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
法軍士兵,踩著炮點,向著前方奧軍設在米蘭外圍的碉堡衝去,衝鋒過程中,又被幾記冷槍擊倒,但很快又有一批人殺了過來。
周而複返,靠著人數優勢,以及炮火優勢,硬生生衝垮了這個由上千奧軍把守的碉堡群。
而在後方的指揮部內,一張張剛剛畫好的作戰路線圖,被下發到各個需要進行地麵突破的部隊,他們的作用就是“突破”,除此之外,就是為大法蘭西的“光榮名單”上,貢獻出屬於自己的名字。
至於誰會有這個榮幸,那就看要奧地利人的炮火準不準,槍快不快了!!
“迫擊炮!!”
“迫擊炮……”
法軍一個連的進攻,受到了阻礙,某個C連的連長正在呼叫迫擊炮對於增援。
迫擊炮,這個漢國在漢俄戰爭中發明的武器,最終還是靠著戰爭一炮而紅,成功走向了世界。
成為了整個世界打城市戰的必備裝備。
相比於體積龐大,很難移動的火炮,幾個人就能抬動的迫擊炮,就成了各國陸軍建軍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法軍的迫擊炮相比於漢國目前流行的八十五毫米,相對較小,大概隻有七十左右。
這種七十毫米的迫擊炮,在法軍內部還有彆稱“七零小姐”。
嗖!!
一枚七十毫米的錐形迫擊炮彈就像子彈一樣精準都命中沙袋後麵等待小型陣地,當場那幾個靠著沙袋掩護,進行反抗的奧軍就死在了場上。
等法軍踏過他們的屍體的時候,都會看到,他們的屍體已經有些破損,甚至腸子都被炸出來了。
但這些法軍士兵,沒有絲毫畏懼,直接踩了過去,踏在空地時,鞋底還能帶起一道血色的鞋印。
“進攻,進攻!!”
法軍的指揮官在後方一遍又一遍的喊著一經“口乾舌燥”的口號,就像一種習慣,因為法蘭西沒有撤退可言。
“架炮,架炮!!”
最先攻進米蘭城的一個營,第一反應就是架炮,火炮是法軍的靈魂,沒有火炮,法軍也就不是法軍了。
“吱!!”
當兩門七十五毫米的火炮被推進來的時候,對麵奧軍也已經調集了重火力,打算在法國人得到米蘭城之前,自己先毀一遍,反正一旦戰敗,米蘭就不是奧地利帝國的米蘭了。
那還有什麼好客氣的。
轟轟轟!!!
從七八個方向射過來的炮彈就像西瓜一樣在四周炸開,帶出了一片好似西瓜汁一樣的“顏色”,順帶著那兩門看起來還不錯的七十五毫米火炮,也成了永遠無法複原的零部件,散落開來,訴說著曾經在戰爭中的輝煌。
戰爭的殘酷性,在這一刻展現的淋漓儘致。
對於參戰雙方來說,是一場生死搏鬥,但對於那些米蘭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
米蘭,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地方,意大利北部僅次於都靈的經濟中心,是一座數十萬人口的大城市。
但現在所謂大清幾十萬米蘭人呢,他們在哪,哦,他們在逃難。
被迫留下來的人,也時時刻刻生活在炮火以及槍聲的恐懼中。
每當有腳步臨近,房子內還在避難的人,就會屏住呼吸,雙手環抱至胸口,等待“命運審判”。
好在參戰雙方都沒有興趣在所謂“民局”兜圈子。
戰爭最激烈就是街頭,以及一些大樓,其中作為米蘭銀行的總部大樓,這棟七層建築,簡直就成了奧軍在米蘭城最穩固的碉堡。
厚實的磚牆,密密麻麻的窗戶,複雜的內部構造,簡直就是天生為這種城市而生。
斯裡奇站在這棟大樓底下,抬頭查看樓層,最後又仔細看了看對麵那些屍體,他第一次明白了什麼是“墳墓”。
“這裡會是奧地利人的墳墓,但同樣也是我們法國人的墳墓。”
這是斯裡奇看到這棟大樓所說的第一句話,可見當時他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最後,斯裡奇看著手下的四百名士兵,隻是說了一句:
“下午三點前,拿下它!!”
回應他的是沉默,如果是其他部隊,可能長官要懷疑他的權威是不是受到了影響,甚至沒有了。
但他們是敢死隊,沉默才是習慣,或者說沉默象征著死亡。
“開炮!!”
轟轟轟!!
“這邊!!”
“向右邊!!”
借著一陣炮火的掩護,這些彎著腰的士兵,瞬間衝進了大樓,隻是在外麵被自己人炸死了幾個,其餘的毫發無損。
作為敢死隊,有時候也不是光是怕死就能夠選得上,作戰能力也是考核的一部分。
真實情況是,這支部隊雖然名為敢死隊,實際是一支正規軍,算是法軍內部的“精兵”,專門用來打這種硬仗,為了掩人耳目,用了敢死隊的名號。
所以給人一種土路子的感覺。
彆的不說,剛剛那些動作,整齊劃一的苟著頭,散開間隔衝進煙霧,就沒有多少部隊能夠做到。
砰砰!!
兩槍下來,剛剛還準備反抗的奧地利士兵,就死在了樓梯口。
槍聲,手榴彈傳遞已經爆炸的聲音,才是這棟米蘭銀行大樓的主題曲,往日取錢存錢已經不複存在,因為現在人少了,但更熱鬨了。
就當外麵的斯裡奇準備接管大樓,向後方報喜的時候,突然就聽“轟隆”一聲,大樓倒塌了。
倒塌的時候,斯裡奇正在向後方彙報“勝情”,但現在,他隻剩下了“表情”了。
奧地利人就好像瘋子一樣,在戰爭即將失敗的時候,選擇和法國人同歸於儘,這在之前幾天的戰爭中可不多見。
這意味著奧地利人的憤怒已經被法國人逼出來,既然都要死,不如同歸於儘,自己也算賺了。
(因為法軍在兩天前,有屠奧人之舉,經過故意宣傳,法蘭西已經和邪惡開始掛鉤了)
下午三點半,法軍徹底的控製了米蘭,很快,又控製了周邊城市。
拿破侖三世的計劃,初步得到“進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