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變革(一)(2 / 2)

女帝陛下單獨召見董尚書,對如今的科舉選士製度提出了幾點疑惑和改進的建議。

董尚書在領悟聖心揣摩聖意上,隻略遜陳丞相一籌。聽了天子一席話之後,董尚書苦思冥想了一夜,熬出了十幾根白頭發,寫出了厚厚的一份奏折。

在奏折中,董尚書對科舉製度進行了深刻的剖析,認為現行的製度略顯陳舊,且完全以經史子集策論來選仕,標準過於單一。畢竟,大梁朝能讀得起書並能反複參加科舉考試的,多是書香門第或是豪門大族子弟。

這也就使得科舉入仕,成了世家大族們的特權。普通百姓家中的子弟,能熬過寒窗苦讀高中進士的,少之又少。

所以,接下來大梁各州郡都應該設立免束脩的學堂,讓適齡的孩童進學堂啟蒙讀書。

南陽學堂已經開設了幾年,如今已漸漸看出了成效。但是畢竟是專收女童的學堂,規模太小了。接下來,要擴大學堂的規模,儘力讓更多的孩童讀書識字,開啟民智。

此外,大梁州郡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譬如擅長種田的,擅長養馬的,擅長打鐵冶煉鍛造的等等。朝廷應該設立相應的考試機製,將各行各業中的頂尖人才都選拔出來。給他們官身,讓他們領朝廷俸祿,讓他們為朝堂奔走效力。

這份奏折,在大朝會上被宣讀出來,震動了所有官員。

吏部改革,其實還沒那麼緊迫,眾官員慢慢適應調整便是。禮部在科舉上的革新,卻是近在眼前,令眾官員心神動蕩。

說得再直白一些,大梁官僚製度已有兩百年。世家大族是真正的受益者,他們以家族財力供養出眾多讀書人,為他們跑官為他們鋪路,等家中子孫出息了,再來反哺家族。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這都是無可避免的現象。

而現在,用五年時間坐穩了龍椅的女帝陛下,這是要掀了棋盤,重新製定規則了。

他們及其身後的家族,首當其衝就會遭受到巨大的衝擊。

這一回,不必竄連拱火,紛紛有官員挺身而出,意正言辭地駁斥董尚書。

董尚書早有準備,言辭犀利,一一反駁回去。

站在董丞相身邊的,有楊尚書丁尚書,還有陳丞相。頭發稀疏的紀尚書,一時插不上話,也沒有張口的意思,將手揣進了衣袖,心裡默默盤算著再上一回辭仕的奏折。

這兩年,紀尚書隔幾個月就上一回奏折辭仕告老。皇上卻一直不允,溫言挽留。立場意誌都不太堅定的紀尚書,就這麼一留再留,留到張尚書垮台,依然留在朝堂裡。

科舉改革,對武將們影響不大。武將們樂得冷眼瞧熱鬨,看著文官們不顧斯文體麵,吵成一鍋粥。

端坐在龍椅上的女帝陛下,並未急著表態,就這麼冷眼看著臣子們爭辯吵鬨。然後看一眼陸真。

陸真略一點頭,上前一步,高聲道:“通通住口,不得在朝會上喧嘩。”

女帝陛下天威赫赫,眾臣心中敬畏,哪怕心裡不服氣,也各自住了口。

朝堂裡安靜下來。

天子從龍椅上站起來:“董尚書的奏折,朕之前就看過,也應允了。今日在朝會上宣讀,是為了讓眾卿都知曉此事。你們讚成最好,反對也沒什麼用,朕已決定,從今年科舉便施行新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