明之舉,先讓眾臣適應自己的存在,等適應期過了,再展露手段不遲。

……

忙碌了一天,眾臣頭腦嗡嗡地出了宮。

楊侍郎上了馬車後,沒急著走。果然,一個身影很快上了馬車:“大伯父。”

楊侍郎嗯了一聲,瞥楊政一眼:“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先回府再說。”

楊政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待回了楊家,進了書房,楊侍郎令所有隨從都退下,就剩伯侄兩人。楊政沒說話,就先歎了一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