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冠軍侯府,眾人齊聚一堂。
“不可啊君侯!”
“官製改革非同小可,牽一發而動全身,且有昔日王莽改製的先例在前,貿然改革恐引發朝野動蕩啊!”
聽到蘇曜想要改革官製的說法,荀彧和鐘繇首先便上前表示反對,他們焦急地勸說,臉上滿是憂慮之色。
出身名門世家,又身在中樞為官,他們太清楚官製改革對於朝廷的影響了。
這件事一旦處理不當,極有可能引發劇烈的混亂和衝突。
昔日王莽篡漢,其兵不血刃的受禪登基,得到了幾乎全國世家和前皇室的支持,大家都以為王莽自立新朝,會開創新氣象,改革舊政弊端,解決天下難題。
王莽自己也是春風得意,雄心壯誌。
結果,後人們都知道,王莽改製最終一地雞毛,活活作死了自己,引發全國大造反。
後來的光武中興,雖說是撥亂反正,但是核心問題實際上並未解決,天下的安定不過是因為大亂之後十室九空,全國土地矛盾的危機被動的被化解罷了。
如今,聽到自家這蘇君侯立女帝就算了,竟然也想玩改製,那真是我滴個老天爺呐,嚇死個人嘞!
不但荀彧鐘繇這等保皇黨人發出明確反對,如王淩和趙雲這般的蘇曜鐵杆也都發聲要求蘇曜慎重行事:
“君侯,官製改革確實非同小可,需謹慎行事啊。”
王淩也上前一步,好言相勸,趙雲也出列走出,拱手說道:
“末將雖不解那朝堂之事,但也深知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道理,如今董賊剛剛伏誅,朝局尚未穩定,在此人心思定之時君侯若貿然改革,恐生變亂啊。”
蘇曜微微一笑,抬手示意眾人稍安勿躁,他緩緩踱步,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最終停留在又不發一言的軍師賈詡身上。
“文和,我敬你素有智謀,莫非也跟大家同樣看法?”
賈詡深吸口氣,苦笑一聲:
“下官愚鈍,知君侯所行每每皆有深意,不敢妄加質疑。”
“不過,列位同僚所言亦是極有道理的,君侯欲行官製改革,分諸公之權,其誌可嘉。”
“然則改革之事,非同小可,需有周密的計劃和充分的準備,既要能確實的切中時弊,解決問題,又要顧及各方利益,以免激發不必要的反抗。”
“否則,就如文若和元常所言,恐重蹈王莽舊事,自取滅亡矣。”
見蘇曜沉思,賈詡知道冠軍侯必是聽進了自己的話,心中略有欣慰。
這位蘇君侯雖然行事不羈,但卻並非傲慢之人,對於不同意見他是可以聽的進去的。
故而,在片刻後賈詡又拱手說:
“依詡之見,眼下還是不應操之過急,在掌控全國之前,先不要急於動官製的事情。”
“至於司隸校尉黃琬,我們可將其明升暗降,進九卿或三公之位,以使其讓出司隸校尉之職。”
賈詡話音一落,馬上周圍響起一片讚同之聲,聽得蘇曜啞然一笑:
“文和此言還真是個老成謀國之策。”
“司隸校尉一職,權力過大,必須需得調整,黃琬此人雖有功勞,但近來辦事不力,讓他進九卿或三公之位,也算是對他的補償。”
“如此行事,諸公也說不得什麼反對,不愧是吾之軍師也!”
眾人一聽,紛紛鬆了口氣,跟著吹捧起來,權當大家沒聽過那改革官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