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北海省:發展與牧人(1 / 2)

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劍行 10024 字 7個月前

北海省,冰城市-——

【北海道劄幌】

來自西伯利亞的寒冷穿過大洋。從庫頁島,直怕撲北海島,島上被白雪覆蓋,雖然已經三月,但依然沒有完全化開的痕跡。

隻是能從雪地流淌出的雪水中,看出春天的痕跡。

好在像這種地方其實主要集中在野獸出沒的山區,大多數地區,尤其是最重要的冰城平原,卻是被一片綠草覆蓋,上麵養著奶牛,附近的城鎮內,還有幾家以奶製品加工為主的食品企業。

從經濟的角度上看,也算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了,更是當地除煤炭產業以外,最大規模的產業。

該地所產的奶酪,奶粉,牛奶,奶糖,多銷售到日本,朝鮮兩地的市場,為當地提供了上萬人的就業。

要知道整個北海省,按照北海民政廳的統計,截止龍武十三年二月底估算,總共也才不到八萬人,萬人規模的就業,已經算是支柱中的支柱了。

也是因為這個情況,今年年初上任的郝巡撫,就定下了,三個戰略方針。

其中放在首位的就是移民,或者說是,如何高效的從移民部手中截取移民,靠著停泊的機會,還真讓他找到了機會,靠著四處卡油,硬生生弄來了三萬人口,要知道在有原來,整個北海也不過幾萬人口,按照比例看,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新來人口,這對於當地人的衝擊是史無前例的。

或者說是對當地阿依努人來說,他們的生存空間在大量移民抵達後,遭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也是因為這個情況,最近巡撫衙門才搞了一出教化蠻夷的“好事”。

畢竟用這位郝大人的話講就是;

“我等為阿依努夷族,教習文理,遷移他們到平原分地耕種,豈不是踐行了聖人教化,至於他人所誹謗之殘暴,劫掠,都是假的,隻有教化之心是真的!!”

而就在一片教化之中,阿依努人日漸減少,至於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通婚”,“自願融入”,以至於後世之人翻開這段史書都很奇怪,怎麼動不動就是“大概”,“可能”,“教化”這些詞,就沒有其他的嗎??

而除去人口以外,發展的第二步其實就是:“財!!”

無財英雄氣短,有財狗熊變英雄。

也是因為這個,北海當地把發財放在首位,當初授權給那些開采的公司的煤礦,除去一些不能“碰”的,大部分都是“和善”的收了回來。

收回來之後,當地成立了一家由北海當地控股的北海礦產公司,該公司擁有當地一半以上的煤礦,以及其他資源,甚至為了便於整合,還將其他的銅礦,硫磺等當地擁有的礦產都加了進去,用某些人的話講就是:

“府衙如商,商如盜!!”

當然,這都是某些利益受損之人的一麵之詞,大部分還是持歡迎態度,就比如那位從神州金陵逃到北海的周舉人,就非常喜歡郝巡撫的手段,稱之為“有勇有謀”,“國之良臣”。

良臣不良臣不知道,反正據私下說,兩人的關係比較好,所以也有人猜測,這不過是朋友間的吹捧罷了。

除了經濟和人口以外,最後一個其實和經濟有著很大的關係,那就是市場!!

因為北海當地人口少,物產主要以礦產牛羊奶製品為主,當地人根本就消費不了那麼多東西。

所以發展外部市場就成了必然的選擇,甚至尤在移民之上,畢竟現在是工業社會了,把人招來了,真是分地放牧,真這麼搞,信不信過不了幾年就有買本土的船票,“開潤!!”。

想要留下人就得讓他們的生活有“奔頭”,什麼是奔頭,其實說難聽點,就是活下來!!

或者說有尊嚴的“活下來”。

在工業時代,經濟就成了衡量這一切的指標,又或者說是對工業品的消費量。

按照漢國最新統計,漢國本土,消費水平的是漢州以及幽州這兩個地區,再其次就是像九原,漠南這種地方,再後就是漠北,安西等地,俄勒岡三省最次。

至於說北海,不存在名單,給出來的解釋是,太少了,沒有辦法統計。

甚至就連蘭芳都是北海的至少十倍,甚至十五倍。

而麵對這樣殘酷的現實,當地唯一的辦法,走完全的外向型經濟。

出口大量的奶製品,皮革製品,肉製品,礦產,換取外界的布匹,稻米,輕工業,重工業,乃至熱帶的水果,香料。

而要進口這麼多商品滿足內部需要,自然就要“創彙”。而如何創彙,自然又成了當地的一個難題,雖然當地的產品在日本,朝鮮等市場,掛著漢國的牌子,銷量也還不錯,但是隨著未來人口的加大,自然而然,所需的資源和經濟也就越大。

所以擺在目前北海麵前的就隻有一條路,“發展”!!

而北海的發展也從龍武十三年正式起步。

——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

“嗚嗚-——”

少年揮舞長鞭,“驅趕”還在吃草的牛群,按照草原的規矩,一塊草場,不能一直吃下去,得讓他們緩一緩,長一長。

也是在這種“習俗”的束縛下,整個北海的畜牧業才在今年開始,進入了高速增長期。

當地的牧官,甚至專門從國外引進種牛,種羊,運回北海,開拓了官營牧場,開展了“熱火朝天”的育種運動。

當然,因為隻進行了不到半年,哪怕牛羊繁殖能力強,也連第一批還沒有。

當地牧民所放的牛羊依舊是美利奴羊,以及荷蘭奶牛,或者法國肉牛。

至於本地牛羊,對不起,還沒出生呢!!

牧牛少年,騎在一匹漠北馬上,戴著牛皮帽子,麵龐雖然稚嫩,但是手法卻是極為熟練,甚至給人一種“老道”的感覺。

但見少年揮舞長鞭,牛群往南奔逃,騎在馬背上的少年,不管,隨又揮鞭,“七趕八趕”,將這隊由百五號短角肉牛組成的隊伍,趕到了西麵的的長坡上,之所以如此,因為再去,就去彆家了,為了不引起“糾紛”,也隻能在趕牛看牛的時候上心一點,畢竟草原上的人性子急,家家持有獵槍,“防熊”,若是出了事,防熊變防人,也是瞬息之事。

待牛群安定好後,少年下了馬,伸手揉了揉,已經酸痛的屁股,最後找個能看到牛群的坡上坐了下來,像往常一樣,拿出口風琴,開始他“對牛彈琴”的生活。

“嗯嗯-——”

好似“嗯嗯”,卻又帶旋律,借助口風琴,傳遍了整個山坡,隻不過那些蠻牛可聽不懂,甚至還很煩躁的“甩了甩”尾巴,以此發泄內心的難受。

對於這些,少年自然不知道,繼續吹著,差一點“跑調”的樂曲。

最後,以一個比較低沉的聲調收場。

而就在這個時候,對麵的山頭上傳來一陣“踏踏”聲,似是馬蹄聲,不,就是馬蹄聲。

當馬蹄聲越來越近的時候,隻見一匹棗紅色的大馬載著一個年齡約莫十四五歲,身著黃衫的少女,以極快的速度衝到少年麵前,差一點衝散了牛群。

看到少女,少年臉上露出了喜色,正欲打招呼,就聽少女喊了一句:

“兵哥,你爹上山狩獵,到現在還沒有回來嗎,現在村長正在帶著全村搜山,你快回去。”

聽到這句話,小名兵子,大名江兵的少年嚇得直接下了馬,“踉踉蹌蹌”的來到少女的馬前,緊張的問道:“什麼時候的事情??”

少女不假思索,直接回道;

“就在十幾個分鐘前,村長帶人剛剛上山。”

“你快去吧,要是真有什麼事——”

說到這裡,少女不敢再說下去了。

江兵喊了聲“看牛”,隨後快速的翻身“上馬”,一揮馬鞭,隻見胯下黑馬“嘶鳴”了一聲,就飛快射了出去。

看著漸行漸遠的江兵,少女目光中帶著擔憂,最後拿起“他”留下的長鞭,驅趕牛群,準備再趕一陣就回去。

而揮鞭,駕馭快馬的江兵一路奔馳了幾裡地,來到了附近的牛角山。(因地方放養退化進入山林的野牛得名)

來到山腳下,看到一群被看守的馬匹,江兵將馬交於對方,最後問了幾句,隻得到了“上山”,“熊”等有用,但讓人擔憂的消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