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變革(一)(1 / 2)

吏部從上至下大換血,外任官員紛紛被抽調入京城。

沒等他們持著拜貼登王家的門,王侍郎便召集眾人開會。

陳丞相兼任吏部尚書,吏部人事變動都由陳丞相最終敲定拍板。此次重要會議,陳丞相自然是要來的。

陳丞相話語不多,言簡意賅:“你們都是連續五年考核優等的官員,才被調入吏部當差。”

“皇上勵精圖治,對吏部要求頗高。爾等食君之祿,理當為君分憂。”

一眾吏部官員,戰戰兢兢,拱手齊聲應是。

他們大多是原來的丞相黨官員。不過,王丞相已經辭仕幾年,年輕的王侍郎又是出了名的忠臣,對女帝陛下忠心耿耿。丞相黨三字已經很久沒人提了。

女帝陛下用人不拘一格,從大梁各州郡調人進京城吏部,為的就是革弊出新,整頓吏治。他們以後就是女帝陛下的手中利刃。被這般選中了,真不知是他們祖上積德,還是黴運當頭。

來都來了,躲也躲不開,隻能硬著頭皮,聽令當差吧!

陳丞相敲打過後,王侍郎拿出幾頁紙,不疾不徐地宣讀吏部新政。

一眾吏部官員,齊刷刷地挺直腰杆,各自凝神傾聽。

陳丞相看在眼裡,心裡暗暗滿意。

女帝陛下讓王瑾掌吏部,著實是一步妙棋。丞相黨官員遍布朝堂,想徹底拔除,一則傷筋動骨無人可用,二來朝野動蕩人心難安。殺一批,打壓一批,再提攜一批,慢慢分化,收歸己用,這才是成熟的帝王手段。

進程慢些不用急。女帝陛下青春韶華,還能坐幾十年龍椅,一步一步慢慢來。

王侍郎花了幾個月時間想出的吏部新政,在宣讀之前就呈給皇上過目,得了皇上讚許,今日才拿了出來。

其中最重要的幾條,一是官員考評方案的改革。二是官員任用機製的變革。

考評方案嚴格且詳細,具體列出了數十條。每一條都有相應的打分。

每年考核一次改為四次,也就是每三個月有一次考核。連續四次都不合格的,直接罷官去職。

官員任用升遷製度,也和往日不同。同樣有一套詳細的考核打分製度。

密密麻麻的章程,聽得人頭暈目眩。

想到接下來要應對的繁雜差事,吏部官員們個個心裡發涼,麵上還不敢露出來,各自沉聲應了。

吏部在變革,其餘五部衙門也同樣在推陳出新。

就拿禮部來說,禮部最重要的職責是掌祭祀禮儀和科舉,前兩樣關乎朝堂體麵,後一樣則是為國選材。大梁官場裡的所有官員,基本都是科舉出仕,自有一套延續了數百年的科舉製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