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屋,溫銘等人都被滿屋子的東西驚住了。
整個大堂裡,不見其他的家具,到處都是一些植物藤蔓,不遠處有個大盆,裡麵都是放著一些植物纖維,其他的地方還堆放著一些工具,角落裡還累了一疊疊灰色的紙張。
這分明就是在造紙啊!溫銘想起進屋前在院子裡看到不少木框,那應該就是在曬紙吧。
不過,他們自己造紙乾嘛?
看出溫銘幾人的疑惑,趙博文一邊帶他們往裡麵走一邊向他們解釋。
原來他們在跟著軍隊到達華南基地後,基地對於老師的確有一定的招攬和優待,畢竟基地需要大量的人才。
不少老師帶著優秀的學生進入了各個研究所進行各種研究,可是這樣的老師大部分都是理工科專業的,或者是醫學、生物學領域。
而像他們這些文學院類的老師處境就尷尬了,基地並不需要他們的知識,也沒有他們能夠發揮專業的地方。
雖然基地還是給了他們大量的初始積分,但是沒有收入,積分總有一天會用完的啊。
一開始他們也是和進入研究所的老師住一起,後來基地裡的人越來越多,又重新規劃了住所,他們也被安排到了其他的地方,而且要自己出房租了。
他們也理解,畢竟基地沒有義務養閒人。因此他們也會找一些工作賺取信用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末世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結束的,但是這麼短的時間裡人類文明的破壞卻極為嚴重。
他們知道每一次大的戰爭都會帶來武器、科技文明方麵的飛躍發展,但與此同時也有大量文化文明被破壞。
而末世裡,文化文明的破壞尤為嚴重,整個華南基地都看不到幾本書,人們出去做任務也不會想到要去圖書館之類的地方,更不會想到說要保護什麼。
幾名教授憂心忡忡,他們擔心就算某一天消滅了喪屍,那時候地球上關於各種文化文明已經被破壞的太多,文化傳承出現斷層,很多東西都找不回了。
說不定未來的人們都不知道孔子孟子是誰,不知道華國的曆史,更不知道曾經出現在這片土地上的璀璨文明。
他們曾找過基地長,希望能有人來關注保護這方麵,但是現在人類生存都是大問題的末世又有誰去操心什麼文化傳承。
最後幾名教授決定自己來做,他們找到了一些文學曆史方麵的教授老師,說出了自己的計劃,大夥一拍即合,擼起袖子就乾了起來。
不過他們根本找不到幾本書,在自由交易市場收了幾本之後再無收獲,於是他們想把自己腦子裡記得的東西都寫下來,傳給後人,他們把這個計劃稱之為“火種”計劃,為以後的人類留下文化的火種。
因為紙張現在也是稀缺物資,基地的小型造紙廠生產的紙張都提供給各個研究所了,沒有多餘的給他們,他們隻能自己動手造了。
人類的創造力是無窮的,雖然各種材料缺失,但是他們還是成功的造出了紙,主要材料是一種變異植物的藤蔓。
雖然造出的紙有些粗糙,但是非常堅韌,不容易損壞,易於保存,也算是符合他們最開始的計劃吧。
至於變異植物則是他們去任務大廳發布任務得來的,有時候一些以前的學生在出去做任務時也會給他們帶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