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六年,九月初,左大將軍率領大軍回京。
去時浩浩蕩蕩二十萬大軍。
回來的時候,隻剩十五萬了。
有四萬士兵的性命,永遠留在了戰場上。還有一萬左右的傷兵,不宜長途跋涉,留在了邊關養傷。
邊軍死傷近一半,更是慘烈。
不過,十幾萬柔然騎兵,幾乎全軍覆滅。從這一點來說,大梁依舊是毫無質疑的大勝。
更不用說,柔然可汗伏名敦被活捉,隨著大軍一同押來了京城。京城百姓們聽聞這等盛事,自動自發地擁到城門處來瞧熱鬨。
大梁的女帝陛下,今日親自率百官來城門外迎接凱旋歸來的朝廷大軍。並當眾宣布,封左大將軍為威遠公。
另外,在這一戰中立了大功的範大將軍,封為靖邊侯。
其餘武將,也都各升了兩級三級不等。劉恒昌夜襲軍營立下大功,被封為二品將軍。活捉了柔然可汗的小田,連升數級,被封了四品將軍。
在萬眾矚目的歡呼聲中,威遠公和一眾武將策馬進了城門。
早已退出朝堂的王丞相,坐在茶樓的二樓雅間裡,默默注視著風光無限的威遠公,然後又看向光芒四射的女帝陛下。
王丞相端著一杯茶,衝女帝陛下的方向敬了一下,然後慢慢喝下。
這一場國戰,大梁朝勝得利落漂亮,一舉鏟除了心腹大敵。女帝陛下的天威,也如日中天。百姓愛戴,眾臣歸心。
他這個昔日丞相,早就被人漸漸遺忘了。
王丞相在雅間裡坐了小半日,直至看熱鬨的百姓全部散去,才起身回府。
宮中設了盛大的慶功宴,百官皆有份列席。王丞相一個下台過氣的丞相,根本無人提起。
倒是女帝陛下,親自吩咐了一聲:“這等盛事,怎麼能少得了寧國公。王侍郎,你回去一趟,請寧國公一同進宮來,共享盛宴。”
王瑾恭聲領命,迅速出宮回府。
說來也巧,王丞相正好坐著馬車到了門口,還沒進正門,就見到了匆匆回來的兒子。
“宮裡設宮宴,你不在宮裡待著,回來做什麼。”王丞相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語氣也衝得很。
王瑾習慣了老父親不定期的壞脾氣,微笑著應道:“皇上令我回來,接父親進宮,一並參加宮宴。”
王丞相聽得一愣,神情複雜,半晌才道:“我一個辭仕的老臣,就不去湊熱鬨了。你代我謝過皇上。”
王瑾道:“皇上發了話,父親不進宮赴宴,兒子也不去了,就在府中陪伴父親。”
王丞相無可奈何,隻得不情願地再次坐上馬車,隨兒子一同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