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信息和芝加哥(1 / 2)

“噠噠噠”聲不斷響起,河麵上,到處都是漂浮的屍體,甚至有些屍體都泡大了,上麵的屍斑,就像是虛弱版的斑點狗,在黑夜夜晚的映照下,給人一種“喪屍電影真實降臨”的感覺。

而在河道對麵的一處隱蔽的哨所內,十幾名漢軍士兵,正提著燈,背著槍,四處的巡邏。

而在斜對麵的一處被岩石包裹起來的峽穀內,同樣有一個哨所,這個哨所,甚至就連巡邏人數,哨所規模,都和此處哨所幾乎一模一樣,甚至可以說,雙方所處的方位,就像原本的兩個哨所,被人為的分成兩半。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按照漢軍在密西西比河前線的規定,任何一支前線團以上部隊,都應該設定兩個指揮部,雙方用電報交流。

之所以如此,還是前一個禮拜出現的小股美軍滲透,殲滅了漢軍一個師級指揮部,且損失大量有價值情報的事情。

而這次指揮部事件,也導致該師,幾乎全軍覆沒,要不是有一個營突圍,沒準真的要出現漢軍軍史中,第一次成建製,且是師級規模部隊被殲滅的先河,真的出現這樣的事情,陸軍內部的大地震也就來了。

好在最後這場即將爆發的整頓,終究是還沒有到來,要不然也就不是所謂的“調整指揮所”了,而是真正調整人了。

而對於漢國陸軍來說,這場戰爭除了讓他們更警惕之外,也重新拿起了“特種戰”這麼一個在開戰之初,但最終還是被“雪藏”的戰術。

其實關於特種戰這種類似“刺客”的戰術,漢軍一直都是有研究和預案的,甚至還專門成立了一支代號“荊軻”的特戰隊,而且還包括了特製的武器,以及重新編纂的戰術。

但是這些終究成為了“備胎”,畢竟從一開始,漢美雙方,就是百萬人規模的戰爭,在這種戰爭中,所謂的百人,幾十人的特戰隊,沒有一點用處,整個荊軻特戰隊,在開戰之初的一段時間,隻有一個所謂突襲美第十九團指揮部成功的案例,就是這麼一個所謂的榮耀,也已經是整個荊軻特戰隊,唯一能夠拿的出手的。

而隨著戰爭進入中後期,漢軍勝利的越來越頻繁,在這場戰爭中,所謂的特戰隊也就成了一個看起來表麵光鮮的“玩具”。

本來按照戰爭形勢的進展,所謂的特戰隊,已經注定在戰後被邊緣化,甚至直接劃出陸軍,進行所謂的“獨立”。

但是發生在一個禮拜前的那次偶然的“事故”,卻成了漢軍重新啟用特戰隊的導火索,甚至在漢國陸軍內部的計劃中,已經把重新建立與漢國實力相配套的特戰部隊,納入到了計劃當中。

要知道,在漢國做什麼事都離不開計劃,如果一支部隊,乃至一件武器,沒有被納入計劃,基本也就宣告它的完蛋,哪怕最後弄出來了,在沒有取得成績前,大概率都是要邊緣化的。

而被列入計劃中的特戰隊,從那次之後,就進入到了嚴格的重組之中。

按照陸軍部的要求,整個荊軻特戰隊,將被分為三個獨立的特種大隊,編製為五百人,總計一千五百人,其中編號從零五到零七,分彆代號荊軻,閃電,以及最新編製出來的雪山。

而除了重組特戰部隊以外,乾的最多,也是影響最深遠的,就是重新修改有關的漢國陸軍的安全條例,其中雙指揮部就是其中最大膽的嘗試。

按照雙指揮部的指揮準則,在沒有出現的問題的時候,整個指揮係統,都要屈從於主官的意見,而一旦主官所在的指揮部出現問題,那麼就是副指揮所的任務了。

這種雙保險的做法,其實本質上規避了一個指揮部一旦出現後,群龍無首,甚至越級彙報的危害。

除了這種,還有對內部安保條例安排,最早漢軍,是有什麼對口號,巡邏之類的安全行為。

但這些都是表麵,或者說在如今這個越來越依賴電報,電磁波的通訊技術。

按照漢軍的標準,目前每個隊級作戰部隊,都要配備一台小號的“蜜蜂”電台,這種電台易於攜帶,比美軍的小號電台,更加先進,傳輸效率,更加充足。

而在如今漢軍的指揮係統內,每個團,都設有專門的電報小組,或者說是電報隊,而師以級甚至有電報營。

雖然這個營,隻是名字上的區彆,編製上的一點也沒有變化,但是從具體軍事級彆上,甚至要比一般的步兵營,還要高半級,基本到達了“副團”。

如果說早期,美軍沒有無線電報的時候,漢軍的信息傳遞,幾乎就是公開化,基本就是有什麼發什麼,沒有任何密碼處理。

但在美軍手上有無線電報機後,漢軍對於電報的用途,以及密碼的加密,再次上了一個台階。

按照最新的計劃,整個無線電傳輸,將由三級密碼組成。

其中第一級,就是最基層部隊的相互傳遞消息,這部分的需求,也是整個戰爭中,最大的,最零碎的。

所有信息加起來一篩選,都是一些簡單的“增員”“兵力”“炮彈”“補給”等大眾的軍事信息,且這些信息基本保持每十分鐘一換代,甚至五分鐘就大變樣的信息傳遞。

這樣一個複雜且沒有多少價值的信息,在漢軍的標準中,又被稱為“垃圾信息”,甚至因為太過繁多,漢軍不得不有選擇性的接受外來的電磁波信號,以分辨出哪些才是有價值的。

而對於那些美國人來說,這種“低價值信息”,同樣沒有獲取的必要,甚至可以說是雞肋,基本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程度。

既希望它有價值,但又害怕它全是廢話,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監聽資源。

而第二種信息,其實就是各種雙方之間的“雜音”,這部分雜音其實也是最具有實戰價值的,因為大部分戰爭,其實都是發生在團營這個級彆,這一級彆,剛剛好就是雙方都可以調整,但又沒有那麼多掣肘的程度。

而第三種級彆的信息,那就是真正的“信息寶石”,其中的複雜程度,幾乎超過了前兩個情報的幾倍。

如果說第二級的電報通訊密碼本,是以每七天更換一次,那麼第三級的密碼本,就是四十八小時一換,甚至為了讓對方偵聽不出來,還使用了大量的亂碼,而真正的信息,往往就在這部分亂碼夾層之中。

這種近乎變態的電波,基本上將漢軍最高層的秘密,鎖死在了“電報機”內,甚至用漢軍新任情報參謀闞右嘉的話說就是:

“就算我們把一份完整的密碼本,送到美國佬的手裡,他們也不可能發現我們的密碼,因為有時候就連我們自己,也看不懂自己的電文!!”

雖然是自嘲,但也可以看出目前漢國軍隊,對於信息的保密。

就像劉宇視察密西西比河戰場時,丁尉所介紹的那樣:

“所謂君不密,而失其臣,國家大事尚且如此,所謂電報,也應當如此!!”

而劉宇同樣在給劉鵬的奏報中用“電報,國家柱石,軍中風耳”的話來形容電報對於漢軍的重要性。

也是在真的要一個情況下,整個漢國對於電報局的投資,以及學習電磁學的補貼。

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信息”,在如今交流越來越頻繁的世界中,作為交流載體的信息,就按大家相互了解,最好的方法。

這是目前歐洲媒體越來越頻繁的報道漢國,乃至美洲展具的主要原因,不是他們有多麼在乎美洲,單純就是因為信息傳遞的方式變了。

如果放在原來,一場幽州之戰,可能要在一個月後,才能在歐洲普及起來。

但現在則不同了,信息傳遞的進步,使得整個歐洲,都能在第一時間,得到美洲戰爭的具體情況,甚至他們獲得的消息,比漢美雙方自己的信息還要精準。

這就是信息的魅力,他將去全人類的距離,好似一下子都縮短了,甚至給人一種,美洲就在身邊,歐洲就在隔壁的感覺。

也是因為這樣,信息的安全性,才是如此的受到重視。

甚至漢國內部,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叫“信息部”的機構。

這個機構,一聽名字就知道是乾什麼的,但其實他真正的權利,基本是包括包括電報局,對境內電報波動,做出監督等。

雖然這種行為被某些熱愛自由的人戲謔為“竊聽”,但確確實實將漢國當前混亂的信息,做出了最好的“整合”,甚至在那些規定出台後,不僅沒有受到阻止,反而受到了歡迎,畢竟無論怎麼說,信息都規範,無論是對於行業內的從業者還是什麼所謂的“安全”,都屬於這個真實世界的一部分。

就像現任信息部長艾清庭所說的那樣:

“如果說軍隊對信息的重視是一種來自戰爭的壓迫,以及對信息的保密要求,那麼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信息就是他們的一生,毫不懷疑的說,他們就是信息的一部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