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戰後漢國的人口計劃調整。
在這份“二零二四年度移民數”中,對於未來的移民分配做了以下規劃。
其中對於那些大城市,將解除一部分人口規模限製,在這個發展條件下,漢國未來的核心城市會越來越大,越來越“發達”。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本漢國大城市,是有一條隱形的規矩的,那就是當人口上升到一定的階段後的一種自然反應。
如果說原是來對大城市的一種打壓,保護小城市的發展。
那麼發展到如今這個程度,實際上對於小城市的發展,也沒有以前那麼看重了。
畢竟按照經濟學規律,越集中,經濟效率和貨幣流通成本,乃至商品流通成本就越低,反之則需要付出額外的成本。
而這部分成本,則要算到沿途的道路,乃是各項中間成本上,這對於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漢國來說,已經算是一個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掣肘”。
而這也是最近新移民計劃中所提到的:“擴展大地區,充實小地方!!”
意思就是要將目前大地區,尤其是大城市的人口限製打破,將它提高到一個國際標準水平。
(目前絕大部分工業國,對於城市人口的限製,其實都沒有那麼多,反而農業國,對於人口的掌控,才是真正的喪心病狂,巴不得大部分人一輩子待在土裡,為上麵都貴族產出……)
打破人口限製,除了增加當地的人口之外,還是為了給那些本地工業人口開始出現缺失的大城市,帶來足夠多,能夠在當地立足的新生人口。
而且這幫人也比其他來漢國大城市的人更加穩定,畢竟在漢國的移民標準中,分地到現在還在繼續著,尤其是在戰爭結束後,獲得了大量領土的情況下,分配的土地甚至還每人增多了一百畝。
但這些福利越好,很多大城市的缺人狀況就越不好解決。
尤其是那些剛來的移民,擁有自己的土地,簡直就是除去娶媳婦以外最大的夢想。
在這樣一個情況下,缺少的工業人口的大城市,甚至出現了工廠搬遷,企業遷移的事情發生。
這種事情的發生,嚴重影響到了漢國的經濟,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本來有上限大城市人口限製,才慢慢得以鬆解。
而這種移民分配方式的改變,自然而然的影響到了類似波多黎各這樣的小殖民地。
而與波多黎各相鄰的古巴,卻沒有這樣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當地經濟產業的高額利益。
相比於擁有蔗糖,煙草的古巴,隻能種植蔗糖,還隻能在一部分地區種植的波多黎各,從鄧照龍接手的那一刻,他就明白,這個地方不好弄,甚至如果稍稍弄一點東西,就會出現財源枯竭,財政崩塌的事情發生。
因為根據當地人口統計,明麵上是十一萬人,但都說了這是明麵,真正在冊的人數,實際隻有不到十萬,也就說還有一萬多人口還是隱戶。
站在沙灘上的鄧照龍,望著對麵蕭條破敗的城市,搖了搖頭,什麼也沒有說,隻是默默的返回了他所在的總督府。
………
“都說說吧,這個鄧總督上奏的東西,大家怎麼看??”
“我看,大家可是滿肚子的怨氣啊??”
快要退休的胡均定,雖然有關他要“滾蛋”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甚至在很多人的口中,這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但此刻,還在站最後一班崗的他,還在處理有關波多黎各總督鄧照龍上奏的“合兵加勒比”一事。
“將古巴和波多黎各合兵,固然沒有什麼,無論從經濟還是官吏人數看,都還是可以的,但這兩地,雖然不小,但到底是海島,相隔還有些距離……”
“而且作為海島,所控製的海域麵積要遠高於陸地麵積,這要是合並,怕不是要一地把這些地方全管了??”
“姑且不論管的管不過來,就說權利分配問題,也會出現嚴重失衡!!”
新任吏部的主事趙康,是個典型的中年男人,大腹便便,說話的時候看似邏輯性很強,但總給人一種官味很重的感覺。
“我不認同趙部堂所說的權術問題,在我看來,合並的好處遠遠大於分治。”
已經被調往內閣不少時間的朱道,相比於中年男人的趙康,年紀還在三十歲出頭,做起事來,也更加的“年輕”。
“合並,不光可以減少官吏上的冗員沉重,還能夠平邑兩地的人口和經濟……”
“要知道據上次的統計,古巴的人口幾乎是波多黎各的四倍,甚至在戰前曾達到了六倍。”
“如果再算上波多黎各和古巴的經濟差距,那麼兩地根本就是一個天一個地,沒有任何可比之處……”
朱道詳細都解釋兩地的現實差距,緊接著又說:
“按照目前咱們最新的移民分配標準,首推各大新占之地,次推大城市,再次才到殖民地。”
“如果這次不抓著剛來的機會合並,等到日後立足之後,再想合並,所受到的掣肘,可就不隻是現在這麼點了……”
“現在合並,最少占個先子,甚至還能調劑兩方的經濟人口,將古巴的資源,勻一點給波多黎各,還能帶動對方的發展,若是真搞分地幾年,倒是想合並,那就要看古巴答不答應了,畢竟這朝中分利尚要互相擠壓,何況殖民地??”
如果說朱道前麵的話,還沒有什麼,那麼最後一句,可就是“明罵”了,隻不過在場的各位都是“老狐狸”,聽見了,也裝著沒有聽懂。
“胡相,還請斟酌……”
看著眼前這個作揖的朱道,胡均定眼底閃現一絲欣賞,再聯想陛下對於此人的評價,胡均定隨即開口:
“大家可有異議,若無異議,就擬票吧!!”
(內閣的投票方式)
很快,一份讚同的擬票結果出現在了胡均定的麵前,言儘於此,胡均定看了一眼那個老神在在的朱道,跟著說:
“這種合並之事,終究還是要陛下允許,朱道,你去寫奏折!!”
“是,胡相!!”
朱道離開後,這場會議也就散了,而散會之後的胡均定看著這座巨大的,好似宮殿的內閣大樓,以及那些每天忙碌的,站不住腳的秘書,雙眸中充滿了回憶。
尤記得當初內閣還很小,他也很小,當時還是趙相,而現在,他也要走了。
“唉……”
重重的歎息聲在走廊裡回蕩,驚詫了不少還在低頭處理文件的秘書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