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號外!!”
“佛羅倫薩十一萬奧軍向法軍投降,佛羅倫薩城易手!!”
“法國地中海正式在意大利南部撒丁島登陸,奧地利海軍,一炮未放,連夜遁逃!!”
“英國下議院通過戰爭法,要求向各殖民地征兵一百萬。”
街上,賣報人就像喝醉了一樣,嘶吼著今天的新聞。
那些買了報紙的人,也對歐洲的局勢感到關心,畢竟歐洲和漢國的經濟聯係巨大,沒有歐洲的市場,漢國很多產業,都要出現問題。
“你們說,這個法國還真能打哦,這麼快就要把那個什麼意大利,乾下嘍!!”
“滋滋!!”
“不得了,不得了!!”
老舊的茶館內,拿著報紙的老周,像往常一樣,對著老韓感歎,而一旁則是喝茶的老江。
“這有什麼了不起,前幾年咱們打黑海的時候,可比這個難多了,要我看,還是這幫什麼奧地利人不行,和那些奧斯曼人一樣。”
“這名字假了奧,這個國家肯定不行!!”
老韓將奧地利和奧斯曼聯係起來,主要還是在前幾年的黑海戰爭中,奧斯曼太拉胯導致。
奧斯曼人的拉胯,甚至在戰爭中被漢國媒體取名為“氣喘蘇丹”。
意思就是奧斯曼就是一個老邁帝國,已經走到了儘頭。
再也不複當年雄霸亞非歐的風采。
而現在的奧地利,顯然也是有這個味道的。
麵對法國人發起的戰爭,隻知道避戰,意大利甚至都在他們的出售名單中。
隻要法國人願意給一個體麵的價格,意大利算什麼,那就是個“商品”。
哈布斯堡家族老了,老的厲害,老到隻要能夠保住權利,便是成功,至於成功的代價,他們已經不在乎了。
“要我看,這幫歐洲人都瘋了,歐洲就這麼大,你打他,我能坐視不管,然後他他他,你你你,打成一片,把歐洲打爛了,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老江是個生意人,在他眼中,隻有劃算不劃算,沒有什麼對錯,“和氣生財”是他經常說的話。
“你懂什麼,人家那是國戰,一國動,其他國家都得跟著動,要怪,就怪他們歐洲人把歐洲搞的太散了,總共就這麼多,還要分這麼散,不打起來才怪!!”
老周跟著說道。
“唉,這都和老子沒有關係了,我得走了,今天還有一個生意要談!!”
老江嘴裡嘟囔了一句,隨後便點頭了一下,算是示意,直接走了出去。
留下的老韓老周,也在聊了幾句後,先後以家裡的事情離開了。
………
總參謀部的一間秘密會議室內,到處都是海陸兩軍的參謀。
而在牆壁上,則掛著一副巨大北美陸地圖。
這副地圖可以說是整個世界最精準的,精準到什麼程度,精準到哪怕附近有條山泉,都一清二楚。
甚至包括這個地方,森林覆蓋的麵積,其餘部分的覆蓋比例,詳細的不能再詳細。
而在真正參戰後,各個部隊,還會拿到當地的“風土人情”資料。
其實就是當地的人口,以及產出數據,可以說,整個美國地方的消息,已經全部被漢國掌握。
這些都是十幾年的滲透,才能達到的效果,但凡少了,都不可能有這麼細致完全。
除此之外,就是美軍的兵力分布。
整個美軍的兵力分布,呈現階梯形態,基本上分為三級階梯。
第一級,也就是中部與漢軍對峙的那一級,這一級實力最強,兵力最為雄厚,大約有個五十萬多人,分為三十個師,算是美軍中的中流砥柱。
(最近幾年美軍擴軍速度同樣驚人)
第二級,其實也就是各地的防守線,這部分士兵,大概有四十五萬左右,平時分散在各地,充當地方守衛力量,戰爭打響後,就會立馬就地整編成野戰軍,與漢軍作戰。
除此之外,也就是第三級,這一級人數最少,大概也就二十萬左右,主要分布在紐約,佛羅裡達等東部沿海城市與各州。
其根本原因,還是依賴於海軍的保護。
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此時的美國,隻有大西洋,沒有前世的太平洋。
所以也就導致了美海軍的實力,多數都集中在大西洋艦隊和本土艦隊兩支艦隊上。
其中大西洋艦隊主要負責大西洋方向的戰爭,應對可能發生的漢英衝突,其假想敵,就是英國大西洋艦隊和漢國大西洋艦隊。
從誕生開始,就是以一種“對抗”而誕生的。
而相比於大西洋艦隊,本土艦隊其實又分為本土和加勒比兩支艦隊,其中加勒比艦隊的母港就在佛羅裡達。
而本土艦隊則是在紐約。
因為都是美洲的艦隊,所以在美海軍內部統計的時候,都是合起來的,不單獨計算。
本土艦隊的要求很簡單,那就是“防守”。
隻要守住,等到大西洋艦隊的支援,基本上局麵就控製住了。
而這一切的主要原因就是尼加拉瓜運河還沒有開通,漢國的太平洋艦隊,很難過來。
而這也給了美國人一個錯覺,那就是他們可以通過地理優勢,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消滅漢國的大西洋艦隊,徹底主宰大西洋,繼而通過打擊漢國大西洋沿海城市,左右陸地戰場,為全麵勝利鋪路。
而漢國的大西洋艦隊,其實從一開始,就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創建的。
雖然漢國比美國有了更大的海洋優勢,但在大西洋那邊,卻是赤裸裸的劣勢。
在麵對美國人全體海軍的擠壓時,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主動進攻,占據主動。
所以當初當年的大西洋艦隊司令都說:
“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戰鬥,不死不休的戰鬥,直到我們活下來!!”
也是因為如此,大西洋艦隊的主力艦雖然不如太平洋艦隊,但總體質量卻是最好的。
基本上都處於一種“領先”的狀態。
比如說周級戰列艦的二級艦周武王號,薑子牙號,都在大西洋艦隊,一共有四艘,要知道到目前為止,一共也才造了六艘,太平洋方向也隻分得了兩艘,由此可見,其中的重要性。
整個大西洋艦隊,基本上就是以“質量”彌補數量上的差距。
…………
“我不認為從壽春進攻,是一件好事,事實上,整個壽春都是以防禦為主,主動進攻,根本就是與原來的作戰模式大相徑庭。”
“而且根據當初的設定,中部主定,兩翼主動。”
“從中部開打,我們將麵對美軍最強大的軍隊,無異是在把好好的戰機浪費!!”
沒有戴帽子的董子秦,直接就否決了剛剛有人提出的中間論。
所謂的中間論,其實就是集中優勢兵力,一舉鑿開中部。
一旦鑿開,麵對的就是一馬平川的中西部大平原,到那個時候,漢軍信馬由韁的日子,也就來了,這場戰爭也就有底了。
但董子秦顯然不認為對方的舉動有什麼高明,他隻看到了愚蠢。
中部是美軍的橋頭堡,是真正的大本營,是支援兩方的關鍵力量,在這裡和美軍打,哪怕擁有火力以及武器優勢,也不可能在中部的碉堡群麵前,占到便宜。
麵對這樣一個情況,漢軍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兩翼打開,迂回包抄,繞到那些碉堡群的後方去。
到那個時候,什麼碉堡群,什麼大軍,都沒有用了。
“我也不認同從中部出擊,我軍根本無法承擔時間的消耗,時間消耗的越多,美利堅的戰爭機器,啟動的更快。”
李子豪同樣不認同從中部出擊,隻不過他的看法和董子秦完全不一樣,他的看法其實就是站在工業的角度。
畢竟像美國這樣的工業大國,一旦進入戰時狀態,其實是非常可怕的。
看看漢國自己就知道,短短兩年時間,已經生產了差不多二百萬人武器和炮彈。
比目前陸軍總編的一百多萬,還要多將近一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