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美國內爭(2 / 2)

“啪”,美第七師師長威姆斯直接折斷了自己的煙鬥,表情憤怒的罵道:

“該死,那些采購部的人都是什麼腦子,漢國人的機槍已經出現那麼長時間了,他們竟然還沒有仿製出來!!”

“我看,他們就是要用美利堅孩子的血,去消耗漢國人的彈藥!!”

威姆斯對於依舊沒有“機槍”,感到十分失望,在他看來,機槍並不是什麼高級武器,最起碼科技含量絕對沒有戰列艦高。

一個能夠造出世界一流戰列艦的國家,竟然造不出機槍這種小玩意,這在威姆斯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甚至他都懷疑是否出現了“貪瀆”。

其實威姆斯非常不理解武器的研製,按照一件武器的研製過程,大概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實驗,也就是積累研究數據,算是開山。

第二部分,其實就是已經有了差不多的成品,但還需要大量的實驗,並且修改其中的毛病。

第三部分,則是定型,最後就是生產。

而生產大量過程,也不是那麼簡單,首先第一條,生產線,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更何況還是大規模生產的生產線,其中的光是模具這一個類型,就要耗費不少時間,更何況是其他那些更費時間的培訓工人,招募工程師,乃至參與管理。

這其中哪一樣,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這也是為什麼,直到現在,美軍依舊沒有像樣的機槍,除了機槍本身仿製的難度,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產”。

而威姆斯作為一個職業軍人,不明白這其中的彎彎繞。

但這不妨礙威姆斯一遍遍大罵那些該死的“文官”,那些上台前說的天花亂墜,上台後狗屁不是的家夥。

其實不止是威姆斯,整個美軍,現在對於機槍的渴望,都達到了極點,哪怕是再愚蠢,再保守的軍官,都知道機槍的威力。

甚至出現了繳獲漢軍機槍當成寶,舍不得用的案例。

一挺小小的機槍,成為了雙方之間巨大的“鴻溝”,將實力劃分出了新的台階。

…………

戰場上,“噠噠聲”和“轟鳴聲”不斷的進行中和,其中又伴隨著血腥和生命,譜寫出了一出大型的“舞台劇”。

隻不過這個舞台劇,是用人命演出來的。

戰場上,基本呈現這樣的場景,漢軍主攻,美軍主守,但在某些重要的地方,卻又反了過來。

基本上,在蒙大拿的戰場上,漢軍依舊處於主導地位,其中最主要原因,一個是武器的差距,還有就是戰略。

如果說機槍的誕生,是讓子彈變的和炮彈一樣具有威力,那麼漢國陸軍編纂了機槍進攻指南,就是真正的將機槍在進攻中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按照漢軍的標準,一挺機槍在進攻的時候,將配備至少十二到十六名步兵,用於掩護和增加行動能力。

在進攻時,往往會出現七八名士兵,圍繞著一台機槍進攻的事情發生,本質上還是要儘最大的可能,把機槍的火力優勢挖掘,並保護下來。

考慮到機槍麵對迫擊炮的脆弱性,所以在進攻到了時候,會有一個四人左右的觀察小組,時刻觀察對麵的動向,一旦發現異動,要麼轉移,要麼呼叫炮手和神槍手狙擊。

總的來說,漢軍目前的進攻,基本上就是圍繞機槍來展開,無論是運動戰,還是更能夠體現機槍價值的塹壕戰。

都是漢軍對機槍的挖掘與實踐。

而漢軍的戰略,也比目前處於守勢的美軍,更加靈活。

開戰之初,李子豪的上書中就用“靈活”與“僵化”來形容漢軍與美軍。

更是用“戰爭主導權在漢不在美”來形容此前的局勢。

當初因為這句話,李子豪不知道解釋了多少遍來論證。

現在看來,真正的論證不在朝堂,而在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漢軍基本主導了整個戰爭的走向,漢軍攻南,美國南北就要分化。

漢軍攻左,美軍就得麵對保北還是保南的問題。

漢軍動,則美動,漢不動,美無計,是整個戰爭的常態。

而這也是最近一段時間漢軍越大越順暢的原因,而相反的是,美軍打的是越來越困難。

就像美軍最高司令霍夫曼.卡彭在給林肯的信中寫道:

“漢軍的實力,其實和我們相差不算太大,但他們的戰爭理念,卻是領先我們最少十年,他們有什麼,機槍,那玩意很好,但不能完全主導戰爭,真正主導戰爭的是,我們目前被動的防守,漢軍想打,我們就守,漢軍不打,我們也不打,在這樣下去,不打,也就是輸了!!”

在蒙大拿戰場上,就是如此,漢軍的穿插,不算太強,但永遠卡在美軍最薄弱的地方,防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堅如磐石”,讓美軍磕掉了一地牙。

戰爭,從始至終,一直就是圍繞著漢軍的指揮棒走,從未有一絲一毫的改變。

…………

“美第七師已經被我軍分割包圍。”

“美第十二師,因為損失慘重,已經退出戰爭。”

“目前和我軍對峙的有十一,第三,第六,第二十到二十五八個師,一共超過十二萬人。”

“其餘幾十萬美軍,基本上也已經被卡在了中線,不能動彈。”

指揮所內,抱著情報文件的參謀,正在向所有的高級軍官,彙報有關目前戰場上的情報。

其中主要彙報的就是目前領先的“西北側”。

至於美軍大部隊彙聚的東南,目前還處於僵持狀態,也就是李子豪所說的“大眼瞪小眼”。

“我軍目前消滅這支美軍,基本上沒有任何困難,但消滅了這支十幾萬的美軍,最後的代價一定是後續戰爭中,美軍的保守。”

“我敢肯定,到時候他們一定會死守,變成一隻縮頭烏龜。”

元慶的嘴角不經意的露出“譏諷”,他太了解這幫美國人口的尿性了,勝時驕縱,敗時氣餒,算是他們的“日常操作”。

但他們也不是沒有優點,那就是從善如流,一但真的遇到困難,很容易陷入一種“保守”,或者說是“死守”。

這也是為什麼元慶說要避免全殲西北側美軍的原因,就是怕一下子把這幫美軍打疼了,下次他們不玩了。

“我看,一隻羊是趕,兩隻羊也是牽。”

“既然十二萬人怕他們跑,那麼我們這次就不讓他們跑了。”

李子豪緊跟著說道,讓場的那些深諳兵法的高級參謀和軍官,眼前一亮。

“李將軍的意思是,以這十二萬人為籌碼??”

元慶跟著追問。

李子豪什麼也沒有說,但又什麼都說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