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俄土風雲:漢國算計(1 / 2)

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劍行 11050 字 7個月前

摩爾達維亞公國-——

【後是羅馬尼亞的一部分】

清晨,當當地的百姓像往常一樣,扛著鋤頭,拉著耕馬,準備“糊口”的時候。

一陣炮聲,驚醒了很多還在睡懶覺的摩爾達維亞人,當炮聲停止後,透過“模糊”的窗戶,看到的是邁著軍步,扛著槍,高喊“斯拉夫萬歲”的俄國士兵。

更加諷刺的是,當俄軍軍官敲開他們家門,要求他們提供麵包和“酒水”的時候,給出的理由竟然是“斯拉夫團結”。

沒錯,就是斯拉夫團結,真實的含義,其實應該是斯拉夫大團結。

按照俄軍的宣傳,這是一場“特彆軍事行動”,是為了拯救被奧斯曼異教徒奴役的斯拉夫人而發動的“正義戰爭”。

至於這場戰爭的後果,自然首先要由全體“斯拉夫人”來承擔。

當俄軍軍官強硬的拉走一切能吃的的小麥,牲畜,甚至是耕馬後,給出的理由也很純粹,那就是“一切為了斯拉夫”。

是啊,斯拉夫人的利益高於一切!!

但是當那些摩爾達維亞百姓看著空空如也的倉庫,以及就連小孩玩具都被“搜刮”走的家。

不知道會不會同意俄國所說的“斯拉夫大團結”。

當然,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戰爭開始了。

他們不僅要遭受“拯救者”的掠奪,還要遭受異教徒的“盤剝”。

就像一位摩爾達維亞老人所警告的那樣:

“一切才剛剛開始!!”

——

“烏拉!!”

“烏拉!!”

“為了沙皇陛下!!”

當對麵的“灰色牲口”邁著“虛浮”的腳步,滿臉通紅的挺著刺刀衝過來的時候,奧斯曼人知道,戰爭又要開始了。

事實上,在這幾天,這樣瘋狂的場景,他們遇到了好多次,甚至有一種“不厭其煩”的感覺。

每一次都有俄羅斯人在他們強大的炮口下失去生命,但又有大量的俄羅斯人站出來,就像現在一樣,他們就像螞蟻一樣,可能單個看起來不咋地,但是一旦讓這些“螞蟻”聯合起來,就是不可阻擋的。

在原來的曆史上,如果後來沒有英法的直接下場,此時這個叫雅西的城市,可能已經失守了,一旦失手,整個羅馬尼亞地區都有被俄軍攻克的風險,一旦羅馬尼亞的兩個公國全部失手,那麼俄軍就將抵達距離伊斯坦布爾最近的地方。

奧斯曼帝國到時候不是戰敗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活下來的問題。

與原來曆史不同的是,在原時空中,由於奧斯曼軍隊的拉跨,過早的丟失了巴爾乾的大片地區,以至於戰爭集中在克裡米亞這麼一個半島之上,但在這個時空,因為漢國提前幾年的介入,奧斯曼軍隊的實力要比原來強上不止一星半點兒。

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戰爭最先僵持在巴爾乾地區,而不是最要命的黑海。

一座小小的雅西城,幾乎彙聚了超過七萬大軍,這是原時空所不能想象的。

雙方在這座小城市中,爭奪著每一寸土地。

就像俄軍指揮官雷斯勒夫所說:

“我們將在五月中旬前,占領整個羅馬尼亞地區,我們將用最難人的方式,拿到我們想要的一切,拿到俄羅斯帝國想要的一切!!”

俄羅斯帝國想要什麼,答案不言而喻!!

轟轟——

當城市內城的五十五毫米漢國產暴風火炮的炮彈炸在俄軍進攻的街道時,“掀起”一陣煙塵,帶起了仿佛如灰色冰雹的石板碎片。

帶起的碎片,落下的是“生命”。

當俄軍在日落前啃下這條街道的時候,留下了數以百計的屍體。

而在整個雅西城,這樣的情況,並不在少數,就像漢國軍事觀察員邵軍所說:

“整個雅西,或者說整個俄土戰爭,就是一場災難,一場用年輕生命作為賭注的戰爭。”

“這場戰爭本質上是上一次戰爭的延續。俄國人不滿足隻獲得高加索,以及黑海的一丁點權益,奧斯曼人感到恥辱與威脅,這是一場注定不死不休的戰爭,直到其中一方倒地,或者承受不了損失,主動退出,要不然我看不到這場戰爭結束的時間。”

在邵軍寫這段話的時候,整場戰爭正在進入一陣小高潮,雙方在摩爾達維亞公國以及瓦拉幾內亞公國,總共投入了超過二十五萬軍隊。

這場會戰也被歐洲媒體稱為巴爾乾會戰。

當這場戰爭在四月三十號那天打響的時候,整個歐洲都摒住呼吸,眼睛睜的老大,不斷的向前方輸送軍事觀察員,用放大鏡來“觀察”這場可能改變曆史的戰爭。

而在漢國,也在為這場戰爭的結果做著準備。

——

西京陸軍部-——

陸軍部的大樓內,不斷的有人走動,所有人手中都拿著厚厚的文件,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發生在萬裡之外的俄土戰爭。

當戰爭打響的一刹那,漢國駐伊斯坦布爾公使就對蘇丹保證:“漢國將在未來兩個月之內參戰,並在之前提供所能提供的一切!!”

是的,“兩個月”。

為什麼是兩個月,那是因為漢國陸軍部曾做過計算,按照目前的防禦標準,奧斯曼帝國最起碼可以守住三個月,留下的一個月是給漢國軍隊支援的。

除此之外,兩個月還有一個特殊的含義,那就是試驗,如果俄軍在兩個月內,沒有拿下奧斯曼,甚至連巴爾乾都沒有拿下,那就證明俄軍的戰鬥力和漢國軍隊不在一個水平線,這樣就可以乾漢國一直想乾,但一直“畏手畏腳”,不敢乾的事情。

而如果俄軍贏了,兩個月拿下了重兵把守的巴爾乾,就要重新調整作戰戰略,甚至要更改整體計劃。

這兩個計劃,其實都是一次試探,是對那頭北極熊的試探,看看它到底是不是徒有其表。

如果真的不行,那就不要怪漢國下手狠了,畢竟在這個沒有“蘑菇”的年代,實力就是一切。

沒有實力,占領的領土,占有的好處越多,越是彆人眼中的眼中釘。

“我認為不對,俄軍暫時不可能突破雅森防線,這裡有奧斯曼至少六萬大軍,後麵還有五萬後備軍,軍械精良,彈藥充足,不可能這麼容易被突破……”

“不,我認為奧斯曼軍隊的作戰意誌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他們雖然拿著我們給予的新武器,甚至擁有主場優勢,但從前線傳來的戰報看,奧斯曼人的勇氣還是很欠缺……”

(指奧斯曼軍隊一旦失去優勢火力掩護,遇到俄軍烏拉就會投降的事情)

“不,我認為俄軍的戰鬥力不可能這麼持久,據最新的情報來看,他們甚至連彈藥都出現了不足,很多軍隊甚至隻能配發不到五發彈藥……”

“不,你們都說錯了,我認為戰爭會僵持下去,雙方會流乾最後一滴鮮血!!”

“不……”

不大的兵推室內,一群年輕的參謀正在對著沙盤“指點江山”。

沙盤上的“土塊”,“小塘”,“木雕”,就是巴爾乾,黑海,城市。

甚至就連那些象征雙方兵力的小人,都做到了一千的比例。

(一個木偶士兵代表一千人軍隊)

密密麻麻的“士兵”站在不大的“戰場”,然後假裝廝殺起來。

而在它們上方,是一群操縱局勢的“上帝”。

他們帶著“傲慢”,“偏見”,試圖推演出,屬於他們的戰爭。

“碰”,一個中年穿著普通軍裝的中年男人推門而入,所有人都像是被掐住“喉嚨”的烏鴉,再也發出任何“詛咒”聲。

很快,一陣“陶帥”,“陶部長”的尊稱響起。

陶望看了這些年輕的軍官一眼,隨後又低頭看了看地上那巨大且“生動”的沙盤,最後開口道:

“怎麼,仗打贏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羞愧的低下了頭。

陶望笑了一下,隨後一屁股坐在靠近沙盤的一張椅子上,“挑”起一根指揮棒,直指巴爾乾地區,隨即問:

“此戰如何??”

周圍的軍官對視幾眼,最終還是一個姓項的少校站出來回答:

“啟稟陶帥,此時巴爾乾總兵力超過二十五萬,俄軍十四萬,奧斯曼軍隊十二萬多,雙方旗鼓相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