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戰後影響和世界局勢(1 / 2)

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劍行 10768 字 7個月前

(西京日報:五十萬美軍投降,我軍經過兩個月的苦戰,終於有了結果。)

(漢州時報:李子豪將軍接受采訪表示,戰爭會在我們意料之中結束。)

(朝報:陛下下令,給所有參戰將士發放勇士勳章,並發雙倍獎金!!)

(金山日報:我軍距離完全勝利隻差一步之遙,美洲的明天,是屬於大漢的。)

報紙上,到處都充斥著有關蒙大拿戰爭勝利,以及殲滅十萬美軍,俘虜四十萬,共消滅五十萬的“玄幻故事”。

當然在這些故事中,有關“特種彈”的消息被掩蓋,甚至隻是用模糊的“炮戰”來形容戰爭最後的場景。

雖然明眼人一眼就能夠看出其中的漏洞,但對於那些普通人來說,大漢勝利了,打敗了五十萬美軍,那就是好事,還是天大的好事。

最起碼他們不用再擔心所謂的“美寇入京”的驚悚新聞了。

對於漢國來說,蒙大拿戰爭的勝利,就好似打開了勝利之門一樣,國內和軍中,充滿了自信。

而對於美軍,對美利堅來說,這簡直就是“噩夢”。

戰爭打到現在,美利堅已經損失了超過八十萬的陸軍,哪怕那些日一遍遍叫囂所謂的“三百萬”大軍,甚至是所謂的“二百萬後備兵源”,但依舊無法掩蓋的是,蒙大拿戰場的巨大失敗,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其國內的局勢。

林肯所謂的“國土防禦”,現在基本已經成為了笑話,本來因為戰爭而擁有巨大聲望的林肯,此時也已經因為戰爭的失利,而導致支持率大幅度下降。

而在美利堅內部,蒙大拿的慘敗,也讓一些原本被掩蓋的矛盾,有了集體爆發可能。

如果不是因為林肯因為戰時總統的身份,掌握著數百萬美軍,以及北方工業對南方的壓製,以及戰時,南方對北方的需求,現在可能就會出現兩個美利堅。

但任何矛盾都有一個本質,壓製的時間越長,壓製的威力越大,未來爆發的時候就越凶猛。

在這場戰爭中,看起來北方損失最大,已經損失了百分之七十的軍隊,南方損失最少,到現在無非就是丟了一個半的農業州。

但要知道北方和南方是有本質的區彆的,那就是工業。

戰爭對於南方這種農業地區來說,簡直就是虧本行為,甚至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割肉”。

因為南方自身的工業,是很難支撐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消耗的,而如果想支撐下去,就得向北方購買武器,雖然美軍武器,都是統一采購。

但因為戰爭,早就分為南北兩派。

兩派人就像是“不見麵的戰友”,你可以看到他們互相援助,但唯獨看不見他們聯合。

因為聯合的本質,就是南方對北方的屈服。

在這場戰爭中,南方這種農業區,絕對是虧本的,但是對於北方這樣的工業區,絕對是賺的。

用某個南方州長所陰陽的話講就是“南方的一切,正在通過合法的方式流向北方,而這個合法的方式就是戰爭!!”

在工業時代,戰爭是不一定虧錢的,這和農業時代是有本質上的區彆。

彆的不說,在農業時代,任何一次大型戰爭,其實都是對“庫存”的消耗,對兵丁的征掉,其實本質就是對國家“勞力”的消耗。

在農業時代,戰爭主要是集中在那些所謂的“富庶”之地,因為那裡有糧食。

而在工業時代,戰爭往往會呈現兩種情況,一種就是既有人又有工業,就像美國這樣,動員幾百萬大軍,五大湖和東部的工業區,依舊人滿為患,沒日沒夜生產著前線所需的一切。

哪怕是所謂的國債,也不過是一場左手到右手的遊戲。

戰爭反而成為了工業的推進器,經濟的助推閥。

工業時代的戰爭,就是如此“可怕”,它不一定傷人,但也不一定傷己。

而第二種情況就是工業有了,但人不足,這是早期漢國的毛病,一人恨不得變倆人。

戰爭打的是人,工業用的也是人,沒有人,寸步難行!!

如果說農業時代,還能出現什麼幾十萬人口的遊牧民族擊敗什麼上千萬,甚至數千萬人口的農業國家。

但在工業時代,這樣的情況基本不可能,因為那些人口小國,根本不可能湊足工業所需要的人口,以及在免了戰爭的情況下,還能派出來打仗的人口。

工業時代,人口的重要性,正在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

這也是最近幾年,拿破侖三世下令停止向海外移民的原因,就是為了在必要的時候,有足夠的人力來應對目前如此殘酷的歐洲。

人,不重要,但又很重要!!

………………………………………

唐寧街內,羅素嘴裡吐出煙霧,手裡的古巴雪茄不斷跳動。

“基德,你說,漢國佬現在是不是很得意??”

“當然,他們剛剛贏得了一場關鍵的戰爭,是個人都會得意!!”

羅素嘴裡自說自話。

“你說,我們在歐洲,什麼時候,能夠取得這樣的勝利??”

羅素這句話,既是問基德,也是問他自己。

目前歐洲的局勢,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混蛋”。

拿破侖三世“非法”兼任意大利國王,並且在埃及蠢蠢欲動,意圖將英軍趕下海,獨霸整個蘇伊士運河。

俄國熊在最近的戰爭中,擊敗了在克裡米亞的二十萬奧斯曼大軍,重新奪回在黑海的主動權。

一洗當年的恥辱!!

普魯士人也在邊境地區寵寵欲動,隨時準備在奧地利自顧不暇的時候,一口吞掉周遭的德意誌邦國,成為新的帝國。

巴爾乾地區,現在基本就是三天一小戰,十天一大戰,奧斯曼人已經無力控製該地區,甚至其國內某些人,還起了將巴爾乾那片屬於奧斯曼的地區賣掉換取戰爭資金的想法。

至於那些所謂的中立國,其實也一點不中立,根據英國的情報,西班牙倒向法蘭西地位可能性很大,看起來拿破侖三世的“大歐洲”計劃,很可能真的要來了。

(所謂大歐洲,是拿破侖三世的早期理念,本意就是修建一條從巴黎到西伯利亞的超級鐵路,中間打通所有歐洲國家,將歐洲市場,徹底整合)

歐洲目前的局勢,已經讓英國人,越來越力不從心了。

下議院內,戰爭的“叫囂”,已經達到了頂點。

羅素雖然一遍遍的安撫那些戰爭派,但他也知道,大英帝國這艘巨艦加入戰場,已經是板上釘釘了,區彆隻是,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參加,以及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基德,你說我們有沒有可能讓俄國佬和那些該死的法國佬打起來??”

“如果他們打起來,那麼大英帝國就輕鬆多了!!”

羅素的話就像“夢話”一樣,讓基德有些無語,但又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目前最大的辦法。

“首相先生,根據我們的情報,俄國和法蘭西可能存在某種協議,甚至可能就是盟友關係。”

“想要他們翻臉,除非利益大到雙方不得不打起來。”

“但,我們有嗎,就算有,大英帝國舍得給嗎??”

基德的話,雖然“冰冷”,但這就是目前的現實。

英國人拚命想要維護的秩序,正在崩塌。

大英帝國的輝煌,可能就像某些人私下說的,決定在這場戰爭中,勝了,大英帝國將再延續一百年的輝煌,脫手了,歐洲就徹底失去了,哪怕英國還有比歐洲麵積更大的海外殖民地。

但就像商品一樣,你不能因為那個商品更重,就認為它是一件好產品,沒準它就是一個“殘次品”。

羅素沉默了很久,最終還是吐出一句:“既然戰爭已經不可避免,那麼你認為,先從俄國下手,還是法蘭西??”

基德瞧了羅素一眼,心裡已經有了答案,隨後回答:

“俄國,隻能是俄國!!”

“哦,為什麼不是法蘭西,你難道不認為他們太近了嗎??”

羅素的語氣中,帶有一絲“被理解的詫異”。

“因為法蘭西強的有些過分了!!”

基德笑著回答,但從這笑容中,又何嘗不是大英帝國此刻的“無奈”嗎??

羅素表情複雜,半天沒有說出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