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地區,古巴島哈瓦那港口內,停泊著幾艘懸掛大漢海軍龍旗的軍艦,其中一艘還是萬噸級彆的秦級戰列艦秦莊襄王號。
該艦在整個哈瓦那港口,簡直就是像是一座懸浮在海麵上的灰色冰山,加上周圍的幾艘冰冷的巡洋艦,給人一種“海怪襲城”的感覺。
【漢國海軍塗裝為灰色,這種顏色相比於早期的藍色,適應力更好,也更加適合戰鬥。】
看著碼頭上的那些戰戰兢兢工作的古巴人,作為新任古巴總督的甘長勝,搖了搖頭,轉過頭對身邊的助手,剛剛從西京財務處調來的王恩名說:“恩名是理財的行家,可知此地該如何讓治理??”
望著這位“由將轉官”的新任總督,王恩名跟著回答:“總督大人,古巴乃是加勒比少有富饒之地,想要收錢,還是很簡單的,隻不過——”
“隻不過什麼??”
甘長勝立馬追問,整個人一副虛心求教的模樣,看起來就像一個好學的好學生。
這倒不是甘長勝裝,而是他這次之所以被任命為古巴總督,純屬誤打誤撞。
漢美之間的割地條約中,雖然沒有涉及古巴和波多黎各,畢竟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古巴和波多黎各隻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兩塊殖民地,在官方正式公文中,是不會出現的,
但這不代表漢國就會一直允許美利堅控製整個加勒比海,彆的不說,光是加勒比對於漢國目前控製的佛羅裡達半島,就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更不用說加勒比海本身的位置。
所以在第二天,雙方又簽署了一份購地條約,用於購買古巴和波多黎各這兩個加勒比海殖民地。
其中古巴最貴,被估值為八億美元,也就是目前兩億華元的水平,剩下的波多黎各隻是被估值為五千萬華元,換算成美元,也隻有兩億,隻有古巴的四分之一。
而美利堅合眾國之所以願意出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目前的財政壓力,雖然漢國允許賠款可以從明年開始,以保證今年可以穩定運轉下去,不至於發生動亂。
但這並不代表美國沒有今年沒有任何壓力,彆的不說,就是目前所需要支付的撫恤金,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要不是目前美元貶值,以及當初設定的撫恤金標準是以戰前美元的彙率,那麼現在就不是所謂的出賣加勒比,而是出賣“白宮”了。
而獲得加勒比殖民地的漢國,也是非常重視,畢竟這兩處殖民地,從經濟價值來看,還是非常值錢的,其中光是古巴這一個地方,就足以在五年之內收回本,當然,這個收回本是各項產業的具體經濟數據,而不是單純的稅後。
之所以是這樣,還是因為戰前,美國為了籌措更多的戰爭資金,幾乎將古巴搜刮了個遍,甚至在戰爭過程中,對於當地人的壓榨,幾乎到了讓人發指的地步。
所謂的“吸煙稅”,就是那些白宮官僚的傑作,其實就是變相的增加了一筆重稅。
如果說吸煙稅還可以打著保護身體的理由,那麼後來的什麼道路稅,伐木稅,窗戶稅,人頭稅,就是真正的層層盤剝了。
哪怕是當地的美利堅自己人企業,他們的稅收也基本比本土的要高很多,問來問去,人家就一句話:“這裡是殖民地,不是本土!!”
也因為如此的一種極端的“榨乾”行為,當地人對於美國佬的離開,實際是非常歡迎的,甚至在交接的那一天,當地人還在街頭跳著熱情的桑巴,甚至看到漢國人,漢國士兵,還會主動邀請。
但古巴人的浪漫,也很難解決現實問題,更何況漢國來這裡,其實和美利堅人一樣,都是來撈錢,隻不過撈錢的方式更加溫和罷了,
而在碼頭上,隨著王恩名說了一大堆有關古巴產業發展的信息,以及所謂的收稅計劃,甘長勝聽到最後,越聽越糊塗,最後開口詢問:
“恩名,你剛剛說的保住煙稅,是不是美國佬走之前的那個,這個稅率,我看不行,美國佬在當地橫征暴斂,我聽說當地人都希望我們實行仁政,這個時候,要是還延續當初美國佬的稅率,豈不是容易失去民心??”
甘長勝對於如何征稅,沒有一點頭腦,但是他對於如何不犯錯,卻有一套自己的理解。
作為一個武官,如何穩定局勢,本來就屬於戰後的一部分,用到此時“淩亂”的古巴,其實是一樣的,而這也是內閣選定他為首任總督的主要原因,就是希望他像當初同樣靠著軍功上來的,第一任鮮卑總督一樣,做一個軍人中的表率。
“總督大人,我所說的煙稅既和美利堅的一樣,又不一樣。”
“何為一樣,又何為不一樣??”
甘長勝緊跟著追問。
“一樣的就是,咱們完全可以繼續美國佬的稅收方式!!”
“不一樣的則是,咱們可以慢慢往下減!!”
王恩名的臉上露出了“奸滑”的表情,而在他對麵的甘長勝則是不斷的琢磨那句“往下減”。
想著想著,突然眼前一亮,隨後開口:
“你的意思是,用原來美國佬定的價,嚇唬那幫古巴人,然後慢慢下調,一步步的試探他們的心理底線,以及他們能夠承受的標準,最後再降一點,以表示我們的大方??”
甘長勝說完之後,再看眼前這個剛剛滿三十歲,在官場還是個“半大小子”的王恩名,已經沒有了當初那種隻把對方當做,來鍍金的公子哥,而是真真正正的將對方放在平等的位置。
畢竟軍隊裡最崇拜力量,無論是武力還是智力,都是力量!!
“正是如此,我們畢竟剛來,若是一味的順從當地人所要求的那些,固然可以瞬間獲得民心,但日後再想提上去,可就難了……”
“這裡畢竟咱大漢花大價錢買來的,如果不儘快收回成本,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王恩名講著有關剛剛計劃中的好處和壞處,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對付當地人,除了“恩威並施”,最重要的就是要會“騙”。
碼頭上,甘長勝不斷的和王恩名討論接下來的欺騙計劃,而碼頭上那些乾活的古巴人,則是在新來的漢國監工的注視下,乾著他們一直都在乾的工作。
………………………………………
波多黎各首府,聖胡安市。
“哢嚓”,踩在沙灘上,鄧照龍看著空曠海灘,從兜裡掏出一張照片,灰白色的照片上,和現在的地方很像,隻不過多了很多人,其中有不少都是穿著單薄露肉的遊人。
在一個相對開放的拉丁地區,出現這樣的場景,並不少見,畢竟漢國本土目前雖然依然相對保守,但願意去海邊的人,也在逐年增加,這從泳衣的銷量就可以看出。
(漢國社會看起來比一般東方國家開放,但又比同時期的西方要更加保守,甚至出現了所謂的測量員的出現,也就是對沙灘上的人,進行測量,看看他們的衣服有沒有超出規定的尺碼線,其中尤以女性居多)
而在此時的鄧照龍眼中,這些他都不在乎,他隻在乎一點,那就是如何將人口找回來。
是的,因為美洲戰爭時期的加勒比海戰,本就沒有多少人的波多黎各,直接進入到了人口流失階段。
甚至最瘋狂的時候,一個月就跑了五萬人,這還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當地還爆發了一場“衝突”,衝突的理由看起來也很荒誕,隻是一次簡單的交通事件,因為這次交通事故,一共死了四千多人,其中多數是當地人,剩下的則是軍警。
(美國商人的馬車失控,撞死了當地七八名當地人,後來因為美國人自己偏袒,導致這場簡簡單單的交通事件,成為了當地人爆發和美國統治者衝突的關鍵因素。)
這個“衝突”,看起來沒有多大的事情,但因為涉及矛盾和錢,甚至是尊嚴,所以看起來更加的“荒唐”。
但是在荒唐的背後,則是更加瘋狂的移民潮,以及所謂電報對美國海軍的不信任。
而這個帶來的代價就是原來的三十五萬人口,一下子就降到了十二萬人,這對於需要人口恢複秩序和正常產業發展,經濟發展的漢國來說,簡直就是就是一件頭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