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
一頭毛驢馱著一個頭發怪異,前邊短,後邊長,蓄著羊角短須,身著漢製牛皮外套,腳踩馬靴的中年男人,往這條崎嶇的鄉間小路走去。
而在道路兩旁,都是一些雜亂的青草和仙人掌,這些仙人掌上有些結著紅彤彤的果實,果實上有小刺,還有一些果實乾脆已經爛掉了一半,上麵有鳥喙啄過的痕跡。
經過一顆大樹下,林宇勝停了下來,將毛驢趕到一邊吃草,自己則站在四五日合抱的大樹下,看著山坡下方的農田和村子……
擦……
一道火光從火柴盒的紅邊竄出,點燃了林宇勝嘴裡叼著的鳳凰牌香煙,這種香煙是嶺南省自產的,和目前漢國流行的漢州煙,九原煙,有很大區彆,說不出什麼口感,但是常抽煙的人都知道,這種煙的勁相比於漢州煙,九原煙要小很多,十分適合剛抽煙的人。
“呼……”林宇勝右手手指夾著香煙,一道白煙從其口中吐出,很快又消散在了眼前。
林宇勝一邊抽煙,一邊看著山腳下的那些農田,農田上還有幾頭正在吃著稻梗的牛,這些稻梗都是前段時間收割後留下的。
因為靠山的緣故,這裡的雨水相比於嶺南省其他地方要更加充沛,所以當地大多種水稻,而不是相對耐旱的小麥。
事實上嶺南省的天氣,極其不正常,因為西海岸和墨西哥乾燥天氣的雙重影響,該地區的降雨分布,或者說降雨的時間,很不協調。
一時有,一時沒有,有的時候,如傾盆大雨,沒有的時候,那和乾旱沒有什麼兩樣。
所以等漢國人來了之後,在當地修建了大量蓄水池以及水溝,雨季的時候,就儲水,旱季放水,這也是一種人為的調節。
在山腳的水稻田旁,就有一道數百米長的河溝,連同附近幾個村一同出資修建的蓄水池,用來保證農作物的生長。
像這種村子,家家戶戶最多的就是水井,因為當地的地下水資源很充足,而地下水,因為多年的沉澱,實際是要比地上水要乾淨的。
當地百姓建房後,第一件事就打一口井,嶺南地區更有無井不成家的民俗。
可見井對嶺南人的重要性!!
“呼……”林宇勝抽完最後一口香煙,看著手中的煙屁股,啞然一笑,然後扔在地上,踩了又踩。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山腳和山道旁,矗立了幾個禁煙火的石碑。
因為嶺南特殊的地形,以及半乾半濕的地理環境,到了夏季,或者說旱季,是很容易引發山火的。
去年六月七日發生的大火,蔓延幾十裡,燒毀樹木何止數十萬,案發當天,當地森林局局長就被罷免了。(森林局,其實全稱是森林動物管理局,專門管理漢國境內的森林以及動物,對森林砍伐,劃出指標,每年都有定額,打獵也有禁獵區,以及禁獵時間表)
也正是因為那次事件之後,嶺南多地都放置了這種石碑,甚至上麵還有所謂的,勿放火,放火必被抓,抓則囚的警示標語。
甚至森林局和刑部還聯合出台了所謂森林保護法,凡縱火,人贓並獲之人,按縱火後果來鑒定,後果輕者一年苦役,發配漠北修路,縱火重者,三年五年不等,最高十年,而且其中還有一條,若是發現故意為之,報複社會,處極刑。
(漢國的極刑就兩種,一種是槍斃,一種是絞刑,由死刑犯自選受何種刑法)
(當然,某些人服毒自殺,雖不符合規矩,但亦算完成死刑)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法律,林宇勝才會在抽完煙後,踩了又踩,雖說這山上就他一人,但是萬一出事了,找到他頭上,那個時候可真是有辱先人了。
咕嚕嚕……
就在林宇勝準備繼續趕路的時候,肚子卻不爭氣的叫了起來。
“唉……聖人雲,食,人之精也,不食則死。”林宇勝不知道哪來的所謂聖人語錄,看著山腳下的山村,林宇勝起了心,隨即把毛驢呼來,複又騎上,抄小路從山腳下走去。
…………
小黃村,一個以黃姓為主的山村,主要以種植水稻,以及在附近兩個山頭種茶為生,像小黃村這樣的村子,在整個嶺南省很常見。
收割過的稻田裡,幾頭穿著比環的水牛正在埋頭吃草,黑燈泡一樣的牛眼中,隻剩下了那些黃橙橙的稻梗。
而在村頭,還種著幾顆梨樹,這個時節,梨樹還沒有結果,隻剩下了翠綠的樹葉,以及粗壯的樹枝。
從山頭往山下看,還有一個風車的東西,借著山風,用來磨粉。
之所如此,是因為在小黃村的東南方,還有一塊相對平坦的丘陵地,被當地人拿來種植小麥,這個風車磨坊,就是為這些小麥準備的。
漢國的飲食很複雜,白人喜歡吃麵包,這就需要小麥,華人什麼都吃,但主食也大概就是小麥和稻米,而印第安,尤其是墨西哥的印第安人,主要喜歡吃玉米。
所以在那些印第安村落,就會發現,明明一塊上好的小麥地,被他們拿來種玉米。
當地的印第安人還喜歡吃一種油炸過的玉米餅,夾肉蔬的小餅,西班牙語,這種食物又叫塔可,而在漢國,這種食物又被稱為墨西哥餅,意思就是墨西哥傳來的美食。
這種墨西哥餅,在漢國很受歡迎,尤其是那些日本移民,初次吃的時候,甚至還感動的流淚了……
按道理這玩意再好吃不就是一個油炸過的玉米餡餅嗎,沒道理那麼誇張,但是如果了解這一時期日本人的飲食,你吃你也哭。
因為禁肉令的影響,哪怕今天禁肉令已經消失,但是人的觀念,一時還調整不過來,再加上日本移民除了那些武士,達官顯貴的後人之外,大多數都是苦哈哈的農民,這輩子吃過的,最好的食物,就是白蘿卜飯團,就這,一年中,也吃不了幾回,因為日本目前地方上的地租,實在太貴了。
日本當地百姓,年景好的時候,勉強吃飽,年紀稍不好,就需要賣兒賣女,甚至出現了賣妻到歌舞伎町的事情發生。
用一個慘字,都不能解釋這個時期,日本百姓的苦。
而到了漢國後,本身肚子裡就沒有什麼油水的他們,吃到高熱量的油炸食品,尤其是玉米這種膨化食品,那種興奮就是一個一輩子沒吃飽飯的人,進了自助餐廳,那種感覺,畢生難忘!!
而像現在日本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在小黃村這樣一個漢國偏僻山村就可以吃到,什麼是差距,這就是差距。
叮鈴鈴……叮鈴鈴……
毛驢馱著林宇勝,從山間的小路來到了山腳下,小黃村所在的位置,脖子上的銅球鈴鐺,就像提醒一樣,提醒小黃村人,有客來了。
小黃村土路兩邊的稻田裡,幾頭剛剛還在吃稻梗的水牛,聽到鈴聲後,抬起了黑色的牛頭,銅鈴般的眼睛,看著這個陌生人,以及那個從來沒有見過的動物。(嶺南省所用牲畜多數是神州西南矮馬與漢國大馬培育出來的駝馬,這種馬肩高大概在一米二五到一米三之間)
而在村內,一個聽到鈴聲的年輕人,穿著布鞋,正往村外跑去。
“小黃村……”林宇勝騎著毛驢來到石碑前,看著上麵用紅墨雕刻的村名,喃喃自語道。
“你是何人……來我小黃村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