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沒有失去那場戰爭,也沒有失去中西部的十五個州,更沒有失去南方,現在的我們美利堅,會有多麼強大??”
這是戰後第三年,紐約時報在頭版頭條,麵對所有美國人的發問。
這種問題,其實在戰後的秩序重建過程中,不斷的被人問起,但大多數人都是以一種“傷感”的態度看這一切的。
就像戰爭時期,一大堆人試圖解釋這場戰爭失敗,不是他們本身的問題,而是局勢的問題,以及武器的問題一樣,都是在給自己的失敗,尋找合適的理由。
人類在失敗過後,其實都會尋找理由,而理由往往是和失敗本身不一樣,甚至相差甚遠。
不是他們自己不清楚,也不是他們不明白,而是單純的不想麵對殘酷的現實。
這句話是說人的,但將現在的美利堅合眾國結合起來,你會發現,完全就是一種“翻版”。
在美國的文學讀物中,近些年排名最高的往往不是那些公認的文學經典,而是一些打著戰爭旗號的傷痛文學。
這種傷痛文學,大多數都是以一個士兵,軍官的方式解釋第二次美洲戰爭,在他們的視角下,如果你是美國的讀者,你就會發現,原來在這場失敗的戰爭背後,還有這麼多淒慘的人性故事,繼而對這場戰爭的主謀,發出了淩厲的審問:“你們為什麼要發動戰爭??”
雖然這是一種大家公認的答案,但對於普通人來說,仇恨往往是一種對現實不滿,最好的發泄標的。
戰後所發生的一切,無時無刻不在提醒美國人,時代變了!!
在暢銷書作家司康.皮諾的書中,對於戰後的美利堅合眾國秩序,有過這麼一番評論:
“戰爭結束那天,我站在陽台,看著那些失去理智的人群,以及胡亂開槍的老兵,我就知道,時代變了!!”
“戰後所有人都在指責漢國人的霸淩和霸道,在紐約,一個美國女孩和一名漢國士兵走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種對霸淩者的投降,這是我最容易聽到的話!!”
“但如果我們要以這樣的評判標準作為對這個答案,那麼我們終其一生,都不會釋懷,但如果反過來看,漢國人的到來,雖然給我們帶來了無時無刻的羞辱,但他們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更多商業機會,並且最重要是,雖然美利堅合眾國失去了軍隊,但它同樣失去了原本需要支付的開支………”
“想想在戰爭時期麵對征兵官無時無刻的刁難,稅務警察就像獵鷹一樣的追逐,就會發現,苟且的活著,並不是什麼錯!!”
司康.皮諾是暢銷書作家,他在書中提到的這些有關“屈辱”和“苟且”的話題,在戰爭之後的第三年,可謂在整個美利堅社會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他所在的紐約公寓,都被郵寄了大量的刻有耶穌十字,以及複仇口號的子彈,以及刀片。
但他同樣也收獲了大量“有理智”“高學曆”的支持者。
這批人主要以美利堅沿海地區大城市人為主,無一例外的,他們的學曆都不低,最低的學曆,在這個時代,都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
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和漢國,或者說和漢國經濟,以及企業之間的聯係。
在戰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利堅合眾國經濟氣質都是靠漢國扶持的,用扶持雖然有些不嚴謹,但這恰恰就是現實。
在戰爭結束的第二年,據公開資料顯示,當時美國市場上的大部分價值一百萬美元以上的企業,擁有漢國資本的占比,從戰前的零點零幾,升高到了當時的百分之十五。
這個數字,看起來和美國市場上,成本上千萬的注冊公司沒有任何可比之處,甚至可以說,這百分之十五,隻是一個看起來不錯的“披薩塊”,但它終究不是披薩本身。
但這個數字,到了第三年,卻從百分之十五,升級到了百分之三十,整整翻了一倍,到了現在,幾乎可以肯定,一百個美國公司,其中至少有四十五個都擁有漢國背景。
哪怕是那些沒有背景的,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也和帶有漢國標簽的企業打過交道。
而這也是漢國新任宰相朱道所提倡的“融合美洲”計劃。
雖然這個計劃表麵上看是以經濟作附屬手段,甚至看起來經濟隻是一種次要的備選,文化交流才是王道。
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所謂的文化交流,隻是一個口號罷了,無論是登陸紐約的代表團,以及所謂的“國粹”,甚至是那些“捐款”,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斷的證明著,漢國的仁慈和對美利堅合眾國的善意。
但如果深究就會發現,整個美利堅合眾國,在這個“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喪失了對自身經濟的掌控,甚至那些本來打著“星條旗”招牌的公司,也慢慢的換上了漢字,公司上方升起了漢旗。
而在這個過程中,受限於膚色文化,漢國控製那些企業,除了少數影響深遠的基建,民生板塊,大多數都是由當地的“精英”統治。
這些人士就像某些美國人口中的“蚊子”,無時無刻的不在吸食著美利堅的血液。
雖然他們是蚊子,但他們對於漢國來說,卻是一隻不可缺少的蚊子,依靠這些蚊子的供養,漢國不費吹灰之力的收割了絕大部分利潤,當每年數億億計的利益通過輪船,以及銀行等金融係統,輸送回漢國國內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出了所謂可持續的“戰後繁榮”。
雖然這種畸形的繁榮,被一些富有正義感的美利堅人自己罵成是“無恥的偷竊”,但這依舊也無法掩蓋漢國目前對於美利堅的影響。
哪怕是在愚蠢的美利堅合眾國公民都十分起初,在如今的美利堅,想要完全避開漢國是完全不可能的。
市麵上流通的漢國工業品,以及那些傳播而來,帶有特殊“目的”的漢式漫畫,乃至那些被漢國人控製的大型企業,都在無時無刻的提醒美國人。
現在是誰的時代,他們在為誰而工作!!
也是在這種壓抑的氣氛中,誕生了兩個完全不同,甚至相互對立的群體。
一個則是以恢複美利堅合眾國領土尊嚴為目的的“美國派”,也是目前規模最龐大的一類人。
另一個則是鼓吹“妥協”和“放棄”的跟隨派。
跟隨派這個名字,是他們自己取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這群人所謂的“跟隨理論”,在這群人的注視下,既然戰爭已經失敗,完整的美利堅合眾國,已經不會再出現,那麼選擇和漢國人媾和,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甚至用他們的話說就是:
“既然無法反抗,倒不如享受未來!!”
雖然這句話直到今天也是美國派抨擊他們的主要理由,甚至在一些人口中,這幫人簡直就是美利堅的敗類,是大美利堅複興之後,第一個要鏟除的對象。
但對於跟隨派來說,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選擇跟隨大漢帝國前進的腳步,本就是他們一直希望實現的事情。
甚至在他們看來,適當的拋棄某些利益,以及國家權利,換取漢國的庇護,以及跟隨式發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甚至比所謂的“尊嚴”,更加重要!!
而這些說要跟隨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大城市,在漢企工作,甚至就是漢國人推上來“治理”美利堅的發言人。
而在這其中,就屬現任美利堅合眾國總統湯納最是積極了。
………………………………………
漢公使館,一個和周遭歐式建築,完全不一樣的漢式庭院建築。
該建築是在原來的漢國公使館的基礎上,推到重建的。
而這一切背後都是為了和其他國家的公使館做出最明顯的差彆。
就像主人和客人一樣,客人可以住毫無特色的客房,但作為主人,一定要住在“主臥”。
活動的地點也一定是要在客廳!!
………