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遠東風雲:東西伯利亞(1 / 2)

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劍行 10787 字 7個月前

“呼呼!!”

狂風卷過大地,露出稍露“頭角”的嫩草。

“砰”的一聲,一頭馴鹿倒地,被路過的士兵拉走。

狂風呼嘯,帶著泥土的芳香,掠過升起的篝火,好似要把“它”乾掉,但最終還是頑強的活了下來。

“這鬼天,一會暖,一會涼的,媽的,老子都感冒了!!”

裹著棉衣的士兵,烤著火,看著篝火上烤製的鹿腿,喉嚨裡發饞,但還是忍不住“咒罵”老天。

周圍的也紛紛附和,畢竟這個鬼東西伯利亞的天氣也太鬼了,白天暖,晚上溫度降的賊快,聽那些土人,據說現在還算是暖的,要是過幾個月再來,不得凍成“孫子”。

(當地雅庫特人)

羅風坐在石頭上,烤著因為渡河“濕透”的衣服,一言不發,畢竟按照目前的進度,他們可有的受。

既然如此,現在抱怨,要抱怨到什麼時候。

周圍的人隨後又談起了當地的土人,談起了那些充滿“野性”的雅庫特女人。

“我說,這幫雅庫土人還真客氣,上次我去那買魚,好家夥,非得讓我留一晚。”

“知道大晚上發生什麼了嗎??”

“好家夥,鑽進來一個女人,老子又聽不懂她說什麼,嘰裡呱啦,最後鑽進了被窩。”

一個去過附近土著部落的士兵“眉飛色舞”的描繪當時的場景。

周圍的人人紛紛發出“猥瑣的笑聲”,不斷的有人讓他“細說”。

而那人也是大大咧咧,毫不知羞,直接了當的說著那些“歡樂”之事,最後吐出一句:

“有味道!!”

周圍的人的臉上,露出了男人都懂的“笑容”。

唐風聽了一會,搖了搖頭,他對這種“風流事”,不感興趣。

畢竟他已經結婚,要保持“貞潔”。

風呼嘯而過,篝火閃動,周圍烤火的人不由自主的緊了緊衣領。

唐風借著篝火,點燃了“公牛”煙,這種煙屬於軍隊特供,主要提供給尉官,至於更上層的校官將官,那抽的就更好了。

呼出一口煙霧,唐風翻開隨身攜帶的日記,他從十六歲開始,就有了寫日記的習慣,每天如此,從不間斷。

“劃劃!!”

因為鋼筆被凍住,他隻能用上麵發的鉛筆代替,紅色的筆身,配合黑色的筆頭,寫出了今天的故事。

“我們目前所處的地方是一個叫勒拿河的河道,據說是下遊,靠近一個叫貝加爾湖的地方,什麼是貝加爾湖,我也不是很清楚。”

“直到今天有人提醒才知道,就是北海,蘇武牧羊的那個北海。”

“清庭割讓北海予沙俄,今我大漢收回,誰為正統,一目了然。”

寫到這裡,唐風看著遠方的河道旁的青草,好似看到了當年蘇武昔日牧羊場景,一時間好似穿越了時空一樣。

思緒過後,隨後筆走龍蛇,極為潦草的寫著今天發生的事情:

“今天乾掉了二百名俄軍,奪取了一處碉堡,一路走來,凡是要害位置,都有俄國人的碉堡,可見在此地,俄人統治薄弱。”

“但考慮到此地氣候多變,故而碉堡又是最劃算的,沒準日後,我大漢也得學俄國人這招。”

“按照我軍的行軍速度,估摸著很快就能拿下整個東西伯利亞,畢竟這塊地方雖然大,但是大部分都是高山高原,不適宜耕種,內陸人口稀少,本來這種地形,光是行軍,沒有兩個月根本走不到頭,但好在有一條勒拿河,昔日俄人就是靠著河道,征服了這片遼闊的地區,我軍未嘗不可效仿!!”

唐風的筆下,“勾勒”出了漢國在東西伯利亞地區的藍圖。

當這篇數百字的日記寫完之後,唐風意猶未儘,最後加上了一句:“伐俄事,尤未儘!!”

當日記本合上的時候,唐風看著已經走了大半,回帳篷中安眠的士兵,收拾了一下手中的東西,安排了一下半夜值班的崗次,最後鑽進了防風的軍帳。

寒風呼嘯,月落陽升,七八個小時後,天亮了!!

從軍帳走出的唐風接過警衛員遞過來的牙杯,毛巾,就著分流的河水就洗漱起來。

像他這樣的,大早上的還有不少,整個河道數百米的位置,都被占滿了。

洗漱完畢,唐風收拾了一下加絨軍裝,喊了一聲:

“通知各班開會!!”

“報告,我隊,目前還有一百二十四人。”

一個軍帳中,唐風聽著隊勤官的報數,點了點頭,隨後開口:

“按照上麵給的命令,我部的要征召當地最少五百名土兵。”

“大家覺得哪些個部落好??”

聽到唐風提起土兵,周圍的人都有些回答不上來,畢竟這段時間與當地土著,最多的交流就是用巧克力和罐頭換食鹽,鮮肉等必需品,當然,也包括“特殊服務”。

對於征召那些土人部落,卻是沒有一點頭緒,畢竟總不能剛把俄國佬打跑,就跑到人家部落裡說:“你的,被征召了,跟著帝國軍,好處大大滴!!”

看著周圍人的“無語”,唐風也隻能開口:

“告訴那些部落,現在我們已經取代了俄國人的地位,考慮到他們給俄國人上貢的習慣,我們不要他們的食物和寶貴的食鹽,我們隻要他們一部分人,數百人,死了,還發撫恤金……”

聽到這話,底下的那些班長才“不情不願”的接過這樣的活。

而唐風也是沒有辦法,畢竟整個遠征軍就一萬兩千人,就算加上從蘭芳召集的一部分輔助兵,也不可能完全控製如此巨大的東西伯利亞,再加上要和俄國人打仗,最後也隻能“麻煩”那些土人了。

其實像第十五步兵隊這樣接到命令的部隊很多,目前已經召集了三千名當地各族土人為漢軍服務。

按照遠征軍司令部的計劃,最少要有八千人,至今還差五千,所以,還需要“努力”。

而當周圍的幾個部落接到征召令後,一時掀起千層浪。

畢竟他們部落本來就人丁稀少,要不然也不會搞“渡種”那一套,現在要他們提供人力,可比提供物力,還要殘酷。

但最終還是屈服了,一是因為“威懾”,二是因為“好處”。

按照漢國擬訂的計劃,凡是派遣兵丁加入民團的,按照人頭,以及貢獻,在戰後多分土地,以及當地的“山頭”。(土人組建的軍隊本來應該要叫仆從,或者協助,但考慮到尊嚴,所以改為民團)

這對於因為“資源”打來打去的部落來說,有著致命的誘惑。

原來俄國人不管,他們就打來打去,現在漢國人來了,“規矩”也來了,而在規矩確立之前,自然要多拿好處。

如此,哪怕“不情不願”,最終還是湊齊了五百人,甚至還多了三十。

當唐風帶著這五百三十個拿著俄製老舊武器,以及本部一百二十四人乘船向下一個碉堡打去時,在楚科奇半島,一陣亂了季節的嚴寒,幾乎淹沒了整個大地。

………………………………………

寒風呼嘯,白雪掛在樹梢,地上半尺厚的積雪提醒著所有人,哪怕,現在是夏季,哪怕目前的氣溫有五度,但是這裡是楚科奇,這個星球為數不多,最寒冷的地方。

一隊大約三百名,用馴鹿拖拽大炮的隊伍正在冰封的湖麵上行走。

隊伍前,是穿著獸皮,戴著絨帽的楚科奇向導。

向導告訴他們,今天的天氣不錯,雖然有些多變,在這個時節下了大雪,但這隻是暫時的,過幾天路麵就會好走很多,他們也將迎來一年中,最暖的時候。

聽著“嘰裡呱啦”的土語,營裡的張營副看著周圍的白色,怎麼也無法把天氣良好這四個字,和這樣的場景,聯係起來。

但是看著向導高興且“不作假”的表情,又感覺可能是自己的標準和對方不一樣。

事實上,楚科奇最寒冷的時候,甚至會達到零下七十度,基本上是不能在一起戶外“撒尿”的。

現在這種雖然還是很冷,但能解衣的時節,對於楚科奇人來說,確實算是好時候了!!

對於楚科奇,遠征軍總共就派遣了兩個營,一個是像這個營一樣,深入內陸,宣揚大漢帝國的“統治”,一種就是就是攻陷當地俄國人所謂的城市阿納德爾。

張營副估摸著應該已經攻下了,畢竟沿海地區早就被北冰洋艦隊攻陷,所謂的城市,估摸著也就千八百號人,幾百杆槍罷了。

這種武力,一個營綽綽有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