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賊討逆!
皇帝劉宏,在閱兵大典上正式宣讀了討賊檄文,布告天下:
朕祗承天命,統禦萬方,當保國安民,誅賊討逆,以安天下。
逆賊張舉,悖逆天道,犯上作亂,據中山而稱偽帝,號令群醜,塗炭生靈,荼毒海內,為禍社稷。
朕聞此賊獠,痛心疾首,決意親征北伐,以掃清寰宇,複我漢室江山安寧。
朕特命前將軍盧植為中軍統帥,總領調度全軍,協同作戰,以保此次征討萬無一失。
特命虎賁中郎將蘇曜為前軍先鋒,統率精騎,直搗賊巢,斬將奪旗,為我大軍開道,以顯朕之威武。
特命五官中郎將袁術為後軍統領,籌措糧草,保障軍需,不容有失。
特命
諸卿將士,當同心協力,奮勇殺敵,以彰我大漢之雄風,望諸卿不負朕望,共成大業,待凱旋之日,朕必論功行賞,共享太平。
其有能得舉首者,封兩千戶侯,賞錢兩千萬。
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廣宜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欽此!
三軍麵前,皇帝發布震驚眾人的討賊檄文。
這道討賊檄文,猶如一聲驚雷,震撼了在場所有的將士和諸侯。
對於由這些京中諸將統禦地方諸侯大軍,收攏他們兵權的事情,他們無人,也不敢表示反對。
在此番大破二十萬賊軍圍城的輝煌戰績麵前,中央軍權威如日中天。
不但盧植加封食邑,升任前將軍,再次總領北伐全軍事務,那小將軍蘇曜也是被封了冠軍侯擔任前鋒大將又一次獲得了立功表現的良機。
而那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袁術,則受命總督後勤糧草,也是委以重任。
這一番認命,可謂是功臣、名士和世家們各領要職,端的玩了一手上佳的平衡之術。
故而,這詔令既下,全軍振奮,歡聲雷動。
蘇曜、盧植、袁術等人皆領旨謝恩,表示誓死效忠,不負皇恩。
於是,就在這場盛大的閱兵完成後,大漢天兵便直接啟程,浩浩蕩蕩的向北方盧奴城進發。
蘇曜率並州與虎賁本部一千騎加二千諸侯騎兵,合計三千騎一馬當先。
而皇帝與盧植等人則坐鎮中軍,與大部隊緩緩推進。
最後那袁術則是隨軍作為後勤總兵官,負責籌措糧草、管理軍需,確保大軍在征討過程中的補給充足。
他雖不直接參與前線戰鬥,但其所承擔的責任同樣重大。
糧草是軍隊的生命線,一旦補給出現問題,不僅會影響軍隊的士氣,更可能導致整個征討行動的失敗。
雖然袁術不知道自己為何會被突然間委以重任,但是大權在握後的袁術,幾乎是一瞬間的,他看著蘇曜的目標就變得無比冰冷。
看到他眼神的何進突然感到一陣寒意,趕忙拍了一下袁術的肩膀:
“公路,此次北伐,事關重大,汝身為後勤總督,萬不可因小失大,惹火上身啊。”
然而對於何進的說法,袁術卻完全不能苟同。
要是按那劉表的說法,他要忍氣吞聲到什麼時候?
那看著姓蘇的小子趾高氣昂,得意忘形,而他偏偏卻什麼也做不了的日子真是比殺了他都難受。
如今他終於有了權勢,而且還是捏住了那姓蘇的生命線大權。
如此機會,袁術怎能輕易放棄?
不過嘛,他倒也不準備和這何進說那麼多。
這位屠戶大將軍,實在是難成大事,這種切身威脅麵前還是猶猶豫豫,優柔寡斷。
到最後,果然還是要我來出手。
於是乎,袁術恭敬的抱拳微笑道:
“大將軍放心,術自當儘心竭力,為大軍籌措糧草,確保北伐順利進行。”
緊接著,與他麵上的所言相反,在送走何進後,袁術馬上召來心腹謀士,密謀對策。
他又不是傻瓜,直接給那個功臣先鋒斷糧,那必定會引起皇帝的猜疑和不滿,甚至可能激起軍中的嘩變。
經過一番商議後,他們便決定采取逐步削減蘇曜前鋒部隊糧草供給的策略,一點點的削弱蘇曜的戰鬥力,最終達成聚沙成塔的目的。
沒有糧餉的支撐,你蘇曜還能發揮戰力?
然而,此時的袁術卻不知道,這一切早已在蘇曜的預料之中。
是的。
不管是皇帝這次盛大的閱兵也好,還是禦駕親征也罷,背後都有蘇曜的推動。
在當日領賞請戰失敗後,蘇曜雖然不知道皇帝內心的顧慮,但他還是果斷改變了策略。
促使皇帝親征,把戰鬥繼續下去自然是蘇曜早就定好的目標。
於是乎,接下來便是怎麼執行這個計劃了。
皇帝會同意嗎?
不過這一切,對蘇曜來說倒是並不難。
蘇曜身為虎賁中郎將,又是侍中,有著可自由出入宮禁的特權。
如此能力他當然不會隻用來刷公主好感。
在那幾日舉城歡慶的時候,蘇曜便天天往王府跑,舌戰劉宏,向其痛陳利害,施加影響,促使皇帝發動親征。
而後,許是隨著身體逐漸好轉,皇帝的雄心也逐漸恢複。
又許是感受著城中為勝利歡慶氣氛,回味到那被眾人高呼萬歲的興奮。
總之,深思熟慮後的劉宏最終還是同意了蘇曜的議案,做出了如此的決定。
借此良機舉辦一場盛大的閱兵式,發動征討張舉的北伐,儘收天下兵權!
畢竟,他設西園軍也隻是為了分大將軍兵權而已。
如今,當一個親掌天下兵馬大權,在沙場上揮斥方遒的機會擺在眼前時,哪一個有想法的皇帝會能錯過呢?
同時,他皇帝親征,哪怕不需要上戰場砍殺,隻是名義上在大營中擔任統帥,那在戰後論功行賞時,也無需擔心手下將領功高蓋主,不可控製。
於是乎,就在蘇曜的推動下,君臣兩人最終定計,閱兵之後禦駕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