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同盟分裂,董卓頻頻遣使(1 / 2)

文聘,字仲業,南陽宛人。

若是曆史不出岔子,他在未來成為荊州牧劉表的大將,而後與婁圭一樣,兩人一先一後的歸屬曹操,坐鎮江夏。

不但在與關羽的戰鬥中不落下風,屢立戰功,更是多次大破吳軍,威震敵國,刷到了拜將封侯的功勳。

而現在的文聘正在南陽老家剛剛嶄露頭角,以勇猛善戰聞名於當地。

不過這些事情對於初來乍到的張諮來說顯然可說是未解鎖情報。

隻是因為兩位謀士的舉薦,他才派出文聘為此次南陽軍主帥,負責率領大軍前往伊闕,執行他們製定的計劃。

而在軍營中的文聘得到軍令後自然是極為重視,迅速整頓兵馬,點起五千大軍,拔營出征。

至此,南陽太守張諮成為了這天下間第一個“響應?”號召,向戰場進發的諸侯隊伍。

而這個近在咫尺的諸侯表現都這麼糾結,其他各地對蘇曜的號召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多以口頭聲援為主,出兵會盟方麵是猶猶豫豫,一副觀望的局勢的模樣。

尤其是緊隨著蘇盧兩人的討董檄文後,袁紹也在河內發布了會盟令後,事情就變得更是有些微妙了。

諸侯們幾乎是黃河南北分界。

河北之地的諸侯,在袁紹和逢紀等人的乾擾和運作下多響應河內方麵的號召。

而河南之地則表現的比較分裂。

除後將軍袁術、東郡太守曹操、陳留太守張邈、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等袁紹的關係者響應其召喚外,很多人都選擇了蘇曜這一邊。

除了那個暗通款曲的南陽太守外,這些人還包括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徐州刺史陶謙、穎川太守李旻、廣陵太守張超等人。

這些人,再加上蘇曜遙領的青州牧管轄的太守們,以及並州的太原太守臧旻、黑山校尉趙四郎、河間相王柔和雁門太守以及度遼軍和遼東等地諸侯.

這一下關東討董聯軍陣容比曆史上的十八路諸侯人數多了許多,但陣營上卻又有分屬兩人,形成了一種分外微妙的關係。

兩方討董勢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犬牙加錯,各有分屬,都為了同一個目的,互為盟友,卻打著兩麵旗幟。

沒人知道他們最後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不過在這些諸侯群雄並起,蜂擁響應開始實質性的行動之前,最先進入下一回合的則是董卓。

此時的他剛剛得到南陽太守出兵以及袁紹也發起會盟倡議的消息,頓時連打兩張手牌。

其一自然是派出朝廷特使,前往各地,說服當地諸侯,不要聽信讒言,與造反派為伍,對抗朝廷。

其二便是把準備妥當的李肅派了出去,名義上繼續招安蘇曜,實際上則是收買呂布。

他必須要趕在蘇曜得知袁紹那邊的動作之前進行這一步計策,否則形勢變化,那姓呂的見風使舵不上當怕就要糟了。

於是乎得令的李肅便帶著董卓的重禮,快馬加鞭地趕赴伊闕關。

然後他就理所當然的吃了一個閉門羹

這也難怪,他已經是董卓派去的第四波特使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